词条 | 地红霉素肠溶片 |
释义 | 地红霉素肠溶片本品主要成份为地红霉素,其化学名为:(9S,16R)-9-脱氧代-11-脱氧-9,11-{亚氨基2-(2-甲氧基乙氧基)亚乙基氧}红霉素。主要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基本信息[品 名]:地红霉素肠溶片 [产品类型]:处方药-抗生素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5176 [药剂类型]:片剂 [产品规格]:0.125g*12片[主要成份]:地红霉素 [产品性能]: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腮腺炎、咽炎、鼻窦炎、口腔溃疡、牙周炎、中耳炎、病毒引起的感冒等。下呼吸道感染: 急慢性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肺气肿合并感染、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支气管哮喘、肺脓疡、化脓性胸膜炎等。 软组织和皮肤感染: 蜂窝组织炎、脓肿、疖肿、痈、痤疮、伤口发炎、淋巴管(炎)等。 [产品说明]: 抗生素的升级换代产品,抗菌消炎、快速、高效、安全 成份本品主要成份及其化学名称:本品主要成份为地红霉素,其化学名为:(9S,16R)-9-脱氧代-11-脱氧-9,11-{亚氨基[2-(2-甲氧基乙氧基)亚乙基]氧}红霉素。 药理毒理药理作用地红霉素为大环内酯类抗菌素,为红霉胺的前体药物,其作用机理是通过与敏感微生物的50S核糖体亚基结合,从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动物体外试验和临床感染治疗均证实本品对下列微生物有活性:需氧革兰氏阳性微生物:金黄色葡萄球菌(仅针对甲氧西林敏感的菌).肺炎链球菌.化脓链球菌。需氧革兰氏阴性微生物:流感嗜血杆菌嗜肺军团菌,卡他莫拉菌。其他微生物:肺炎支原体。体外试验表明(其临床意义尚不完全清楚):本品对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葡萄球菌(C.F.G组).百日咳鲍特菌.痤疮丙酸杆菌等有活性。对其他大环内酯抗生素耐药的细菌对本品也耐药。毒理研究生殖毒性:大鼠和家兔分别给予本品的剂量达临床最大推荐剂量的21倍和4倍(以体表面积计)时,对动物的生育力和胎儿均无损害。CD-1小鼠给药剂量达1000mg/kg时(以体表面积计,为人用最大推荐剂量的8倍),出现胎儿体重降低.骨化不全-发育延迟。大鼠在交配前2周,整个交配期和整个妊娠期给予本品剂量达1000mg/kg时,也可见骨化程度的降低。目前尚无在孕妇上进行充分和严格对照的研究,所以孕妇的使用,应权衡利弊后再决定。尚不清楚本品是否经人乳分泌,但是本品可分泌于啮齿类动物的母乳中,而且其他大环内酯类的抗生素也可在人乳中分泌,因此哺乳期的妇女应慎用。致癌性:尚无动物终身给予本品对致癌潜在性的研究结果。 药代动力学吸收:口服后本品被迅速吸收,通过非酶水解转化成生物活性物质红霉胺,其绝对生物利用度约10%。健康志愿者(19-59岁,单剂量:0.5g;多剂量0.5g/日,10天)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药代动力学参数(n=10)均值(标准差)1天10天Cmax(μg/ml)0.3(0.2)0.4(0.2)Tmax(h)3.9(0.9)4.1(1.3)AUC0-24h(μgh/ml)0.9(0.7)1.8(1.1)分布红霉胺迅速.广泛分布到组织中,其细胞内浓度高于组织浓度,而组织浓度又明显高于血浓度。其蛋白结合率为15~30%,平均表观分布体积(VDSS)为800L(540~1041L)。红霉胺的稳态组织浓度(0.5g/次,一日一次)组织时间(h)平均组织浓度μg/g或μg/107细胞平均血浆浓度(μg/ml)组织/血浆扁桃体143.470.1720.4健康肺123.790.1329.2感染肺123.850.1329.6感染支气管分泌物482.150.316.9感染支气管粘膜121.700.1313.1482.590.318.4721.740.335.3肺泡巨噬细胞50.370.351.1代谢和排泄红霉胺几乎不经过肝脏代谢,只从胆汁中消除。81~97%的药物由此途径消除,约2%的药物由肾脏消除。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其平均血浆半衰期约8小时(2~36小时),平均消除半衰期约44小时(16~65小时),平均表观清除率约23L/h(20~32L/h)。食物的影响:本品可与食物同服或饭后1小时内服用。研究表明饭后服用本品,其吸收略有下降,而饭前1小时服用,其Cmax下降33%,AUC下降31%。食物中脂肪的高低对生物利用度几乎没有影响。 