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邓军
释义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长

简介

邓军,男,汉族,1958年1月出生,湖南常宁人,中共党员,1975年7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俄罗斯工程院院士,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

履历

1975.07——1977.09 湖北省洪湖县燕窝公社下乡知青。

1977.09——1981.12 在武汉地质学院地质力学专业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

1981.12——1989.09 武汉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任教(期间:1986.09—1989.06 在武汉地质学院构造地质学专业在职硕士研究生学习,获理学硕士学位)。

1989.09——1992.07 在中国地质科学院构造地质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习,获理学博士学位。

1992.07——1994.04 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学专业博士后研究。

1994.04——1999.0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矿床教研室副主任,党支部书记。

1999.01——2000.0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院长。

2000.01——2000.09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校长。

2000.09——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常委、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2001.08—2001.09 参加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直属高校中青年校级领导干部专题培训班”学习,2004.04—2004.06 参加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国高校领导赴法国、德国研修班”学习,2006.10—2006.11 参加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国高校领导赴英国研修班”学习)。

兼任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大学地学中心副主任,《现代地质》主编。

长期从事构造地质学、矿床学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成矿学、成矿系统、构造体系及其动力学。

2010.09—— 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长

发表论文

第一作者部分论文(1990年以后):

1. Deng Jun,Chen Xueming,Yang Liqiang,Wang Jianping and Lan Jingzhi. Study on the center of mineralizing fluids in the Fankou surperlarge PB-Zn ore deposit in northern Guangdong province.Acta Petrological Sinica,2000,16(4):528-530.(SCI收录)

2. Deng Jun, Fang Yun, Yang Liqiang, et al. Numerical modelling of Ore-forming dynamics of fractal dispersive fluid systems. Acta Geologica Sinica, 2001,75(2):220-232.(SCI收录)

3. Deng Jun, Yang Liqiang, Sun Zhongshi, et al. A Metallogenic Model of Gold Deposits of the Jiaodong Granite-Greenstone Belt. Acta Geologica Sinica, 2003,77(4).(SCI收录)

4. Deng Jun,Liu Wei, Sun Zhongshi, et al. Evidence of mantle-rooted fluids and multi-level circulation ore-forming dynamics: A case study from the Xiadian gold deposit, Shandong province,China. Science in China(Series D),2003,46(Supp) :138-142.(SCI收录)

5. Deng Jun, Huang Dinghua, Wang Qingfei, et al. Formation Mechanism of “Drag Depressions” and Irregular Boundaries in Intraplate Deformation. Acta Geologica Sinica,2004,78(1):267-272.(SCI收录)

6. Deng Jun, Huang Dinghua, Wang Qingfei, et al. Surplus Space Method: A New Numerical Model for Prediction of Shallow-seated Magmatic Bodies,Acta Geologica Sinica,2004,78(6):1245-1249.(SCI收录)

7. Deng Jun, Huang Dinghua, Wang Qingfei et al. Experimental remolding on the cap rock's 3D strain field of the Indosinian-Yanshanian epoch in Tongling deposit concentrating area, Science in China(Series D),2005,48(7) :863-874.(SCI收录)

8. Deng Jun, Yang Liqiang, Wang Jianping et al. Late-paleozoic Fluid Systems and Their Ore-forming Effects in the Yuebei Basin, China, Acta Geological Sinical,2005,79(5):673-687.(SCI收录)

9. Deng Jun,Wang Qingfei,Huang Dinghua,Wan Li,Yang Liqiang& Gao Bangfei. Transport network and flow mechanism of shallow ore-bearing magma in Tongling ore cluster area,Science in China(Series D),2006,49(4):397-407. (SCI收录)

10. Deng Jun,Yang Liqiang, Ge Liangsheng, Wang Qingfei,Zhang Jing,Gao Bangfei, Zhou Yinghua and Jiang Shaoqing. Reasearch advances in the Mesozoic tectonic regimes during the formation of Jiaodong ore cluster area.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2006, 16(8):777-784. (SCI收录)

