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邓世昌 |
释义 | 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 ),原名永昌,字正卿。清末海军杰出爱国将领,在黄海与日寇海战中为国捐躯。民族英雄。谥壮节公,追封太子少保衔,其后人多为仁人志士,汉族,广东番禺(今广州市海珠区),祖籍广东东莞怀德乡人。生于富裕人家,其父邓焕庄,专营茶叶生意,尝于广州及津、沪、汉、香港、秦皇岛等地开设祥发源茶庄,并始建邓氏家祠。少时随父移居上海,从西方人学习算术、英语。有《邓世昌传》、《英雄邓世昌》等多部文学、影视、戏曲作品歌颂其丰功伟绩与英雄壮举。有墓冢、纪念馆等多处,可共纪念、瞻仰、凭吊。 中文名:邓世昌 别名:原名永昌,字正卿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东番禺 出生日期:1849年10月4日 逝世日期:1894年9月17日 职业:海军将领 毕业院校:马尾船政学堂 主要成就:在黄海战役为抵抗日军的侵入牺牲 军衔:副将协都统(少将) 祖籍:广东东莞虎门怀德乡人 五、邓世昌传记书籍(1.《海疆英魂》 2.《英雄邓世昌》 3.《邓世昌》威海市志 4.《民族英雄邓世昌》 5.《爱国将领邓世昌》 6.《甲午名将邓世昌》 7.《甲午海战》 8.《邓世昌血战黄海》) 一、简介1867年6月,沈葆桢(林则徐女婿)到福州马尾船政学堂任职。以制造轮船须培养造船人才,开办制造学堂(前学堂);因法国长于制造,故应用法文教学。以驾驶轮船须培养驾驶人才,开办驾驶管轮学堂(后学堂);因英国长于驾驶,故应用英文教学。这两个学堂与船厂同时兴办,所招学生,都是福建省本地人罗丰禄、何心川、蒋超英、刘步蟾、叶伯鋆、方伯谦、林同书、郑文成、林泰曾、李达璋、严复、沈有恒、邱宝仁、陈毓淞、林永升、叶祖珪、陈锦荣、黄煊、许寿山、林承谟、柴卓群、郑溥泉、黄建勋。船政第一次招考学生后,又从广东招来已学过英语,并且基础较好的学生邓世昌、叶富、吕瀚、李和、张成、李田、黎家本、林国祥、梁梓芳、卓关略等十余人。他少年时就聪颖好学,“有干略”。1868年,他怀着救国的志愿,以各门课程考核皆优的成绩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航海,成为该学堂驾驶班第一届学生。他在福州船政学堂毕业后,1871年被派到“建威”练习驾驶,随船巡历南洋各岛。1874年被任命为“琛海”兵船大副,以后历任“海东云舰”、“振威舰”、“飞霆舰”等兵船管带。1879年,李鸿章筹办北洋海军,他被调到北洋海军,任“镇南”炮船的管带。1867年入马尾船政学堂驾驶班第一期学习,1871年,被派至“建威”舰练习航海。187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被船政大臣沈葆桢奖以五品军功任命为“琛航”运船管带,次年任“海东云”炮舰管带,时值日军侵台,邓世昌奉命扼守澎湖、基隆等要塞,得补千总。又调任振威炮舰管带,代理“扬武”快船管驾,升守备,加都司衔。1880年调入北洋水师,先后担任“飞霆”、“镇南”蚊炮船管带和“扬威舰”、“致远”舰管带。1894年9月17日在中日甲午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 二、邓世昌生平1880年李鸿章为建设北洋水师而搜集人才,因邓世昌“熟悉管驾事宜,为水师中不易得之才”而将其调至北洋属下,先后担任“飞霆”、“镇南”蚊炮船管带。同年冬天北洋在英国定购的“扬威”、“超勇”两艘巡洋舰完工,丁汝昌水师官兵200余人赴英国接舰,邓世昌随往。1881年11月安然抵达大沽口,这是中国海军首次完成北大西洋——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印度洋——西太平洋航线,大大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邓世昌因驾舰有功被清廷授予“勃勇巴图鲁”勇名,并被任命为“扬威”舰管带。 1887年春,邓世昌率队赴英国接收清政府向英、德订造的“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四艘巡洋舰,是年底回国。归途中,邓世昌沿途安排舰队操演练习。因接舰有功,升副将,获加总兵衔,任“致远”舰管带。1888年,邓世昌以总兵记名简放,并加提督衔。是年10月,北洋海军正式组建成军,邓世昌升至中军中营副将,1891年,李鸿章检阅北洋海军,邓世昌因训练有功,获“葛尔萨巴图鲁”勇名。 1894年9月17日在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邓世昌鼓励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据日方纪录其冲撞的是浪速号)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不幸一发炮弹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所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没于波涛之中,全舰官兵只有16人一同获救。 邓世昌牺牲后举国震动,光绪帝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追封“太子少保”,入祀京师昭忠祠,御笔亲撰祭文、碑文各一篇。李鸿章在《奏请优恤大东沟海军阵亡各员折》中为其表功,说:“……而邓世昌、刘步蟾等之功亦不可没者也”。清廷还赐给邓母一块用1.5公斤黄金制成的“教子有方”大匾,拨给邓家白银10万两以示抚恤。邓家用此款在原籍广东番禺为邓世昌修了衣冠冢,建起邓氏宗祠。威海百姓感其忠烈,也于1899年在成山上为邓世昌塑像建祠,以志永久敬仰。1996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命名新式远洋综合训练舰为“世昌”舰,以示纪念。 三、邓世昌后代邓世昌的三儿五女:邓世昌长子邓浩洪,承袭世职,任职于广东水师,1947年去世;次子邓浩洋,青年早逝;三子邓浩乾是遗腹子,曾在民国海军部供过职,1969年逝于无锡,无子,邓浩乾养女邓孝思; 邓世昌长女邓秀媛;次女邓秀蝉嫁给邓世昌同窗挚友南洋海军超武舰管带叶富的儿子叶说周[原名叶锦瑛(锳),镇雄]为妻;三女邓秀娟;四女邓秀婷;五女邓秀海。 邓世昌孙子邓小鹏,孙女邓素娥(养女)(邓世昌长子邓浩洪后代)。 邓世昌外孙叶裕芳,外孙女叶爱兰、叶素兰(邓世昌次女邓秀蝉后代,南洋海军超武舰管带叶富孙子、孙女)。 邓世昌曾外孙叶兆麟、叶兆泰(邓世昌次女邓秀蝉后代,南洋海军超武舰管带叶富曾孙)。 邓世昌曾孙邓立峰,曾孙女邓立英、邓立群、邓立庄(邓世昌长子邓浩洪后代)。 邓立英,河北省宣化冶金环保厂高级经济师,河北省政协委员,张家口市宣化区政协副主席。 