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邓联合 |
释义 | 邓联合,男,1969年生,江苏徐州人,哲学博士,曾先后供职于徐州市广播电视局、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从事过机关科员、记者、编辑、图书发行、大学教师等工作,2004年在中国矿业大学开始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为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道家哲学,尤其是庄子哲学及庄学史。 学习经历:1992年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 1998年南京大学哲学系,获“中国哲学”硕士学位 2008年北京大学哲学系,获“中国哲学”博士学位 学术成果:著 作1、《传统形上智慧与社会人生的现代开展——冯友兰先生“贞元六书”研究》(专著)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2、《读书与修身——中外人文社科名著导读》(合著)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 3、《学苑春秋——20世纪国学大师档案》(合著) ——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 4、 《老庄与现代技术批判》(专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 5、《“逍遥游”释论:庄子的哲学精神及其多元流变》(专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6、《庄子这个人》(专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 论 文1、《技术活动中的超越向度:庄子技术寓言解读》 ——《江海学刊》2008年第1期 2、《冯友兰<新世训>:中国传统道德观念的理性化转换》 ——《南京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 3、《人本主义技术批判的困境与超越:马克思<1844年手稿>与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之比较研究》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年第1期 4、《技术活动与精神超越——庄子的智慧》 ——《美术观察》2007年第5期 5、《论王阳明心学的个体视域》 ——《人文杂志》2007年第2期 6、《论冯友兰“新理学”的理性精神及其价值缺失》 ——《中国哲学史》2006年第4期 7、《道的功能向度与老子社会政治思想的特质》 ——《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8期 8、《从政治合法化的建构到历史理性的觉醒——论<尚书·周书>的历史叙事》 ——《江淮论坛》2006年第4期 9、《这究竟算不算“抄袭”?》 ——《科学时报》2006年4月4日 10、《论冯友兰“新理学”的精神旨趣》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11、《形上学沉思的终极进路——论冯友兰之“负的方法”何以晚出》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12、《论冯友兰的人生境界理论》 ——《学海》2005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5年第8期全文转载) 13、《庄子技术哲学思想的内在维度和关键范畴》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第二作者) 14、《论庄子与后学在人生哲学上的根本分歧及症结》 ——《江海学刊》2003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3年第10期全文转载) 15、《自由与仁爱:大学人文教育的基本精神内涵》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03年第6期全文转载) 16、《对自然辩证法学科内涵的诠释》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第8期 17、《论庄子的机械批判思想——对“圃者拒机”寓言的解读》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年第8期 18、《新理学中“理”“气”范畴的问题与症结》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19、《冯友兰<新世训>新估》 ——《学海》2002年第3期 20、《佛教为什么能够被中国化?》 ——《南京师大学报》2001年第2期(收入《杰出人物与中国思想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 21、《程颐、朱熹“格物致知”论思路判析——从近代认识论角度》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22、《毛泽东策略思想初探》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23、《<老子><庄子>两处原文新解》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24、《论新理学中的“觉解”思想》 ——《中州学刊》1998年第5期 25、《历史:写作方式与阅读兴味》 ——《读书》1997年第9期 26、《“我思故我在”怎样为非理性主义提供可能》 ——《江苏社会科学》1997年第3期 27、《论庄子的“无知”“不知”思想》 ——《中州学刊》1997年第4期 28、《从禅学或禅法到禅宗》 ——《宗教学研究》1997年第2期 29、《天人合一:从原始信仰到理性精神》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 30、《汉画像石的思想史意义》 ——《淮海文汇》2003年第2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