11. Deng Jun,Wang Qingfei,Yang Liqiang, Gao Bangfei, Huang Dinghua, Liu Yan, Xu Hao and Jiang Shaoqing. Reconstruction of Ore Controlling Structures Resulting from Magmatic Intrusion into the Tongling Ore Cluster Area during the Yanshanian Epoch. Acta Geologica Sinica,2007,81(2): 287-296. (SCI收录)

12. Jun Deng, Qingjie Gong, Liqiang Yang, Qingfei Wang, Jing Zhang and Wanming Yuan. Experimental Determination of Pyrite Dissolution Rate in Acidic Media at 21℃ to 61℃.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Special Supplement,Germany, 2007,Volume 71,A 217. (SCI收录)

13. J. Deng, Q. Gong, Q. Wang, L. Yang and Z. Zhang. Tracing Ore Forming Fluid of Gold Deposits Hosted in Kangding Complex in Sichuan Province, China.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Special Supplement, Canada, 2008,Volume 72, A 210. (SCI收录)

14. Deng Jun, Wang Qingfei, Yang Liqiang, Zhou Lei, Gong Qingjie, Yuan Wanming, Xu Hao, Guo Chunying and Liu Xiangwei. The Structure of Ore-controlling Strain and Stress Field in the Shangzhuang Gold Deposit in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Acta Geologica Sinica,2008,82(4): 769-780. (SCI收录)

15. Deng Jun, Wang Qingfei, Wan Li, Yang Liqiang, Zhou Lei, Zhao Jie. Random Difference of the Trace Element Distribution in Skarn and Marbles from Shizishan Orefield, Anhui Province, China.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2008, 19(4): 319-326. (SCI收录)

16. Jun Deng, Qingfei Wang, Li Wan, Qingjie Gong, Jie Zhao, Huan Liu. Self-similar fractal analysis of gold mineralization of Dayingezhuang disseminated-veinlet deposit in Jiaodong gold province, China. 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2009, 102(2): 95–102.(SCI收录)

17. Jun Deng, Liqiang Yang, Bangfei Gao, Zhongshi Sun, Chunying Guo, Qingfei Wang, Jianping Wang. Fluid Evolution and Metallogenic Dynamics during Tectonic Regime Transition: Example from the Jiapigou Gold Belt in Northeast China. Resource Geology, 2009, 59(2):140–152. (SCI收录)

18. Deng Jun, Yang Liqiang, Chen Xueming et al. Fluid system and Ore-forming dynamics of the Yuebei Basin, China. Proceedings of the Eighth Biennial SGA Meeting, Springer,2005,volume Ⅰ:107-109.(ISTP收录)

19. Jun Deng, Qingfei Wang, Li Wan, Liqiang Yang, Xuefei Liu. Singularity of Aau Distribution in Altered Rock Type Deposit-An Example from Dayingezhuang Gold Ore Deposit. The 12th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Mathematical Geology, Pengda Zhao Eds. Print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Printing House,2007, 44-47. (ISTP收录)

20. 邓军,杨立强,翟裕生,等.构造-流体-成矿系统及其动力学的理论格架与方法体系.地球科学,2000,14(2):71-78.(EI收录)

21. 邓军,杨立强,孙忠实,等.构造体制转换与流体多层循环成矿动力学.地球科学,2000,25(4):397-403.(EI收录)

22. 邓军,方云,杨立强,等.剪切蚀变与物质迁移及金的富集.地球科学,2000,25(4):428-437.(EI收录)

23. 邓军,孙忠实,杨立强,等.成矿流体运动系统与金质来源和富集机制讨论.地质科技情报,2000,19(1):41-45.(EI收录)

24. Deng Jun, Wang Qingfei, Sun Zhongshi. Origin of gold-bearing fluid and its initiative localization mechanism in Xiadian gold deposit, Shandong province.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2002, 21(3):282-288.(EI收录)

25. Deng Jun,Sun Zhongshi, Wang Qingfei, et al. Crust-mantle structures and gold enrichment mechanism of mantle fluid system.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2003, 21(3):263-270.(EI收录)

26. 邓军,孙忠实,王建平,等. 太古宙-元古宙过渡分界及构造动力体制转换,地球科学,2003,28(1):87-96.(EI收录)

27. 邓军,高帮飞,王庆飞,等.成矿流体系统的形成与演化.地质科技情报,2005,24(1) :49-54.(EI收录)