邓世昌玄外孙叶新力、叶伟力(邓世昌次女邓秀蝉后代,南洋海军超武舰管带叶富玄孙)。 叶伟力,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作品《战争电影与人类和平》、《科幻电影与未来时代》、《千万年的梦——人类和平之歌》。 中国军舰博物馆——中国海军名人堂http://60.250.180.26/hall/famous/famous.html 四、邓世昌爱国故事邓世昌献身大海爱国故事 自古以来,牺牲在战场上,一直是爱国军人引以自豪的志向。特别是那些明知死在眼前仍勇敢赴难的人,更令人崇敬。在中日甲午海战中牺牲的邓世昌就是这样的人。 邓世昌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1894年,中国和日本之间爆发了甲午战争。邓世昌多次表示:如果在海上和日舰相遇,遇到危险,我就和它同沉大海! 1894年9月的一天,日本舰队突然袭击中国舰队,一场海战打响了,这就是黄海大战。战中,担任指挥的旗舰被击伤,大旗被击落,邓世昌立即下令在自己的舰上升起旗帜,吸引住敌舰。他指挥的致远号在战斗中最英勇,前后火炮一齐开火,连连击中日舰。日舰包围过来,致远号受了重伤,开始倾斜,炮弹也打光了。邓世昌感到最后时刻到了,对部下说:“我们就是死,也要死出中国海军的威风,报国的时刻到了!”他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号冲过去,要和它同归于尽,这大无畏的气概把日本人吓呆了。 这时,一发炮弹不幸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使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200 多名官兵大部分牺牲。邓世昌坠身入海,随从抛给他救生圈,他执意不接,爱犬“太阳”飞速游来,衔住他的衣服,使他无法下沉。可他见部下都没有生还,狠了狠心,将爱犬按入水中,一起沉入碧波,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享年45岁。 五、邓世昌传记书籍邓世昌传 1.《海疆英魂》《海疆英魂》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2006年1月“再版”第2次印刷,《海疆英魂——记甲午海战中的邓世昌和致远舰》是一部为民族英雄邓世昌立传的作品。该书资料丰富、内容详实,充满了爱国主义的激情。作者陈明福是原海军政治学院教授,此前,陈教授已经向读者奉献了《“重庆舰”举义纪实》和《“中山舰”沉浮纪实》两部有影响的书。 图书目录 引子 第一章 邓家有子 一、生于乱世 邓家盼世昌 风起云涌的西方世界 死水微澜的东方帝国 两巨擘夜会湘江 众强盗联手重来 二、上海忧思 吴淞口进鬼船 水陆“租界”遭瓜分 少年萌志 三、走求实的人生之路 倾慕龚自珍 崇尚经世致用 排除仕途经济 投笔从戎干海军 四、福州船政学堂 近代海军创办起始 求是堂艺局 苦学西学 远航实习 佼佼者上舰 第二章 接舰英伦 一、水师中不易得之才 实践长才干 赴台立功 荣调北洋 平乱朝鲜 二、晚清的舰船建设 短视的重陆轻海 自制“黄鹄”号 马尾船厂 购舰欧罗巴 三、第一次接舰 闭关锁国源解 开启心智的欧洲之行 纽卡斯尔港的节日 四、第二次接舰 指挥若定排险情 直布罗陀救华工 第三章 卓荦不群 一、桂生高岭莲出绿波 忠孝难两全 古来材大难为用 独钟黄庭坚 爱犬相伴 二、马尾之战 法舰锚泊马尾 朝廷昏愚,庸将误国 船政大业,毁于一旦 马江的警示 三、章程的立与废 制定《北洋海军章程》 “升旗事件” 琅威理离职之后 “武夫难拘绳墨” 四、失策的访日 长崎血案 “崎案”的教训 二次尽“兜”家底 日本疯狂添舰 五、精勤治军 李鸿章糊纸虎 激扬风义 钦赏噶尔萨巴图鲁勇号 第四章 黄海壮节 一、丰岛海战 出兵朝鲜 日本间谍的先期准备 海盗式的袭击 “济远”和“广乙”的抵抗 “操江”被掳与“高升”之沉 二、邀击强敌于外海 战略态势 庆功宴上揭真相 争夺制海权 “设有不测,誓与敌舰同沉” 三、大东沟血战 战守之间 变阵应战 主将受伤 北洋的“软肋” 险炸敌军司令 “致远”号撞向“吉野” “济远”与“经远” 北洋四舰挽狂澜于既倒 重创日本旗舰“松岛”号 四、“致远舰”舰沉没真相 沉因诸说 科学分析沉因 邓世昌与“致远”舰殉国评析 五、兵殁威海 巍巍铁甲威风尽 悲怆千古刘公岛 无可奈何花落去 一片降幡出威海 六、滥言不可信 良莠不齐的外籍顾问 泰莱何许人也? 谬误百出的《甲午中日海战见闻记》 七、难为壮士挽天河 北洋海军覆灭的根本原因 北洋官兵的素质与功过 北洋海军诸将的自戕 八、东方另一个挨打的民族 日本曾闭关锁国 急转学西方 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 九、英雄魂归大鹿岛 黄海大战目睹者 英烈的安息之地 第五章 身后哀荣 一、御赐之文 御赐祭文 御赐碑文 著礼部旌(精)将邓世昌母匾额谕 二、泣血诔(磊)文 诔文(一) 诔文(二) 诔文(三) 诔文(四) 诔文(五) 三、挽诗挽词 挽诗 挽词 四、挽联挽幛 挽联 挽幛 五、遗世文物 座钟 丝绸被面和青花小蝶 一张新发现的便服照 遗失的一些文物 六、万古流芳 荣成成山角祠 威海环翠楼和公园铜像 皇帝赐建邓氏宗祠 广州衣冠冢 重修开放的邓氏宗祠 刘公岛的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 大鹿岛修墓立雕像 水兵创办邓世昌纪念馆 第六章 英烈遗风 一、邓世昌的三子五女儿 二、邓世昌的孙辈们 三、邓世昌的曾孙辈们 四、邓世昌的外孙辈们 五、邓世昌的旁系亲属与后代 第七章 打捞风波 一、打捞动议 二、寻找探摸 三、打捞缘何搁浅? 四、一场有关打捞的官司 第八章 航迹延伸 一、以邓世昌名字命名的舰 第一声汽笛 命名意味深长 再生的火凤凰 观念的改变 二、流动课堂和育人基地 首次远航实习 学子夜泊刘公岛 军事医学综合演练 国防动员演练 三、出访大洋洲 “不是冤家不聚头” 赤道和“南十字星座” 奥克兰港 悉尼大桥和歌剧院 四、功业有传人 历任舰长和政委 忘我服务的舰员们 后记 再版后记 2.《英雄邓世昌》《英雄邓世昌》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2000年9月第一次印刷,鸿鸣著,鸿鸣本名乔洪明,1964年生,山东荣成人。自1986年起发表小说、散文等作品数十万字。著有长篇章回体小说《漂泊刘公岛》。 