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邓正南 |
释义 | 邓正南,生于清光绪五年(1879),通江县大石桥(今大兴乡)火铺山人。13岁随父学医,20岁独立应诊,主治伤寒与妇科。治病坚持“扶正驱邪”的原则,用药猛而稳。 邓正南酷爱医书,家藏医书甚多。每年阴历六月初六为乡俗晒衣服之日,邓正南则搬出医书曝晒,以防虫蛀。“六月六,晒医书”,成为家规。常对人说:“父亲在时,他是我的师傅,不懂的地方就问他。父亲谢世,我的师傅就是医书。白天治病,晚上看书,习以为常。 邓正南本“医乃仁术”之训,竭力救人性命。凡遇传染病流行,他自煎中草药送到重危病人家中,颇受地方尊重。中年以后,名望渐高,在巴中、平昌、南江等县亦小有名气。 建国后,邓正南到县人民医院工作。1953年当选为县人民代表,1956年当选为县人民委员会委员。1957年,党和国家号召中西医互相学习,青年医生向老医生拜师学艺。是年秋,县人民医院医务部主任何力君拜邓正南为师,县委书记叶永政出席拜师会,鼓励中西医结合,师徒教学相长。 一次,张某生下小孩后已八天还睡在床上不能翻身,医以青霉素消炎而不见效。改请邓正南医治,服一剂中药就能翻身,两剂下床走路,三剂痊愈。何力君向老师请教,邓正南指出:“此证属盆腔冲血,要去淤血才有效。只顾消炎,焉能收药到病除之效。”又一次,看守所一人犯病危,口不能言,眼珠不动,舌苔黑色,六脉难见。送县医院抢救,在会诊中为处方而争执起来,几个医生都走了。何力君低声问:“老师,怎么办?”邓正南余怒未消:“走就走吧,我来处方。”服药后,半夜检查,脉现而舌苔渐退,病人突然大叫一声:“医生,我在哪啊!"第二天又服一剂,病人开始要吃饭;继续服药,10多天后痊愈。何力君又虚心请教,邓正南解释:“这样的垂危病人,只能轻轻地解毒,重了,弓硬损弦,会出偏颇的。”在邓正南的精心指导下,何力君终成名医,治愈很多“不治之症”。 1958年,邓正南深感党的中医政策英明,曾赋诗一首:“虽然年已近八旬,中医政策记在心。共产党的好领导,返老还童奋精神。”“文化大革命”中邓正南被逐放老家,远近群众和基层干部多方保护、照顾,让他继续为群众治病。1972年病故,享年93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