28. 邓军,王庆飞,杨立强, 等.胶东西北部金热液成矿系统内部结构解析,地球科学,2005,30(1):102-108.(EI收录)

29. 邓军,王庆飞,高帮飞,徐浩,周应华. 鄂尔多斯盆地多种能源矿产分布及其构造背景,地球科学,2006,31(3):330-336.(EI收录)

30. 邓军,王建国,韦延光,张志启,林吉兆,闫顺玲. 山东谢家沟金矿床矿石与金矿物特征. 地球科学,2007,32(3):373-380.(EI收录)

31. 邓军,龙昱.山东焦家金矿田围岩蚀变与矿化灰色特征及其GM模型分析.地学探索,1992,(5):1-9.

32. 邓军,张国铎,孙希贤.胶东半岛招掖金矿带控矿构造特征及灰色领域初探.中国区域地质,1993,(3):264-273.

33. 邓军,孙希贤.隐形类矿床的灰色特征及其灰色预测初探.见:何科昭主编.校庆四十周年文集.北京:海洋出版社,1993,217-223.

34. 邓军.山东招掖金矿带断裂构造分带与蚀变分带研究.矿床地质,1994,13:17-19.

35. 邓军,徐守礼,孙希贤.模糊数学在胶东西北部金矿带成矿预测研究中的应用.现代地质,1994,8(2):229-235.

36. 邓军,方云,周显强,等.山东胶西北金矿带成矿构造应力场反演及其控矿作用.中国区域地质,1995,(3):253-260.

37. 邓军,方云,周显强, 等.胶东半岛西北金矿带成矿构造应力场及成矿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地球学报,1995,(1):10-21.

38. 邓军,徐守礼,吕古贤,等.胶东西北部断裂构造与成矿作用.现代地质,1996,10(4):502-511.

39. 邓军,吕古贤,杨立强.构造应力场转换与界面成矿.地球学报,1998,19(3):244-250.

40. 邓军,翟裕生,杨立强,等.论剪切带构造成矿系统.现代地质,1998,12(4):493-500.

41. Deng Jun,Yang Liqiang,Zhai Yusheng et al. Crust-mantle interaction and dynamics of metallogenic system of Jiaodong gold ore concentrating area,China..Journal of Geosciences of China,1999,1(1):39-46.

42. 邓军,杨立强,孙忠实,等.剪切带构造成矿动力机制与模式.现代地质,1999,13(1):125-129.

43. 邓军,翟裕生,杨立强,等.剪切带构造-流体-成矿系统动力学模拟.地学前缘,1999,6(1):115-127.

44. 邓军,杨立强,翟裕生,等.地质体元素组合与矿源系统组成及演化.地球学报,1999,20:414-419.

45. 邓军,翟裕生,杨立强,等.构造演化与成矿系统动力学.地学前缘,1999,6(2):315-323.

46. 邓军,杨立强,方云,等.成矿系统嵌套分形结构与自有序效应.地学前缘,2000,7(1):133-146.

47. 邓军,杨立强,孙忠实,等.矿源系统地质-地球化学例析.现代地质,2000,25(1):165-172.

8. 邓军,李朝秀,吴军.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加快学校改革和发展步伐.中国地质教育.2000,36(4):23-24.

49. Deng Jun,Fang Yun,Wan Li,et al.Fuzzy comprehensive appraisal of concealed ore deposit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2000 ,11(2):134-139.

50. Deng Jun,Zhai Yusheng,Wang Jianping,et al. Shear alteration,mass transfer and gold mineralization :an example from Jiaodong ore deposit concentrating area,Shangdong,China.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2000,11(3):281-287.

51. 邓军,陈学明,沈崇辉,等.粤北晚古生代盆地压实流体的性状.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0,19(3):149-154.

52. 邓军,孙忠实,杨立强,等.吉林夹皮沟金矿带构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高校地质学报,2000,6(3):405-411.

53. 邓军,杨立强,方云,等.胶东地区壳-幔相互作用与金成矿效应.地质科学,2000,35(1):60-70.

54. 邓军,陈学明,方云,等.粤北盆地流体系统及其矿化特征.地学前缘,2000,7(3):95-102.