图书目录 第一回 邓生酣表家世 道人豪言指后情 第二回 焕庄受骗遭劫难 金程施救显身手 第三回 虎口险逃两条命 邓家喜添一男儿 第四回 寻武师离家出走 投学堂赴闽应试 第五回 永升出面代干戈 世昌携友游羊城 第六回 抗倭保台立战功 品优艺精调北洋 第七回 接快般奉命赴英 探水路初航威海 第八回 刘公岛构筑要塞 鲨鱼口险救少年 第九回 赴朝鲜平定叛乱 奔昆嵛搭救国成 第十回 清大臣议海论防 法舰队侵台犯闽 第十一回 诸英雄死战马江 众将领请援南海 第十二回 为抗法难尽教道 顾大局力辞佳差 第十三回 巧借名目挪军费 预谋寻衅生事端 第十四回 受遣津门逢考生 获假烟台探妻小 第十五回 刘公智擒窃鱼贼 正卿力带巡洋船 第十六回 清海军成军威海 北洋将拜贤成山 第十七回 庆大寿殃及海军 遇倭舰败走丰岛 第十八回 战黄海世昌损躯 斗东沟北洋损舰 第十九回 丧权辱国签降约 全军覆没威海卫 第二十回 名垂青史北洋将 千古英雄邓世昌 3.《邓世昌》威海市志《邓世昌》《威海市志·人物志》人物传记(一),《邓世昌》威海文史资料第五辑,威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出版,1990年9月第一版。 图书目录 邓世昌(作者:戚其章) 民族英雄 忠烈参天——纪念我的曾祖父邓世昌(作者:邓立英) 邓世昌遗事及有关文献/邓素娥口述(黄锦和笔录) 怀念甲午海战的民族英雄——访邓世昌长孙(作者:中原) 民族英雄邓世昌事略(作者:杨继先) 邓世昌传 邓壮节公事略 邓世昌的琐事采录——访邓世昌两位外孙(叶裕芳、叶素兰)(作者:威海市志副总编刘德煜) 怀念甲午忠魂 弘扬民族精神——访邓世昌的重孙女邓立英(作者:董进一) 略论邓世昌的爱国主义(作者:戚其章) 御赐祭文 御赐碑文 哀启 诔文 挽诗挽词 挽联 挽幛 著礼部旌奖邓世昌母匾额谕 甲午战事纪 邓世昌年表(孙吉香搜集整理) 4.《民族英雄邓世昌》《民族英雄邓世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9出版发行;政协河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政协张家口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编审杨继先等。 5.《爱国将领邓世昌》《爱国将领邓世昌》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2005年6月第10次印刷,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语文(H),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七课。 6.《甲午名将邓世昌》《甲午名将邓世昌》连环画册: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2007年8月第一印刷,12000册,151页。绘画作者潘志华,文字作者陈红以及广州市海珠区文广新局、区教育局、区文联负责同志及学生代表等近100人共同撰写。 连环画以艺术的形式再现了民族英雄邓世昌在一个内忧外患、国将不国的年代里出生、立志、求学、从军御敌到壮烈殉国的真实历史。 7.《甲午海战》《甲午海战》连环画册(中日甲午海战):由以下6家出版社分别创作出版发行,它们是人民美术出版社,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黑龙江美术出版社,连环画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河北人民美术出版社。 《甲午海战》中英双语DVD:广州俏佳人独家发行。 8.《邓世昌血战黄海》《邓世昌血战黄海》连环画册: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84年3月出版发行,第一次印刷,印数6.25万,64开,责任编辑颜熙之。 甲午战争邓世昌与甲午战争——纪念民族英雄邓世昌殉国一百一十周年(精装);作者:中共广州市海珠区委宣传部、邓世昌纪念馆等;2004年9月第1次印刷;页数:445页;32开。 110年前,即1894年(农历甲午年)9月17日,在我国黄海爆发了一场中日甲午战争。这场战争,正如孙克复先生所指出:它“一方面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和空前的耻辱;另一方面也激发了蕴藏在中国人民心中的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从而为日后成为燎原之势的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留下了一把火种。 为了纪念这个难忘的日子,中共广州市海珠区委宣传部等六个单位在一班老同志的支持下,编印了这本《邓世昌与甲午战争》,它的出版有利于海珠区的文化建设,具有缅怀、存史和教化的三重意义。 我们编印这本书的目的,是想通过宣扬英烈的事迹,弘扬民族的爱国精神,造就一代一代的“四有”新人,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虽然屡遭外敌入侵、权奸窃柄,历尽万千劫难,而至今依然维系着国家的统一、主权的独立,其重要原因在于我们这个民族具有强烈的民族气节与优良的爱国传统。 10.《气壮山河》《气壮山河》海珠文史(第六、七辑)——纪念民族英雄邓世昌殉国100周年专集;1994年、1995年出版;广州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海珠区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海珠区炎黄文化研究会编辑。 目录 民族英雄邓世昌 作者:邓敏扬 民族英雄邓世昌传略 作者:陈华新 文光剑气壮君魂——邓世昌殉国百年祭 作者:郑翔贵 躬行履践 终成壮节 作者:杨鹤书、吴炜 英风宛在 浩气犹存 作者:邹万龙 将军祠宇得重光 作者:梁星辉 广州的邓世昌衣冠冢 作者:姚瑞英 邓世昌及其后裔 作者:夏国培 邓氏家族谱 作者:邓敏扬、梁星辉 邓壮节公事略 甲午战事纪 御赐祭文、碑文 哀祭先严 祭我乡壮节邓公 挽联十则、挽词一则 光绪皇帝为邓世昌题联赋诗 作者:邓权民 附:邓世昌研究资料、著述简介 作者:郑翔贵 光照古今》《光照古今》海珠文史(七辑) 目录 各界人士纪念邓世昌诗词选 有公足壮海军威 作者:余春等 民族英雄邓世昌殉国一百年祭 作者:陈波 英雄精神 万进之师 作者:陈波 学习邓世昌,振奋精神,开拓进取 作者:陈兴邦 黄海英魂不屈 作者:熊育群、赵仲炜 邓世昌殉国百年祭 作者:欧安年 一代英烈邓世昌 作者:钟卓安 羊城寻访邓世昌 作者:黄礼琪 修复邓氏宗祠的经过 作者:唐小敏 海珠区政协纪念邓世昌殉国百周年活动纪事 作者:梁星辉 邓世昌殉国百周年纪念活动新闻辑录 作者:梁星辉整编 邓世昌后人中的黄埔学员 作者:谭兆平 六、纪念场所1.广州邓世昌纪念馆“邓世昌纪念馆”位于海珠区宝岗大道龙珠直街龙蜒里2号。其前身为“邓氏宗祠”,是民族英雄邓世昌的出生地。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邓氏家人用朝廷给予的抚恤银扩建宗祠,占地面积4700平方米。 