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低泡飞鼠 |
释义 | 基本资料中文学名:低泡飞鼠 中文目名:啮齿目 中文科名:松鼠科 中文属名:黑白飞鼠属 中文俗名:海南小飞鼠 拉丁文名:Hylopetes phayrei 英文名:Phayre's flying squirrel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Blyth,1859 啮齿目 RODENTIA 松鼠科 Sciuridae 濒危等级:易危(V) 低泡飞鼠体型甚小的一种鼯鼠,体长123-173mm,尾长116-160mm。体背面赤褐色或灰黑色,皮翼黑褐色,边缘白色。体侧面从腋到膝部带肉桂色。颏、喉及上臂腹面纯白色。尾毛左右对分,近基部1/3处最宽,毛色较体背略深,略带肉桂色。眼眶黑色。耳大,耳壳后侧面有白斑。分布于缅甸、泰国、老挝和越南。在中国仅见于中国海南中南部山地(坝王岭、白沙、南丰、五指山、尖峰岭、吊罗山、黎母岭)及福建(建阳、宁德、建瓯)。生活于海拔150-3500m山地原始林和次生林中。通常利用枯木和高树的洞隙作巢穴,离地高2-20m。夜间活动,日间藏身于洞穴中,以植物为食。 物种特征体型甚小的一种鼯鼠,体长123-173mm,尾长116-160mm。体背面赤褐色或灰黑色,皮翼黑褐色,边缘白色。体侧面从腋到膝部带肉桂色。颏、喉及上臂腹面纯白色。尾毛左右对分,近基部1/3处最宽,毛色较体背略深,略带肉桂色。眼眶黑色。耳大,耳壳后侧面有白斑。分布于缅甸、泰国、老挝和越南。 生活习性生境与习性 生活于海拔150-3500m山地原始林和次生林中。通常利用枯木和高树的洞隙作巢穴,离地高2-20m。夜间活动,日间藏身于洞穴中,以植物为食。 种群现状保护措施 未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名录。除自然保护区外没有其他保护措施。应列入国家或地方的保护动物名录。并应进一步开展现状和分布的调查,保护已知的栖息地。 种群现状:不详,但估计数量不会多。 致危因素:主要是森林被砍伐,栖息地遭破坏。 现有保护措施:未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名录,除在自然保护区内能受保护外,基本上没有保护。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