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邓尉山
释义

苏州西南三十公里光福县有个邓尉山,相传东汉太尉邓尉隐居于此而得名。邓尉是我国四大赏梅胜地之一,有“邓尉梅花甲天下”之称,过去梅花开时漫山遍野都是梅花,繁花似雪,暗香浮动时是非常漂亮的,微风吹过,香闻数里。《光福志》记载:“邓尉山里植梅为业者,十中有七。”探梅古诗中,也有“望衡千余家,种梅如种谷”之句,可见山里梅树之多。香雪海的梅花主要包括乌梅、绿梅、红梅和白梅,乌梅和绿梅的数量最少,也最为珍贵。

简介

邓尉山又名光福山、香雪海、梅海,是太湖风景区的一大景致。邓尉山也是斜插进太湖的一个半岛,原属江苏吴县,现为苏州高新区。相传东汉光武帝时,司徒邓禹隐居于此,他官至太尉,故名邓慰山。邓尉山的梅花似海、似雪,人称“香雪海”。有诗赞曰:“入山无处不花枝,远近高低路不知。贪爱下风香气息,离花三尺立多时。”梅海边上有古刹,名司徒庙。庙中生长着四棵大柏,相传为邓禹所栽。这四棵古柏姿态各异,被分别誉为“清”、“奇”、 “古”、“怪”,则一大奇观。

传说

☉ 关于邓尉山的梅花还有个传说,过去这里有一位农民,家里有一幅梅花图,画上只有几枝非常古朴的梅花枝干,枝虬曲苍劲嶙峋,有一天因屋子漏雨,把画淋湿了,他非常心痛,可是仔细一看,在湿了的画纸上,梅花的枝干上出现了许多梅花,原来这是唐伯虎的一幅画。这位农民就按照画上的样子给梅花剪枝,以后邓尉的花农都这样剪枝,这也是邓尉梅花与其它地方梅花不同的地方。在苏州地区,西洞庭山的梅花要比邓尉的多,但是枝干不如邓尉的好看。

香雪海

康熙下江南时曾六下邓尉,乾隆也效仿他祖父六下邓尉。

邓尉梅花遐迩闻名,每当梅花盛开之时,各地游人接踵而来。清代诗人龚自珍写出的《病梅馆记》,起句就说:“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

邓尉梅花最早大出风头是在清代康熙年间。当时的巡抚大臣宋荦(牢lao)游于邓尉梅花之中暗香浮动,花枝纷披,一望白皑皑,似乎无边无垠,不禁雅兴勃发,在山崖上题了“香雪海”三个大字。康熙帝六次南巡,曾数度于此驻跸。乾隆皇帝,六下邓尉探梅,使“香雪海”成了江南梅苑中的一个“庞儿”。

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清兵西征,刚刚平定了金川之乱,政局稍稳。乾隆一向喜欢冶游,和珅察察言观色,百般奉承。乾隆身旁的大臣和珅,凭着他那一奉承拍马的本领,便利脏乱皇帝对他恩庞,在皇帝面前夸说江南山川风光之美,怂恿乾隆南巡。十六年春,乾隆带着他的随从,一路经河北、山东、沿运河游历过来。他来苏州时,听得“香雪海”之梅正值花时,当然免不了要去那里观赏一番。

乾隆一行云扬沸天地来到邓尉,只见满山遍野的梅花“芬香蓊勃,落英缤纷”,进入梅林,不禁叹为观止,乾隆素喜附庸风雅,当此胜景,题笔作诗。

在以后的几十年间,乾隆又五次巡江南,几乎每次路经苏州时,他都特意前往邓尉探梅。

我国古人就有许多喜爱梅花的品格,如将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将梅、兰、竹、菊称为“四君子”。公元3200多年前,泰伯三让王位,史称“三让王”,到了无锡郊区的梅村,因喜爱梅花,地名就叫梅村至今,当地还有以梅花命名的梅花街、梅花桥、梅花港等。

宋代诗人范成大在《梅谱》中说:“梅以韵胜,以格高,故以横斜疏瘦与老枝怪石着为贵。”如今,人们观赏梅韵的标准,以“贵稀不贵密,贵老不贵嫩,贵瘦不贵肥,贵含不贵开”。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20:2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