55. 邓军,孙忠实,王建平,等.动力系统转换与金成矿作用.矿床地质,2001,20(1):71-77.

56. 邓军,杨立强,刘伟,等.胶东招掖矿集区金质来源和流体成矿效应.地质科学,2001,36(3):257-268.

57. 邓军,周洪瑞,赵文翠.发展规模 提高质量 促进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中国地质教育,2001,37(1):37-40.

58. 邓军,王建平,王建国,等. 胶东半岛西北部金矿带构造动力控矿:中国金都招远国际金矿地质与勘探学术论坛论文集. 主编:涂光炽. 地震出版社.2002,55-58

59. 邓军,王庆飞,孙忠实,等. 矿物磁性与金元素富集的可能关系,现代地质,2002, 16(2):177-179.

60. 邓军,张世红,孙忠实. 岩石磁性与流体成矿作用关系初探. 地学前缘,2002,9(2):391-392.

61. 邓军,张世红,孙忠实,等. 岩石磁性力与低温流体成矿作用关系探讨. 地学前缘,2002,9(4):314-318.

62. 邓军,孙忠实,候增谦,等. 板块界面磁斥力形成与全球大型-超大型金矿分布规律初探. 地质科学,2002,37(4):502-508.

63. 邓军,潘凤雏,李胜荣,等. 西藏甲马铜多金属矿床成矿模式,矿床地质,2002, 21(增):372-375.

64. Deng Jun,Wang Jianguo, Wang Jianping, et al. Structural dynamics control of the gold ore deposits in Northwestern Jiaodong Peninsula. I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gold geology and exploration in Zhaoyuan, the gold city of China: Proceedings, Chairman: Tu Guangzhi. Seismo Logical Press, 2002,138-142.

65. 邓军,刘伟,孙忠实,等. 幔源流体判别标志及多层循环成矿作用动力学—以山东夏甸金矿床为例. 中国科学(D辑),2003,32(增刊):96-104.

66. 邓军,段红梅.俄罗斯国立莫斯科大学的教学科研改革及人才培养.中国地质教育, 2003,第4期(总第48期):75-77.

67. 邓军,陈学明,饶轶群,等.南岭地区两种类型盆地的压实流体系统及其矿化作用.现代地质,2004,18(1):1-7.

68. 邓军,王庆飞,黄定华,等.铜陵矿集区构造—流体—成矿系统演化格架.地学前缘,2004,11(1):121-129.

69. Deng Jun,Wang Qingfei,Wei Yanguang, et al. Metallogenic Effect of Transition of Tectonic Dynamic System,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2004,15(1):23-28.

70. 邓军,王庆飞,黄定华.成矿流体运输物理机制研究的关键难题与方法体系.地球科学进展,2004,19(3):393-398.

71. 邓军,王庆飞,黄定华,等.铜陵矿集区燕山期地壳浅部成矿流体活动的构造控矿.矿床地质,2004,23(3):399-404.

72. 邓军,黄定华,王庆飞,等. 铜陵矿集区印支-燕山期盖层形变场三维结构的实验重塑,中国科学D辑,2004,34(11):993-1001.

73. 邓军,王庆飞,杨立强,等.胶西北金矿集成矿作用发生的地质背景, 地学前缘,2004,11(4):527-533.

74. 邓军,季荣生.一流学术与人才大师——现代大学的生机和活力所在,中国地质教育,2005,(1):4-8.

.

75. 邓军,季荣生,刘大锰.关于理工类高校建设与发展的若干思考,中国地质教育,2005,(3):1-6.

76. 邓军,王庆飞,高帮飞,黄定华,杨立强,徐浩,周应华.鄂尔多斯盆地演化与多种能源矿产分布,现代地质,2005,19(4):538-545.

77. 邓军,王庆飞,黄定华,高帮飞,杨立强,徐浩.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演化及其对盖层控制作用,地学前缘,2005,12(3):91-99.

78. 邓军,王庆飞,黄定华,万丽,杨立强,高帮飞.铜陵矿集区浅层含矿岩浆输运网络与运移机制,中国科学(D辑):2006,36(3):252-260.