邓世昌于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海战中壮烈殉国后,清廷追封其为“从一品”官,故宗祠正门按一品官员规格,建6级台阶,以清代中晚期南方大祠堂的形式重建。整座建筑以长条花岗石为基础,高出地面1米后再用水磨青砖砌墙,以进口坤甸木为柱和梁架,屋顶是灰塑瓦脊、碌筒瓦面。主体建有前后座,用两廊相连,并在四角各建1座阁楼。另有东院和后花园、东西门楼、前院和照壁等。正门门额上书“邓氏宗祠”字样,两侧挂有“云台功首”、“甲午留名”的楹联。后花园有一棵紫荆树和一棵凤眼果树,据传邓世昌当年赴威海前所植。花园外东面原有车马场、清光绪、宣统年间,幕名前来瞻仰均在此下车,再步行前往祠堂拜。 抗日战争时日军侵占广州期间,日军士兵慑于邓世昌的威望和英气,不敢破坏邓氏宗祠。民国38年(1949)秋,邓氏族人字祠堂内创办“世昌小学”。后曾改作妇产院。1957年开始,邓氏宗祠为广州市结核病防治二所使用。“文化大革命”期间,祠内不少文物散失,附属建筑物受到不同程度破坏,部分附属用地亦被违章占用。1989年12月,邓氏宗祠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8月,在邓氏宗祠建立邓世昌纪念馆。现在整座建筑恢复了清代式样,祠堂的木雕亦精心复原,并涂上油漆,重现了邓氏宗祠的原貌。展品陈列线长80米,通过近600张图片和复印件、雕塑、模型、文字说明等,反映邓世昌青少年时代、甲午海战及其战后影响,使之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 2.广州邓世昌衣冠冢邓世昌衣冠冢现位于“天河公园”内,原在天河区沙河镇天平架石鼓岭,现沙河农械厂内。清光绪二十年(1894)邓世昌殉国后,遗体无法找回,其家属于是年冬在沙河天平架石鼓岭邓氏家族墓地为其建衣冠冢,位在墓地西南边,为传统山手墓,墓形为拢环墓,平面巳形。碑刻“光绪廿年仲冬吉日,皇清诰封中军副将邓壮节公之墓,邓荫德堂四房子孙立石”。墓中原有连州青石墓碑,年久失修,墓地已涅没。1984年邓世昌殉难90周年纪念之际,有关部门及邓氏后人清除覆盖墓地之土层,对该墓的墓碑、拜桌、界石等进行修复,并将邓部分遗物再葬于此。1994年9月,市政府决定出资将其迁葬于东郊公园(今天河公园)气鲵岗上,仍为清制墓冢。新墓占地面积600多平方米,前临湖水,后依山丘。墓前竖有广州市政府勒石的“邓世昌墓重修碑记”和重刻的清御赐祭文。墓碑新立,碑文内容基本如旧墓。墓左立有广州市人民政府和天河区人民政府迁建建邓世昌墓碑记,墓右立有清光绪二十年(1894)的御赐碑文。今墓碑是按原碑文及大小用花岗石复制的,高0.85,宽0.4米,上款刻署“光绪廿年仲冬吉日”,中刻“皇清浩封申军副将世昌邓壮节公之墓”,下款刻署“邓荫德堂四房子孙立”,右上角嵌邓的瓷像及生卒年份。墓前置花岗石“邓府拜桌”,墓地四周竖“邓府地界”的石标志。在邓世昌殉国100周年时落成。在天平架的邓氏族人墓,亦同时迁葬于邓世昌墓之西侧。 广州邓世昌雕像广州邓世昌雕像位于“天河公园”内,邓世昌衣冠冢前,雕像基座前刻“民族英雄邓世昌”,雕像基座后刻邓生平事迹。 4.广州邓世昌纪念小学广州海珠区“邓世昌纪念小学”坐落在二龙街的末端,毗邻民族英雄邓世昌的故居。学校的前身是私立前程、世昌、永民小学分校,先后易名为河南区龙田小学、河南区龙田仁和直街小学、海珠区遵义小学、海珠区仁和直街小学。2002年7月更名为广州市海珠区邓世昌纪念小学。目前,为申报市一级学校,全校师生努力地工作、学习。由区教育局规划,区政府投资兴建的有高标准教学设施的教学综合楼、高标准的操场、美观而新颖的校门及围墙工程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一所绿意盎然、鸟语花香、教学设施、设备现代化的崭新学校将展现在眼前。 广州邓世昌广场广州规划建设“邓世昌广场”。广州市海珠区政府有关方面正积极启动邓世昌广场规划建设。按照设想,邓世昌广场建设投资总预算达2亿多元。广场设甲午风云浮雕,广场的功能设置分为两个区域:一为展览区域,包括博物馆和纪念馆;二为旅游、休闲区域,即前、后广场。广场中心位置设邓世昌雕塑,并有长62米、高3米的檐式巨型邓世昌甲午风云浮雕;还有面积760平方米的南北长条形水池。后广场以邓世昌纪念馆为中心,采用园林布局形式,展览馆内主要对邓氏宗祠建筑进行改建和维修,建筑面积为5000平方米,主要举办以邓世昌和甲午海战为主题的展览。广场园林绿化空间约8500平方米,结合人工瀑布、湖水荡漾、碑廊画室营造出一个舒适宜人的历史、文化、旅游、休闲环境。广场北拟命名“世昌路” 2002年5月,海珠区政府将兴建邓世昌广场的设想上报市政府,并于当年6月初步拟订设计方案,并先后上报市文化局、市规划局审批。规划部门原则同意了建设项目的选址要求。为使邓世昌广场形成一定的规模,海珠区政府已将“仁和直街小学”更名为“邓世昌小学”,并决定将西起洲头咀,东至江南大道,与仲凯路相接的广场以北路段命名为“世昌路”。6.威海邓世昌铜像威海环翠楼,是与刘公岛隔海相望的一座古建筑。甲午战争以后,威海人民为了缅怀甲午战争中英勇殉国的英烈,在环翠楼上把他们当做神像供奉。民国28年8月20日的《申报),上面记载着:威海卫有一环翠楼,楼上中堂供奉着丁汝昌、邓世昌等爱国将领木主和肖像。” 1934年5月,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凭吊设有邓世昌、丁汝昌牌位的威海环翠楼时写下一副楹联:劲节励冰雪,对万顷碧涛,凭此丹心垂世教;登临余感慨,望中原戎马,擎将热血拜乡贤。 1986年9月16日,山东省威海市政府和人民群众在“环翠楼公园”前举行了民族英雄邓世昌铜像揭幕仪式。这座铜像重3.5吨,底座由大理石砌成,形似“致远”舰首,连同底座高10.2米。邓世昌身穿披风,表情深沉,双手按着一把长长的带鞘的宝剑,十分威严。环翠楼公园广场开阔,绿草似茵,游人如织。从红领巾到白头翁,无不在邓世昌高大的铜像前凝神仰看,在此凭吊留念。7.甲午海战纪念馆“甲午海战纪念馆”坐落于威海刘公岛,是一处以建筑、雕塑、绘画、影视等综合艺术手段展示甲午海战悲壮历史的大型纪念馆。 纪念100多年前的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大鹿岛”,上演了一场由中日两国海军参加的19世纪末世界最大规模的海战。省委党校文史教授“王建学”的一份关于辽宁省建“甲午海战纪念馆”的建议引起了省政协和丹东市政协的重视。“甲午战争才是日本侵华的起点。”采访中,王建学还向记者讲述建甲午海战纪念馆的意义。 9.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是威海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专门保护管理机构,是全国著名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江民同志为该馆亲题馆名。