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邓起东 |
释义 | 邓起东(1938—)湖南省双峰人。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1961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地质系,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中国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 中文名:邓起东 国籍:中国 出生地:湖南省双峰 出生日期:1938年 职业:教育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代表作品:海原活动断裂带》、《天山活动构造》 简介邓起东(1938—) 湖南省双峰人。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1961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地质系,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中国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1961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地质系,同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1978.2-1998.3进入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工作,曾任国家地震局地质所副所长;1998.4-现在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学位委员会主任,名誉主任,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就职曾任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和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名誉主任,现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地质学会和中国地震学会理事、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研究领域为构造地质学,主要从事活动构造、地震地质、地球动力学和工程地震研究;包括我国华北、山西、天山阿尔泰山和青藏高原等不同地区的活动构造和大地震区地震构造研究,走滑、挤压和拉张等不同类型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形成机制研究,古地震区和定量活动构造学研究,全国和地区活动构造图编制及构造应力场和动力学研究、地震区划和工程地震研究等。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和中国地震局重点项目及中外地震和活动构造合作研究项目。 作品简介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30篇,专著13部(第一作者9部),论文227篇(第一作者96篇),其中SCI收录28篇,SCI统计引用762次,代表性著作有《海原活动断裂带》、《天山活动构造》等。有13项科研成果先后17次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1991年获第二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1992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已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21名,其中1篇博士论文1999年被评为首屈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经历邓起东院士长期从事活动构造、地震地质和工程地震研究, 对我国华北、山西、天山、阿尔泰山和青藏高原的活动构造和大地震区地震构造有深入的研究;对走滑、挤压和拉张等不同类型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形成机制有创造性发展;建立和发展了活动构造大比例尺填图技术,发展了古地震研究,领导了全国活动构造地质填图和研究工作,推进了定量活动构造学研究;系统编制了我国活动构造图,总结了我国活动构造和应力场特征,提出了新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式;主编完成了我国第一份经国家批准使用的地震烈度区划图,成为全国抗震设防标准;完成了大量城市和大中型工程活动构造及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为经济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荣获奖项邓起东先生先后出版专著13部(第一作者9部),论文227篇(第一作者96篇),SCI统计引用高达762次,CSCD统计引用627次,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一、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1991年获第二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主要学术论著城市活动断裂探测和地震危险性评价问题 活动构造定量研究与应用 山西隆起区断陷地震带地震地质条件及地震发展趋势概述 中国构造应力场特征及其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中国活动构造基本特征 中国活动构造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active tectonic 断层崖崩积楔及贺兰山山前断裂全新世活动历史 到2006年止,在国内外发表了论文230余篇,专著13部,SCI收录和引用数高,有15项科研成果先后19次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其中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2等奖2项,3等奖1项,1991年获第二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代表性著作有《海原活动断裂带》、《天山活动构造》、《中国活动构造图(1:40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构造图(1:400万)》和《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300万)》等。 论文期刊审查论文(第一作者)1. 邓起东、钟嘉猷、马宗晋,1966,剪切破裂带的特征及其形成条件,地质科学,(3):227-237 2. 邓起东,1966,华南地台及邻区中生代构造特征与基底构造的关系,刊于《华北、华南中生代、新生代地质构造发展特征》,69-76,北京:科学出版社 3. 邓起东、王克鲁、汪一鹏、唐汉军、吴裕文、丁梦林,1973,山西隆起区断陷地震带地震地质条件及地震发展趋势概述,地质科学,(1):37-74 4. 