79. 邓军,季荣生.高校科技创新呼唤科技体制改革,中国地质教育,2006,(1):17-21.

80. 邓军,杨立强,葛良胜,王庆飞,张静,高帮飞,周应华,江少卿. 胶东矿集区形成的构造体制研究进展,自然科学进展,2006,16(5):513-518.

81. 邓军,杨立强,王庆飞,徐浩.胶东矿集区金成矿系统组成与演化概论.矿床地质,2006,25(增刊):67-70.

82. 邓军. 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 中国地质教育,2007,16(2):1-4.

83. 邓军, 杨立强, 袁万明, 龚庆杰, 王庆飞, 张静, 高帮飞. 胶东地区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换时限与地球动力学环境. 第九届全国矿床会议论文集. 主编: 陈毓川等. 地质出版社. 2008, 5-6.

84. 邓军, 杨立强, 袁万明, 段红梅, 杜杨松. 地矿企业工程硕士培养机制研究与实践. 中国地质教育,2008,(1):19-23.

科研项目

主持和参加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其中承担国家级项目主要有:

1、1994至1997,国家计委科技重点项目《金矿重点矿化区带隐伏矿床找矿方法和预测》(No.JG947110),课题负责人。

2、1997至2001,国家攀登项目《与寻找超大型矿床有关的基础研究》之课题“克拉通边缘超大型矿床的形成”(95-预-25-3-3),课题负责人。

3、1998至2001,国家攀登项目《地质流体作用及成矿效应研究》之课题“典型沉积盆地中古成矿流体系统研究”(95-预-39-2-2),课题负责人。

4、1999至2004,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大规模成矿与大型矿集区预测》之课题“长江中下游地区铜陵和宁芜大型矿集区研究”(No.1999043206),专题负责人。

5、2002至2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构造体制转换与流体多层循环成矿动力学》(No.40172036),负责人。

6、2003至20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大陆演化过程中成矿系统的形成与保存——典型矿集区剖析》(No.40234051), 副负责人。

7、2006至20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胶东中生代构造体制叠接与复合成矿系统的形成演化》(No.40572063),负责人。

8、2009至20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胶东金矿中生代构造-成矿热事件时空格架》(No.40872068),负责人。

9、2009至201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项目)《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与成矿作用》(No.2009CB421000),首席科学家。

学术获奖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2003年,《招远市金矿集中区地质与找矿》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3项。主要包括:

1995年,《山东金翅岭金矿控矿构造模式及找矿方向》获地矿部科技成果奖三等奖。

1996年,《青海都兰地区矿田构造与控矿特征》获地矿部科技成果奖三等奖。

1998年,《大型构造与超大型矿床研究》获地矿部科技成果奖二等奖。

2000年,《山东省招远市夏甸金矿构造成矿模式及隐伏矿体预测研究》获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02年,《招远市金矿集中区地质与找矿》获山东省科技成果奖一等奖。

2002年,《山东夏甸金矿成统系统及成矿构造动力学研究》获中国黄金科技成果奖一等奖。

2002年,《山东焦家金矿隐伏矿床构造物化探预测及构造物理化学研究》获中国黄金科技成果奖二等奖。

2003年,《金矿重点矿化区带隐伏矿体找矿方法和预测》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03年,《胶东花岗-绿岩带构造岩相型式及玲珑-焦家式金矿地质与找矿》获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003年,《胶东地区典型金矿田深部和新区带构造物理化学找矿预测》获中国黄金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5年,《山东大尹格庄金矿多元构造体制叠接与4D矿化网络研究》获中国黄金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6年,《区域成矿研究法》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

2006年,《我国地球化学块体内矿产资源潜力预测》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

2006年,《山东招金集团蚕庄金矿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获中国黄金协会科学技术三等奖。

2007年,《河北省兴隆县洞子沟一带找矿预测研究》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

2008年,《胶西北望儿山成矿带典型矿床矿化网络解析与隐伏矿体预测》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8年,《大型矿集区深部结构、成矿流体与成矿预测研究》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

2008年,《山东大磨曲家金矿床成矿动力学及找矿预测》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

2008年,《地球深部力-电-磁联合效应对成矿系统制约—夹皮沟和威海为例》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

2009年,《山东三山岛-仓上金矿带控矿规律研究及深部外围成矿预测》 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 出版专著

1.周显强,宋友贵,陈正乐,邓军. 山东金翅岭金矿构造控矿特征,地质出版社,1995.