1988年,国务院公布“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是以北洋海军与甲午战争为主题内容的纪念遗址性博物馆,馆址所在的北洋海军提督署,是目前国内唯一保存完好的高级军事衙门。 该馆被国家文物局、共青团中央、国家六部委,中宣部分别命名为“全国优秀社会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10.荣成成山角祠成山角,又称成山头,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岬角,属“荣成市”。1895年1月20日至25日,日军为了攻克北洋海军威海卫基地,从侧后进行包抄,并在此地登陆。上岸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由于陆防失守,威海卫很快陷落,刘公岛遂成孤岛,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荣成人民为了悼念在甲午黄海大战中为国英勇牺牲的邓世昌,就自发募捐,在成山角立祠,供以邓世昌的木雕像,人民群众称为“木圣”。岁时祭扫,馨香不绝,以表达对他的敬仰与怀念。外国人游览此山,都摄影带回,以志景仰。此祠虽年久失守,历经战火,但邓世昌的木雕像仍然完好无损。现已修缮一新,供游人凭吊。 11.大鹿岛邓世昌雕像在月亮湾中部巍然屹立的邓世昌鲁青石雕像。邓世昌身着披风,左手按剑,右手执一支单筒望远镜,面向大海,昂首云天,雕像的基座前面,刻着“爱国名将邓世昌”七个字,背后刻着邓世昌英勇殉国的简要事迹。 由于辽宁丹东“大鹿岛”海域就是甲午海战场,岛上又有邓公之墓和伟岸雕像,因而此岛就是一个博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像一部教科书摊放在黄海战场前。1988年以来,每年都有20多万人前来翻读这沉重的书页,温习中国近代史极其壮烈的一章。除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游客外,还有港澳台胞、海外华侨以及日本、美国、韩国等国际友人。 12.大鹿岛邓世昌墓“甲午战争”之后,大鹿岛人民为邓世昌及无名烈士所修的墓,因当时财力物力所限,十分简陋。1988年,东港人民政府把这座墓迁到了东口南山的北坡上。大鹿岛人民为“致远”舰上的遗骨新做了一口棺材,挑选质地最好的木料,请岛上手艺最好的木匠钉制的。墓前立了块碑,墓碑正面刻下“甲午无名将士墓”,墓碑后还写了碑文。后来据来岛的一些专家、学者见解:一般的士兵是不能进入驾驶室的,从那里打捞上来的骸骨很可能就是邓世昌的,于是就将“甲午海战无名将士墓”改为“邓世昌墓”,在横墙上写着“甲午英烈永垂不朽”。 日本企业家井上幸男专程来鹿岛,向邓世昌塑像和“甲午英魂”墓献了花圈。据说,他爷爷当年作为日舰上的一名大副曾参加了甲午海战,他是遵照爷爷的遗嘱,带着一种负罪感祭奠甲午壮士的。花圈上写的是:“愿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美籍华人刘玉珍先生回岛探亲时,让家人扶着登上蟒山,在英魂墓前深深鞠了三躬,深情地说,爱国主义是民族之魂,我这次回国就是来“寻魂”的! 13.福州马尾船政文化主题公园马尾“船政文化”主题公园以罗星塔和马限山两公园为基础,由“两园两馆一船坞”组成,即罗星塔公园、马限山公园、马江海战纪念馆、中国近代海军博物馆和一号船坞遗址等的景点,以及船政创始人左宗棠、船政大臣沈葆桢的雕塑,造船浮雕,展现邓世昌、刘步蟾、严复、詹天佑等船政群贤的石雕等。马尾船政文化主题公园内不但有中坡炮台、昭忠祠、马江海战烈士墓、圣教医院、英国分领事馆等大量船政相关古迹,还有新建成的大型船政群雕、船政精英馆等。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为中国第一个以船政为主题的博物馆,通过大量船政文物、历史照片、图表、壁雕等,立体地展现了中国船政的诞生、发展与以“精忠报国、自强不息”为主旨的船政文化。有位史学家说,读懂了“船政”二字,就读懂了中国近代史。来到福州马尾,踏访过船政文化的遗存,你一定会对近代史更多一份厚重的了解和感触。 七、世昌训练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世昌舰”,此舰为纪念在1895年甲午战争中壮烈殉国的中国海军将领邓世昌而特别命名。世昌号训练舰1996年服役,舷号82,可载200名学员和40名教官,货舱总容量6000立方米、可装载300个标准集装箱,该舰可快速改装成医院船、直升机母舰、运输船。 八、打捞致远舰甲午战争留给中华民族的创痛是刻骨铭心的,因为它是一道中国近代史的分界线,一道令炎黄子孙心头流血并隐隐作痛的鞭痕。正因为如此,即使一百多年过去了,我们仍然不能忘却,大鹿岛海域曾留下北洋舰队四艘战舰和600多名将士的忠骨,怀念那伴随大潮起落、惊涛昭示的壮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教育后人,慰藉英灵,国家有关部门先后三次试图打捞“致远舰”(注:点击“致远舰”了解打捞致远舰详细内容),但都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而没有实现。 1996年月12月18日社会各界人士召开座谈会,会后中共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纷纷致函中日甲午黄海海战“致远”舰打捞筹备办公室,支持打捞“致远”舰,兴建“中国甲午黄海海战纪念馆”。 以全国人大常委、原海军副司令、军事科学院政委张序三中将为总指挥的领导小组,组长由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担任,副组长有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俞伟超、交通部海上救助打捞局副局长尹干洪等人,柴勇军任秘书长并兼办公室主任。 九、影视剧作品电影《甲午风云》 编剧:希侬、叶楠、陈颖、李雄飞、杜梨 导演:林农 主要演员:李默然、浦克、王秋颖、周文彬、李颉、庞学勤、冯振舟 《甲午风云》1983年在葡萄牙获得第12届菲格拉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 故事梗概 1894年,蓄谋侵华已久的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领海内肆意挑衅、制造事端。 李鸿章及“济远”号管带方伯谦等极力主张求和。日寇得寸进尺,击沉中国商船。以“致远”号管带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和威海百姓,坚决要求对日作战。邓两次请战均遭李拒绝,并因揭露方伯谦而被革职。