邓起东,1975,美国地震研究概况,岩石力学,刊于《出国考察报告》,69-89,北京: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5. 邓起东、王挺梅、李建国、向宏发、程绍平,1976,关于海城地震震源模式的讨论,地质科学,(3):195-204 6. 国家地震局(邓起东、张裕明、环文林、张鸿生、许桂林、刘一鸣、邓瑞生、李群、刘行松、杨天锡、范福田)1976,中国活动性断裂和强震震中分布图(1:3000000),北京:国家地震局 7. 国家地震局(邓起东、张裕明、环文林、张鸿生、许桂林、刘一鸣、邓瑞生、李群、刘行松、杨天锡、范福田), 1976,中国地震震中分布图(1:3000000),北京:国家地震局 8. 国家地震局(邓起东、张裕明、环文林、张鸿生、许桂林、刘一鸣、邓瑞生、李群、刘行松、杨天锡、范福田),1976,中国强震震中分布图[M≥6, (1:3000000)],北京:国家地震局,等等 文集等非审查论文及其他1. 苗培实、李东旭、邓起东、姜渭南,1963,河北蓟县遵化山字型构造的进一步观察,北京地质学会1963年学术年会宣读,北京 2. 马宗晋、邓起东、吴学益、钟嘉猷,1965,岩石破裂的极限值,刊于《中国地质学会第一届构造地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地质力学、矿田构造、新构造)》,61-62,北京 3. 马瑾、邓起东,1965,川东南褶曲及其伴生破裂的初步实验研究,刊于《中国地质学会第一届构造地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地质力学、矿田构造、新构造)》,65-66,北京 4. 邓起东,1971,华北地区构造地震带和地震危险区划分,全国地震地质工作会议上宣读,北京 5. 邓起东,1971,山西隆起区断陷地震带地震地质条件及地震危险区的划分,全国地震地质工作会议上宣读,北京 6. 邓起东、王挺梅,1976,海城地震孕育和发震过程的讨论,国家地震局海城地震科学讨论会上宣读,北京 7. State Seismological Bureau of China [Teng Chitung (Deng Qidong), Chang Yuming, Huan Wenlin, Chang Hongsheng, Hsu Kweilin, Teng Ruishang, Liu Yiming, Li Chun, Liu Hangsung, Yang Tianhsi and Fan Futian], 1976, Principles and Methods Adopted by the People's Republec of China for Seismic Regionalization, Presented for Intergovermental Conference on the Assessment and Mitigation of earthquake Risk, UNESCO, February 1976, Paris 8. Teng Chitung (Deng Qidong), Chang Yuming, Huan WenLin, Chang Hongsheng, Hsu Kweilin, Teng Ruisheng, Liu Yiming, Li Chun, Yang Tianhsi and Fan Futian, 1977,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Seismicity and Seismotectonics of China, Joint General Assemblies,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s of Seismology and Physics of the Earth's Interior, Volcanology and Chemistry of the Earth's Interior, 1977, Durham 9. 邓起东、许桂林、范福田、张裕明、于霞芳,1979,中国地震构造的主要特征,第一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56,中国地震学会,北京 专著1.国家地震局(邓起东、张裕明、环文林、张鸿生、许桂林、刘一鸣、邓瑞生、李群、刘行松、杨天锡、范福田),1976,中国地震简目,1-86,北京:地震出版社 2.国家地震局(邓起东、张裕明、环文林、张鸿生、许桂林、刘一鸣、邓瑞生、李群、刘行松、杨天锡、范福田),1976,中国强震简目(M≥6),1-20,北京:地震出版社 3.国家地震局(邓起东、张裕明、环文林、张鸿生、许桂林、刘一鸣、邓瑞生、李群、刘行松、杨天锡、范福田),1977,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和说明书,1-17,北京:地震出版社 4.国家地震局全国地震烈度区划编图组(邓起东、张裕明、环文林、张鸿生、许桂林、刘一鸣、邓瑞生、李群、刘行松、杨天锡、范福田),1979,中国地震等烈度线图集,1-107,北京:地震出版社 5.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邓起东、许桂林、范福田、张裕明),1979,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构造图(1:4000000)及说明书,1-37,北京:地图出版社 6.国家地震局(邓起东、张裕明、环文林、张鸿生、许桂林、刘一鸣、邓瑞生、李群、刘行松、杨天锡、范福田),1981,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工作报告,1-383,附1∶600万和1∶1000万全国图件10张,北京:地震出版社 7.国家地震局鄂尔多斯周缘活动断裂系课题组(汪一鹏、邓起东、范福田、聂宗笙、苏宗正、胡惠明、杨发、张安良、贾文山、崔黎明),1988,鄂尔多斯周缘活动断裂系,1-335,北京:地震出版社 8.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邓起东、张维歧、汪一鹏、张培震、宋方敏、焦德成、陈社发、朱世龙、柴炽章),1990,海原活动断裂带和海原活动断裂带地质图(1989,1:50000),1-286,北京:地震出版社 9.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吴章明、申屠炳明、曹忠权、邓起东),1992,西藏中部活动断层,1-229,北京:地震出版社 10.国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邓起东、汪一鹏、刘光勋、聂宗笙、高维明、刘百篪、朱世龙),1992,活动断裂地质填图工作规范(1∶50000),附1∶50000活动断裂地质图图例,1-25,北京:地震出版社 11.Xu Xiwei, Ma Xingyuan, Deng Qidong, Liu Goudong and Ma Zongjin, 1996, Nectectonics, Paleoseismology and Ground Fissures of the Shanxi (Fen-wei) Rift System, China, 30th IGC Field Trip T314. 1-152, Beijing: 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 12.王华林、向宏发、陶俊君、王硕卿、邓起东、陈时军、虢顺民、姜早峰、刁守中、李桂群、郝书俭、王克鲁、蔡克明、王方建,1998,活动断裂探测与地震区划研究-以山东威海地区为例,1-165,北京:地震出版社 13.邓起东、冯先岳,张培震,徐锡伟,杨晓平,彭斯震,李军,2000,天山活动构造,1-399,北京:地震出版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