2.徐守礼,邓军. 北秦岭中—新元古代构造地球化学研究,地质出版社,1996.

3.周显强,宋友贵,邓军,等. 青海都兰地区矿田构造与控矿特征,地质出版社,1996.

4.邓军,徐守礼,方云,等. 胶东西北部构造体系及金成矿动力学,地质出版社,1996.

5.翟裕生,张湖,宋鸿林,邓军,等. 大型构造与超大型矿床,地质出版社,1997.

6.张正伟,杨晓勇,邓军. 伏牛山地区金矿成矿系统理论及隐伏矿床找矿实践,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

7.翟裕生,邓军,李晓波. 区域成矿学,地质出版社,1999.

8.吕古贤,林文蔚,罗元华,李晓波,倪师军,邓军,等. 构造物理化学与金矿找矿预测,地质出版社,1999.

9.涂光炽等(参与第十章编写). 中国超大型矿床(I),科学出版社,2000.

10.路东尚,林吉照,郭纯毓,刘秉光,吕古贤,邓军,等. 招远金矿集中区地质与找矿,地震出版社,2002.

11.翟裕生,邓军,汤中立,等. 古陆边缘成矿系统,地质出版社,2002.

12.赵振华,涂光炽,等.(参与第十章编写),中国超大型矿床(II).科学出版社,2003,1-631.

13.孙忠实,姜延国,邓军,等,山东威海地区构造动力学及成矿系统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1-111.

14.孙忠实,邓军,冯亚民,等,吉林古陆边缘构造动力及复合成矿系统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04,1-143.

15.翟裕生,彭润民,向运川,王建平,邓军. 区域成矿研究法,中国大地出版社,2004.

16. 吕古贤,曾绍金,郑大瑜,朱裕生,曹新元,杨璐,常玉刚,郭涛,韦昌山,董法宪,舒斌,郭初笋,严光生,邓军,等. 我国主要金属矿产矿山资源危机程度评价,中国大地出版社,2004,1-160.

17. 倪维斗等(参与资源环境科学技术章节编写).高等学校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319.

18. 丁式江,傅杨荣,杨立强,邓军,等. 海南乐东抱伦金矿地质及矿产预测,地质出版社,2007,1-195.

19. 毛景文等(参与第六章编写). 大规模成矿作用与大型矿集区(上、下册),地质出版社,2006,1-1030.

20. 翟裕生,彭润民,陈从喜,蔡克勤,邓军,陈学明,程小久,王建平. 中国金属成矿系列的形成机制和结构特征,地质出版社,2008,1-173.

3 柳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人物简介

邓军,1946年7月生,又名老君,原名邓培君,祖籍河南,广西柳州人,现为柳州市群众艺术馆研究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西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兼国画艺委会委员,柳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柳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柳州国画研究院名誉院长。1991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擅长中国画。1998年结业于广西美术教育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1981年创作国画《致富图》参加了庆祝建党60周年全国美展;1988年创作《赶坡会》之一、二,分别被中国对外艺术展览公司及国家民族文化宫收藏;1991年创作国画《春风》参加全国第二界工笔画大展;1994年创作国画《锦上画》参加了由国家文化部与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获优秀作品奖。2004年创作国画《老同》参加由中国美协主办的“菜乡情”全国中国画作提名展。2005年国画作品《风雨桥畔》入选全国第二届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画精品展。著有《学中国画》(合作)等。作品《风雨桥畔》、《圩日印象》分别入选第二、三届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画精品展。有五幅作品入选由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当代中国画精品选》。2007年创作国画《西部热土》参加由中国美协、国家画院主办的纪念黄道周全国中国画提名展。2008年3月应日本日中书画院邀请赴日本举办画展并进行学术交流。2009年5月参加漓江画派精品展代表团赴台湾参加画展交流活动。传略辑入《中国美术书法界名人名作博览》、《中日现代美术通鉴》、《中华人物辞海·当代文化卷》、《世界文化名人辞海·华人卷》、《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辞典》、《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辞典》、《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世界当代书画家大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