日寇不宣而战,民愤四起,李鸿章被迫起用邓世昌。 在海战中,北洋水师右翼总兵刘步蟾贪生怕死,故意打错旗号(与历史不符),致使北洋舰队出师失利,旗舰被日击沉。邓代替旗舰指挥作战,率领“致远”号官兵英勇战斗,击中日军旗舰“吉野”号,最后因弹绝,邓世昌决定撞沉敌舰“吉野”号,但不幸被鱼雷击中,全舰官兵牺牲。该片以19世纪末中日甲午战争中丰岛、黄海两次海战为主线,将这一历史事件中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反侵略、反投降的爱国主义精神予以淋漓尽致地表现。 2.电视剧《北洋水师》十二集电视连续剧《北洋水师》 编剧、导演:冯小宁 历史顾问:杨志本、许华 主要演员:陈宝国、陈道明、腾汝俊、袁苑 主要荣誉:荣获“飞天奖”优秀电视剧奖 故事梗概 1855年船政大臣沉保桢创办福州船政学堂,培养了第一批年青的海军军官先后成为福建水师、北洋水师指挥官。1877年3月31日这些优秀的海军军官一部分到英国海军学院留学,背负了国家给予他们的厚望重托。而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抓紧购买和制造军舰加速发展海军派遣的军官也在英国留学,成为他们后来的对手。1874年日本借口硫球渔民被杀炮击台湾并派兵登陆。1884年8月23日13点50分马江海战爆发;1888年威震世界的北洋海军正式成立,拥有大型铁甲舰两艘、巡洋舰八艘、炮舰六艘、鱼雷艇十六艘、练习舰五艘,合计56艘,官兵4000多人。 1894年中日朝鲜战争爆发,7月25日7时45分日本海军在鸭绿江口丰岛突然袭击北洋水师舰队。日本陆军在舰队护送下强行登陆朝鲜,向驻防在平壤的清军猛攻。9月17日12点50分在黄海大东沟海域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爆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蒸汽机铁甲舰队的大海战。11月6日日军攻占荆州。11月7日慈禧太后60大寿传谕听戏3天,同日日军攻占大连,开始向旅顺进攻。22-25日师团长山地原志指挥的日本陆军第一师团开始了长达四天震惊世界的大屠杀,2万中国人被屠杀,旅顺全城仅幸存日军为掩埋尸首而留下的36个中国人。随后海城失守,日军攻占辽东半岛向山海关逼进。1895年1月20日,日军攻击山东半岛。北洋水师退守刘公岛坚守待援,弹尽粮绝……。 3.纪录片《北洋水师》中央电视台名牌栏目《探索发现》 五集纪录片《北洋水师》 历史顾问:姜鸣、许华 创办人、制片人 :王新建 内容提要 从光绪皇帝的一纸诏书,到亚洲第一舰队------北洋水师的建成;从琉球国的几艘渔船,到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从几个字的秘密情报,到从未揭开的清朝财政档案。李鸿章为何历史地成为北洋水师之父?他又为什么在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之后,没有受到任何处分,反而被赏还三眼花翎和黄马褂?在他凄然离世的前一瞬间,他又为何欲语泪留?一片汪洋的大海淹没了一个几乎实现的梦想;一支舰队的残骸浮现出一段令人心酸的故事;北洋水师这支曾经是亚洲第一的舰队为何突然销声匿迹?五集纪录片《北洋水师》详尽描述了这段历史。 第一集,海上危机:1874年月,清政府藩属国琉球的几艘渔船,意外飘流到了台湾,渔民与当地高山族人发生冲突。这件清政府小小的家务事却引来了日本全副武装的军舰,但随后赶来的清政府兵舰竟将日本军舰吓了回去。自此以后,双方海上军备竞赛逐渐拉开序幕。 第二集,铁甲北洋:清政府300多万两白银加之德国伏尔造船厂5年的时间,终于换来了世界一等的两艘铁甲舰——定远号和镇远号。从此以后,这两艘巨大的铁甲舰不但成为北洋水师的象征和清政府的希望,更是带来了日本全国持续多年的恐惧。1888年12月17日,在旌旗飘扬的刘公岛上,清廷正式宣告北洋水师成立。此时,北洋水师的舰艇总数达到50多艘,排水量达4万多吨。加上其它地方军舰,中国的海军实力已经成为世界第七,亚洲之首。 第三集,初战丰岛:面对最先进的三艘日本军舰,面对国际公法不允许但随时可能发生的“不宣而战”,700多名清朝士兵在没有一门大炮的运兵船上默默地等待着日本人的决策。几分钟后,日本吉野号军舰打出了中日海面上的第一发炮弹,700多名清朝士兵几个小时之内几乎全部葬身海底。 第四集,再战黄海:1894年8月1日,中日两国正式宣战,9月17日上午10点30分,中日双方各十艘军舰在黄海碰面。花费巨资,历经将近十年建立起来的舰队第一次面临全面的实战考验。也许,定远号和镇远号会让日本舰队尝到铁甲舰的厉害;也许,清政府花费1000多万两白银建立的北洋舰队在几个小时之内就会成为永远沉没在海底的残骸。双方排出了海战史中从未出现过的不同队形,海战从白天进行到晚上,双方不断变换队形,北洋水师与日本联合舰队轮番占据优势。 第五集,日落威海:北洋水师剩余主力军舰在刘公岛港湾中腹背受敌,丁汝昌在矛盾中作着两难的抉择。因为害怕定远舰被日本捕获反过来攻击自己,定远舰管带刘步蟾,含着热泪发布了炸毁定远的命令。随着一声巨响,这艘清政府用白银堆砌成的舰队象征,这个北洋水师最后的精神支柱,与五千名官兵逃生的渴望一起沉入大海。 4.话剧《甲午海战》编剧: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文工团话剧团集体改编;执笔:朱祖贻、李恍; 导演:熊佛西;舞美设计:孙浩然 主演演员:邓世昌--张名煜;丁汝昌--王烘升;李仕茂--冯纯超;王国成--张先衡;林永升--盛吉明;王金堂--孙滨;李培青--李祥春;老水手--杨在葆、尘扬。 故事梗概 话剧「甲午海战」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所进行的「丰岛」和「大东沟」二次战役为主体,贯串各方面活动,概括表现了这一历史时间面貌。剧中塑造了以邓世昌、李仕茂、王国成等人为代表的爱国官兵和以李大爷等为代表的人民群众的英雄形象。 话剧简介沪剧《甲午海战》祭海 改编演出:上海市人民沪剧团(上海沪剧院);主要演员:洪立勇 话剧《甲午海战》是极其成功剧本,上海市人民沪剧团将这戏改编演出。 讲述中央电视台栏目 主题:胡杨与邓世昌的不解情结 编导:贺少滨;制片人:梁红、张国飞 纪录片中央电视台栏目《走遍中国》 制片人:辛梓 主题:[威海]刘公岛上寻“甲午” 编导:刘珈彤;摄像:晁明元 纪录片继2002年央视推出《刘公岛上寻甲午》专题,2007年8月编导张玉洁带领摄制组再度走进刘公岛,再次聚焦百年前那场震惊世界的甲午海战。此次拍摄,还邀请了甲午战争研究领域专家戚俊杰、王记华、陈悦(北洋水师网站创办人)以及威海电视台摄影师马鹏程。 纪录片中央电视台栏目《走遍中国》 主题:甲午海战——败战新考(上、下) 编导:张玉洁;摄像:王文超;制片人:伊慧民 纪录片中央电视台栏目《电影传奇》 主题:《甲午风云》之沉默的海 制片人、主持人:崔永元 银幕上演中央电视台栏目《艺术人生》 主题:剑胆琴心李默然。 