性状本品为肠溶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或类白色。 适应症适用于12岁以上患者,用于治疗下列敏感菌引起的轻、中度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由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肺炎链球菌引起。急性支气管炎:由卡他莫拉菌、肺炎链球菌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由嗜肺军团菌、肺炎支原体、肺炎链球菌引起。咽炎和扁桃体炎:由化脓性链球菌引起。单纯性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敏感菌株)、化脓性链球菌引起。注:青霉素是治疗和预防链球菌感染(包括预防风湿热)的常用药,一般说来地红霉素在治疗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鼻咽炎时有效,并能根除;对预防风湿热的疗效尚无报导。 用法用量本品应与食物同服或饭后1小时内服用,不得分割、压碎、咀嚼。地红霉素用法用量表感染(轻、中度)剂量服药次数疗程(天)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0.5g一天一次5-7急性支气管炎0.5g一天一次7社区获得性肺炎0.5g一天一次14咽炎和扁桃体炎0.5g天一次10单纯性皮肤和软组织感染0.5g一天一次5-7。 不良反应3299例患者口服本药(0.5g/天)7-14天,没有发现与毒性有关的死亡或致残。87例患者(2.6%)因不良反应终止用药,其中35例(40%)是因恶心和腹痛终止用药。另一临床试验(口服本药0.5g/天,疗程5天)结果表明,35例患者(3.8%)因不良反应止用药,其中15例(43%)是因恶心和腹痛终止用药。与本药治疗有关的不良反应如下:头痛(7.7%)、腹痛(7.1%)、腹泻(6.7%)、恶心(5.9%)、消化不良(2.6%)、眩晕/头昏(2.1%)、皮疹(1.4%)、呕吐(1.1%)等。血小板计数增加(3.8%)、钾离子升高(2.6%)、碳酸氢盐减少(1.4%)、CPK增加(1.2%)、嗜酸性粒细胞增加(1.2%)、中性粒细胞增加(1.2%)、白细胞增加(0.8%)等。 中国医药联盟 禁忌禁用于对地红霉素.红霉素和其他大环内酯类药物过敏的患者。不应用于可疑或潜在菌血症患者(因其不能提供有效的药物浓度达到治疗部位)。 注意事项肝功能不全:轻度肝损伤患者,其平均Cmax.AUC和分布体积随服药次数的增多而略有增加,但不必调整剂量。肾功能不全:其平均Cmax.AUC随肌酐清除率的降低而趋于升高,但肾脏损伤(包括透析)患者不必调整剂量。已有报道,实际上使用所有的广谱抗生素药(包括地红霉素),都会产生伪膜性结肠炎。因此,若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发生腹泻,考虑到这种诊断是重要的。这种结肠炎的程度从轻度至危及生命,程度不同。对于轻度伪膜性结肠炎病例,通常仅仅是停药就能奏效,对于中度至严重病例,就应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孕妇:对大鼠进行生殖研究,剂量高达人用量的21倍(根据mg/m2计算),对家兔的研究剂量为人用量的4倍。结果表明本品对生育力和胎儿均无损害。对小鼠进行生殖研究,剂量高达人用量的8倍。结果表明本品可使胎儿体重显著降低。然而,对孕妇尚无适当的、很好的对照临床研究。因此,孕妇使用本品应权衡利弊。分娩:对分娩的影响尚不清楚。哺乳期:哺乳妇女母乳中是否含本品尚不清楚,但在母乳中发现了其他大环内酯抗生素,并且啮齿类动物母乳中也含本品。因此哺乳期妇女应慎用。 本文来自中国医药联盟 儿童用药12岁以下儿童使用本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定。 老年患者用药Cmax.AUC随年龄的增加而趋于升高,但在统计学或临床上均无显著性差异。因此,老年患者使用时不必调整剂量。 药物相互作用特非那定:本品不影响特非那定代谢,体外试验证明两药物不发生相互作用,而与红霉素存在相互作用。茶碱:一般情况下,正服用茶碱的患者接受本品治疗,不必调整茶碱剂量或监测血药浓度。需维持较高的茶碱血药浓度时,应检测血药浓度,并对剂量进行适应调整。抗酸药或H2受体拮抗剂:服用抗酸药或H2受体拮抗剂后,立即服用本品可增加地红霉素的吸收。红霉素与下列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已明确,但与地红霉素的相互作用尚不清楚,因此,联合用药时应慎重。三唑仑:可降低三唑仑的清除率,增加其药理作用。地高辛:可提高地高辛的血药浓度。抗凝血药:可增加抗凝血药的作用,在老年人中更是如此。麦角胺:产生中毒症状,如外周血管痉挛和感觉迟钝。