中国画名家评论邓军作品

杜滋龄(著名人物画家)

我二十年前由广西美协画家梁荣中先生陪同来柳州采风初识邓军君。他现在的艺术随年龄而声名社会,中国画艺术他得黄独峰、黄格胜、陈玉圃诸多先生的颇多影响,其笔墨洒脱空灵,不论人物山水无不浸透着广西十万大山的神韵和乡情。广西的乡亲给他艺术的活力,八桂的山山水水给了他艺术的灵感,他笔下的苗侗女子那么秀美动人,他笔下的山川溪水壮丽逶迤,他正乘时代之春风,遨游艺术太空,其志坚性耿,爱山爱水爱乡亲,相信在他的笔下还会不断出现好画作。

陈玉圃(著名山水画家)

古今论画多途,然不外形与神二字。重形者尚似,故能曲尽物态,惟妙惟肖;重神者尚不似,每成象外之趣,神采飞扬。邓军道兄早年治连环画及工笔,故传移摹写极得形似;近年治写意画逸笔草草,又颇得象外之趣。通观邓兄近年画作,可谓妙造自然神形兼备者也。

汤立(著名花鸟画家)

邓军兄长期在基层,却一直坚持艺术研究,勤奋不辍,取得如此傲人成就,实乃不易,令人钦佩。

4 广西师范学院副教授

男,1965年10月生,汉族,中国党员,副教授。广西首批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专家培养对象,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广西伦理学会副会长。先后承担了《思想道德修养》、《邓小平理论概论》、《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应用写作》等四门本科课程的教学任务,并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教学效果好。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课题、著作、论文概述:

近年来主要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了具有内在关联的系列研究成果。现主持省级思想政治教育课题2项,广西教育厅德育课题2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省级科研项目3项、厅级科研项目11项;作为主要完成人,承担过全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研等大型科研活动任务,并取得较好成果;出版学术著作1部(合著),主编1部,副主编1部,参编教材、书籍5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专业论文20多篇。

主要著作、论文:

1、《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论》(合著),广西民族出版社;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主编)广西民族出版社;

3、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目标理论与科学发展观,《学术论坛》(核心期刊)2005(1);

4、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探析,《社会主义研究》(核心期刊)2005(7);

5、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与职业》(核心期刊)2006(7)

6、2003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高教论坛》2004(1);

7、在创新中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4(2);

8、贯彻以德治国思想,大力加强高校德育建设,《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获奖情况:

在任广西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期间,学院党委宣传部曾被评为全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个人连续多次被评为学院“三育人”先进个人、先进教育工作者和优秀党务工作者,2004年被评为全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者。教学方面获自治区级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广西师范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科研成果中,有2项荣获2002年和2003-2004年度全区高校宣传思想教育工作创新奖,3项分别获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区社科联等颁发的奖项。

5 著名性学家

女,北京市性学会理事,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北京市第二医院心理咨询科医生。从医32年,长期为《青年心理》撰写专栏,并为《人生》、《人之初》、《校园心理》等国家级健康杂志撰稿;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今日说法》、教育频道以及北京电视台《非常接触》、《父母学堂》、等栏目特邀嘉宾。曾著有《青涩时光》,影响广泛。

邓军和她的儿子林鹏合著的《爱你以性》一书,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好评如潮。

6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硕士生导师。现任皮肤科副主任。主要从事皮肤外科学、皮肤激光美容和色素性皮肤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获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5篇,参编专著4部。任中华医学会重庆市皮肤性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激光医学分会委员;重庆市第二届光学会理事;重庆市光学会第二届激光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7 西安科技大学研究院副院长