一部《甲午风云》让李默然蜚声全国,他把民族英雄邓世昌的风骨鲜明生动地呈现上了银幕并永远地留在了观众的心中,成为中国银幕上别具一格的“硬汉”标本…… 主持人:朱军;制片人:王峥 百家讲坛中央电视台栏目《百家讲坛》 主题:大变动中的中国-甲午风云 制片人:聂丛丛;主 编:王 晓 主讲人:王晓秋 纪录片中央电视台栏目《走遍中国》 主题:走进丹东系列节目《“甲午海战”疑云》 09年5月《走遍中国》摄制组在丹东采访期间,在一座叫大鹿岛的海岛上,意外地发现了一座邓世昌墓。在人们的印象中,甲午海战是在山东威海附近发生的,而且邓世昌是与致远舰一起沉没于大海的。那么,在辽宁丹东的大鹿岛上怎么会有邓世昌的坟墓呢?这究竟是一处人造景观?还是真的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甲午之战北京电视台文艺评论栏目《五星夜话》 主题:解密真实的甲午海战 责编:孙涛 策划:国培源、浦寅、曾国义、刘兵, 主持人:徐春妮 08年是第一支近代化的中国海军北洋水师成立的120周年,本期《五星夜话》走出演播室来到山东威海卫刘公岛,这是当年北洋水师首脑机关的所在地。 姜鸣主讲凤凰网《世纪大讲堂——李鸿章与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 主讲人:姜鸣-中国近代海军史专家《龙旗飘扬的舰队》 电视剧三十三集电视连续剧《船政风云》 它将发生在福州独具特色的,自虎门销烟之后到甲午战争之前(1866年到1885年)近20年中国近代史历程,以船政兴衰为载体,深刻揭示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大篇幅地展现了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写出了共和革命的前奏。剧中再现沈葆桢、左宗棠等人励精图治、筹建海防、开办船厂,也勾勒了从船政学堂中走出的邓世昌、刘步蟾、张成、严复等杰出的海军将士和第一批中国近代工业的优秀人才。 电影冯小宁导演最新作品《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 纪录片北京电视台栏目《档案解密》 十、邓世昌大事年表1849年(清道光二十九年) 10月4日(农历八月十八日)出生于广东番禺县龙导尾乡(今广州海珠区)(龙导尾街)。其父邓焕庄,专营茶叶生意,尝于广州及津、沪、汉、香港、秦皇岛等地开设祥发源茶庄,并始建邓氏家祠。因邓焕庄与妻子郭氏饱受世道黑暗和战乱之苦,殷切盼望邓氏家业昌盛,就给他们的独生子起名为邓永昌;然而家业兴旺谈何容易,离不开时势和国运的大环境,故知情达理的邓焕庄又将其子改名为邓世昌。字正卿。 1860年(清咸丰十年)11岁 邓世昌从小资质聪颖,勤奋好学,在家乡以优异成绩学完小学学业。邓焕庄觉得,无论将来让儿子继承自己的事业,还是从事别的事业,都必须学习洋文,进而学习外国先进科学知识。这在把英语当作“蛮夷之语”的当时来说,是惊世骇俗的。当他携世昌到了上海之后,先让他进了教会学校,师从欧人学习英语、算术。世昌接受新知识能力很强,学业上进步及快,在很短时间内,就能与洋师对话,并能看阅英美原版书籍。洋师对他赞赏有加,十分喜欢这个聪明伶俐的学生。 1867年(清同治六年)18岁 沈葆桢出任福州马尾船政大臣,同时开办前学堂制造班和后学堂驾驶管轮班。学堂开始招生,生源主要为福建本地资质聪颖、粗通文字的16岁以下学生,后由于生源不足,招生一直扩展到广东、香港一带,并将年龄要求放宽到20岁以上。邓世昌得知此消息后立即禀告父亲,要求报考。开明的父亲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邓世昌回到广州,参加考试,成绩优秀,顺利考取驾驶专业。当时参加报考的学生,家境贫寒之士占大多数,其次是受到外国影响的家庭和商人子弟、外国学堂学生。报名者必须将三代名讳、职业、保举人功名经历填写保结,并要取其父兄及本人的甘结。 1871年(清同治十年)22岁 驾驶专业学生除学习英语、数学外,还学习航海天文学、航行理论和地理,经五年堂课学习后毕业。邓世昌从军后“第一次”回广州家乡探亲。 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24岁 堂课教育,仅是海军教育的第一步。要成为合格的海军军官,需经练习舰的实习。不久,邓世昌和其他同学一起登上“建威”练船,开始了他们渴望已久的海上远航。这次航习,先后到达厦门、香港、新加坡、槟榔屿,历时四个月。海天荡漾,有时数日不见远山,有时岛屿萦回,纱线交错。练习舰经受各种考验。去时由教员躬督驾驶,各学员逐段眷注航海日记,测量太阳和星座的位置,练习操纵各种仪器。返航时学员们轮流驾驶,教师将航海日记仔细勘对。经过二年舰课实习后毕业。 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25岁 邓世昌在船政学堂攻读五年,自始至终,奋发学习,自强不息,各门功课考核皆列优等。“凡风涛、纱线、天文、地理、测量、电算、行阵诸法,暨中外交涉例文,靡不研究精通”尤其是在随“建威”练船到南洋的实习中,表现出实际驾驶、管理舰船很高的素质和技能,深得外教的好评。加之年龄在同学中偏大,比较稳重和老练。正因如此,沈葆桢很看重他,称赞他是船政学堂中“最伶俐的青年”之一。2月,被船政大臣沈葆桢奖以五品军功,任命为“琛航”运输船大副。船政学堂培养的军官开始指挥军舰,这是中国军事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开辟了院校教育的先河。 1875年(光绪元年)26岁 正值日本侵略军窥台湾、澎湖、基隆诸隘时,任“海东云”炮舰管带,巡守海口,获升千总。 1877年(光绪三年)28岁 2月,代理“扬武”巡洋舰大副。3月,福州船政局首次派学生去英国和法国留学,根据邓世昌的全面素质和表现,完全可以选入出洋留学之列,只是因为带船人才紧缺,才让他在国内风涛海浪中锤炼。事在人为,邓世昌虽未正式出国学习,但他作为海军良将,素质是出类拔萃的,所以李鸿章等人几次派他出国去接收新舰。邓世昌在出国接舰过程中,抓紧机会,虚心好学,弥补了未在国外深造的缺憾。 1878年(光绪四年)29岁 因“海东云”吨位较小,火力较弱,2月,沈葆桢调邓世昌任装备五尊前后膛炮的“振威”炮舰管带,并代理“扬武”快船管驾,奉命扼守澎湖、基隆等要塞。后获荐保守备,加都司衔。他在执行守备任务时坚决果断,用兵有方,抑制了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 1880年(光绪六年)31岁 年初,任“飞霆”蚊炮船管带。李鸿章为兴办北洋海军,派马建忠去考察、招收水师人才。马建忠奉命前往福建,听到了各方面对邓世昌的赞誉,并到邓世昌所带的“飞霆”蚊炮船察看,亲眼见到了兵船管理的井然有序,士卒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还多次与邓世昌交谈,对此马建忠给予很高评价。