其它药物:红霉素与下列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已报道,如:环孢菌素、环己巴比妥、卡马西平、阿芬太尼、丙比胺、苯妥英、溴隐停。丙戊酸盐、阿司米唑、洛伐他丁。 药物过量地红霉素的过量使用的中毒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上部疼痛和痢疾。如果其他症状出现,可能是过敏反应或中毒的继发反应。治疗保持病人的呼吸畅通.通风,小心监视病人的征兆,维持血压正常和血清电解等。活性碳在多数情况下比呕吐或洗胃更能有效的降低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考虑活性碳而不是胃排空,重复剂量的活性碳可以加强一些已经被吸收的药物的消除,当采用胃排空和活性碳时保证病人的呼吸顺畅。多尿、腹膜的透析和血液渗析被证明对地红霉素的过量无益,对慢性肾衰的病人血液渗析也不会加快地红霉素在血浆中的消除。 地红霉素肠溶片使用说明书【药品名称】通用名称:地红霉素肠溶片 汉语拼音:dihongmeisuchangrongpian 【成 份】本品主要成份及其化学名称:本品主要成份为地红霉素,其化学名为:(9S,16R)-9-脱氧代-11-脱氧-9,11-{亚氨基[2-(2-甲氧基乙氧基)亚乙基]氧}红霉素。 【适应症】适用于12岁以上患者,用于治疗下列敏感引起的轻、中度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由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肺炎链球菌引起。急性支气管炎:由卡他莫拉菌、肺炎链球菌引起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由嗜肺军团菌、肺炎支原体、肺炎链球菌引起。咽炎和扁桃体炎:由化脓性链球菌引起。单纯性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敏感菌体)、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 【规 格】125mg*6片 【用法用量】吕应与食物同服或饭后一小时内服用,不得分割、压碎、咀嚼。地红霉素用法用量:感染(轻、中度)剂量:服药次数:疗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0.5g(二片)一天一次5-7 急性支气管炎: 0.5g(二片)一天一次7 社区获得性肺炎: 0.5g(二片)一天一次14 咽炎和扁桃体炎: 0.5g(二片)一天一次10 单纯性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0.5g(二片)一天一次5-7 【不良反应】本品不良反应较少,主要为腹痛、头痛、恶心、腹泻、呕吐、消化不良等。 【禁 忌】禁用于对地红霉素、红霉素和其他大环内酯抗生素严重过敏的患者。不应用于可疑或潜在菌血症患者(因其不能提供有效的药物浓度达到治疗部位)。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孕妇:对大鼠进行生殖研究,剂量高达人用量的21倍(根据mg/m2计算),对家兔的研究剂量为人用量的4倍。结果表明本品对生育力和胎儿均无损害。对小鼠进行生殖研究,剂量高达人用量的8倍。结果表明本品可使胎儿体重显著降低。然而,对孕妇尚无适当的、很好的对照临床研究。因此,孕妇使用本品应权衡利弊。分娩:对分娩的影响尚不清楚。哺乳期:哺乳妇女母乳中是否含本品尚不清楚,但在母乳中发现了其他大环内酯抗生素,并且啮齿类动物母乳中也含本品。因此哺乳期妇女应慎用。 【儿童用药】12岁以下儿童使用本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定。 【老年用药】Cmax.AUC随年龄的增加而趋于升高,但在统计学或临床上均无显著性差异。因此,老年患者使用时不必调整剂量。 【注意事项】肝功能不全:轻度肝损伤患者,其平均Cmax.AUC和分布体积随服药次数的增多而略有增加,但不必调整剂量。肾功能不全:其平均Cmax.AUC随肌酐清除率的降低而趋于升高,但肾脏损伤(包括透析)患者不必调整剂量。已有报道,实际上使用所有的广谱抗生素药(包括地红霉素),都会产生伪膜性结肠炎。因此,若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发生腹泻,考虑到这种诊断是重要的。这种结肠炎的程度从轻度至危及生命,程度不同。对于轻度伪膜性结肠炎病例,通常仅仅是停药就能奏效,对于中度至严重病例,就应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贮 藏】密封,阴凉干燥处保存。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