马建忠经考察后,向李鸿章汇报,并推荐邓世昌,说他“熟悉管驾事宜,为水师中不易得之才”。李鸿章也是识才之辈,同年夏天,将邓世昌调至北洋海军,任“镇南”蚊炮船管带。同年底,北洋水师在英国定购的“超勇”、“扬威”两艘巡洋舰完工,丁汝昌水师官兵200余人赴英国接舰,邓世昌随往。 1881年(光绪七年)32岁 邓世昌十分珍惜赴英国接舰的机会,因为,他从福州船政学堂毕业后,服从水师初建时缺少管带的需要,就开始带船,未能到欧洲留学深造。此次到英国接舰,他努力学习加以弥补。他利用各种机会游历英国的著名工业城市,看到了机器大生产的宏伟壮观场面;他游历了英国海军的主要基地、港口,看到了一艘艘各种巨型战舰,领略了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是什么模样;他学习研究了英国皇家海军的规章制度和练兵之法,看到了北洋舰队在训练和管理上的巨大差距;他学习研究了英国海军的发展历史,尤其是仔细寻找称霸海洋一个多世纪的秘密。他到了格林尼治,参观了英国皇家海军学院。这座旧日的王宫,如今是世界海军的圣殿。船史陈列室里模型铁舰、三桅帆舰,以至古老的单层甲板木船,浓缩了人类征服海洋和在海洋上进行过鏖战的历史。在回廊的墙上,他看到了英国历代海军将领的油画像,最著名的是曾数次击败拿破仑舰队和一举歼面法兰西联合舰队、赢得特拉法尔加角海战胜利的纳尔逊。他还专程去过伦敦的特拉法尔加广场(俗称鸽子广场),瞻仰了海军名将纳尔逊高大而逼真的雕塑像。他认真考察西方海军情况,悉心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技术和经验,将这些军事装备和训练方法细心地加以研究,取其长,为己所用。8月17日,“超勇”、“扬威”从英国纽卡斯尔港起航,开始了由英国到中国的漫长航行。这是中国海军首次驾驶军舰航行北大西洋——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印度洋——西太平洋,经过的沿途各国,始知中国也有海军,均鸣礼炮致敬,这就大大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此次清国水师首次到国外接舰,派出的操舰管带无疑是整个水师中最出类拔萃的。林泰曾操纵“超勇”舰,邓世昌操纵“扬威”舰。“超勇”、“扬威”两舰回国途中经历了惊险曲折。先是在地中海两舰失散,“扬威”因缺煤而在海上漂流了两昼夜,“超勇”获讯后去寻找接济。过苏伊士运河时,“超勇”的螺旋桨又触礁碰坏,经修理才继续航行。至10月15日,两舰终于到达香港,历时61天。之后,驶入江南制造总局,进行坞修。在上海经过整修后,“超勇”、“扬威”于11月22日驶抵天津大沽口。邓世昌因驾舰有功被清廷授予“勃勇巴图鲁”勇名,赏戴花翎,以都司补用,并被任命为“扬威”舰管带。此次出洋,他不仅扩大了眼界,由于潜心钻研,增加了学识,“益详练海战术”,而且最大的收获是在思想认识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1882年(光绪八年)33岁 夏,朝鲜国内乱,正值李鸿章母亲病故,回合肥奔丧、丁忧,署直隶总督张靖达公树声,奏调浙江提督吴长庆率师东渡,命世昌以兵舰运送之。邓世昌驾“扬威”舰鼓轮疾驶,迅速异常,径赴朝鲜仁川海口,较日本兵船先到一日。比日舰载兵而来,我军已自仁川整队,径入朝鲜国都城办理竣事。日兵后至,争门不得入而罢。邓世昌率舰援朝,挫败日本侵朝计划,补升游击,赏给“勃勇巴图鲁”勇号。 1887年(光绪十三年)38岁 春,李鸿章奏派邓世昌率队赴英、德两国接收清政府向英、德订造的“致远舰”、“靖远舰”、“经远舰”、“来远舰”四艘巡洋舰。已是第二次出国接舰带船的邓世昌,此时已被大家公认是一个“西学湛深”、“精于训练”的海军专家。舰艇远航训练是海军官兵的必修课,特别是到深海大洋中去摔打。邓世昌认为,接舰实际上是不可多得的最好的远航训练,所以在接舰回国途中,积极组织海军将士认真进行海上训练。邓世昌在归途中因劳累过度,发了寒热。但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作为管带,不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要对全舰的安全负全部责任,要坚守自己的岗位。于是,他撑着虚弱的身体,一步步艰难地走上驾驶台,“扶病监视行船”。不仅如此,他还带领全舰官兵在沿途进行不间断的各种操练,“终日变阵必数次”。操练的内容和科目,完全是实战可能发生的,符合战斗的需要,并且要求正规化:“时或操火险,时或操水险,时或作备攻状,时或作攻敌计,皆悬旗传令。”在邓世昌以身作则的激励下,舰上将士“莫不踊跃奋发,无错杂张皇状”。同年底回国。因接舰有功,升副将,获加总兵衔,兼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与此舰相终始。 1888年(光绪十四年)39岁 台湾后山生番,时出滋扰,官军往剿失利,凶焰益炽。福建提督孙开华统军查办,李鸿章电檄(xi/)世昌,随同北洋提督丁汝昌前往台湾助剿。世昌逐驾“致远”舰赴台湾埤(pi/)南一带。惟时陆军苦战累月,虽迭有擒斩,终有山深篝(gou-)密,难以深入。及世昌驾舰驶至于附海之处,发炮轰攻,乃得水陆并进,痛加剿洗,折毁碉寨,将吕家望、大庄等番社老巢攻克,由是生番悉平。奉旨著以总兵记名简放,并加提督衔。邓世昌17年后“第二次”回广州家乡探亲,这次未能见到他的父亲,因为老人家已在5年前去世了。当时,他接到丧报,但军务在身,不能回家奔丧。这次回到家中,他哭昏在灵前,醒后挥泪写祭文,将未能见父亲一面视为“终身大戚”。 1889(光绪十五年)40岁 2月20日,李鸿章奏北洋海军新设中军中营副将,请以邓世昌借补,任“致远”舰管带。 1891年(光绪十七年)42岁 李鸿章来威海检阅北洋海军,这是《北洋海军章程》制定后的首次大检阅。邓世昌平时训练部队,绝对不允许搞花架子。敌舰的距离须临机测定,且在敌我双方高速运动中。以邓世昌训练得力,奏准赏获“葛尔萨巴图鲁”勇号。 1892年(光绪十八年)43岁 邓世昌“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回广州家乡探亲。 1894年(光绪二十年)45岁 邓世昌尝曰:“人谁不死,但愿死得其所尔”。9月17日在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邓世昌鼓励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不幸一发炮弹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所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没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