男,生于1970年6月,汉族,四川大竹县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安科技大学研究院副院长、安全工程系主任,兼任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理事、中国煤炭劳保学会火灾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煤炭劳保学会通风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陕西省煤炭学会理事。2000年被评为“煤炭系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3年获第四届“陕西省青年科技奖”,同年被评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4年获“第十三届孙越崎青年科技奖”,2005年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2006年获“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2007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近几年主要从事矿井自燃火灾的机理、预测及防治技术研究,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并作为主要人员参与或完成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九五”、“十五”国家科技攻关、“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等纵向科研项目。主要科研成果于200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0年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1998年获煤炭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6年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5年获西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等等。并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2002-2006发表的文章中有27篇被EI收录,2篇被SCI收录;有26篇被CSCD收录,1篇被引用;12篇被中国引文数据库(CNKI数据库)收录,被引用22次。

取得主要研究成果有:①通过煤分子表面活性基团氧化微观反应模拟研究,分析计算出煤表面活性基团及芳香环氧化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化学动力学参数,分析得出确定了控制煤低温氧化的主要活性基团和关键环节,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煤氧复合机理奠定了基础;②设计和建造了装煤量为1.5吨的大型煤自然发火实验台,并根据实验结果,对煤自燃过程中的特性参数、极限参数和发火期等量化指标进行了深入研究,把煤自燃机理的研究从定性提高到定量;③通过对煤自燃过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确立了煤自燃预测的理论基础,并分别根据采空区和巷道煤层自燃的特点,结合煤矿现场实际条件,提出了不同的自燃危险性及发火期预测模型,并开发出相应预测软件,实践证明该预测技术精度较高,能满足现场需要;④建立了矿井实际煤层自然发火期的预测方法和模型,形成了煤自然发火期预测理论,为煤层自燃火灾早期防治奠定了基础;⑤针对煤层自燃的特点,参与研制开发出凝胶、复合胶体、胶体泥浆、粉煤灰胶体等系列胶体防灭火材料、设备和工艺系统。

主要成果被列为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煤炭工业十大科学技术成果和西安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并先后在全国18个省(自治区)中20多个局、矿的国有煤矿以及10多个地方煤矿中直接推广应用,为易燃煤层开采提供了一项有效的防灭火技术保障。经常深入现场第一线,结合现场实际需要进行科研或技术服务,应用研究成果进行灭火救灾工作,其中直接参与指挥扑灭煤层自燃火灾30余次,确保了几十个综采面的安全生产,稳定了职工队伍,为企业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从火区抢撤出了上亿元的设备,解放出三千多万吨冻结煤量,新增产值38.76亿元;新增利税11.04亿。

8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大面街道副主任

邓军,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大面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挂职)。

领导分工:

负责国土、城乡充分就业、社会保障、维权等工作,分管国土所、劳动保障所

领导简历:

1987.11-1997.11 石家庄陆军学院政治部服役

1991.11-1993.04 庆铁路分局广安车务段工作

1993.05-2001.01 先后区国土资源局地籍事务部、地籍法规科副科长

2003.12-2006.11 土地执法监察队队长

2006.11至今 大面街办副主任(挂职)

9 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院长

基本信息

个人简介

邓军,教授、博士生导师。1950年6月生。

1982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俄语系,并留校任教。

1984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俄语系攻读硕士学位,

1987年获得硕士学位之后回黑龙江大学俄语系任教。

1991年起在黑大俄语系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1996年获得文学博士学位。

职 务

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首任院长

工作方面

历 任

黑龙江大学俄语系实践课教研室主任、俄语系副主任、主任、俄语学院院长等职务

曾兼任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黑龙江大学俄语中心主任,国家教育部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职。

现为黑龙江省学位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中俄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省翻译协会理事。

荣 誉

邓军教授曾多次被评为教书育人积极分子标兵,多次获得教学优秀成果奖,

1998年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教师;

2000年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女职工;

2001年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2年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归侨侨眷;

2003年荣获黑龙江省“三八”红旗手称号;

2003年获国家教学名师奖;

2004年她负责的课程“俄语实践课”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2007年她负责的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优秀教学团队;

2009年,因其教学严谨,工作勤恳,获得中国总理温家宝和俄罗斯总理普京共同颁发的“普京奖”。

2010年获得“全省五一巾帼奖”和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

2011年获得普希金奖章。

科研成果

邓军长期钻研话语语言学及修辞学、语用学等学科理论,同时还从事教学法的研究,积极参加教材的编写工作。她发表了20多篇学术论文,主要有《语言的功能及篇章分析》(《求是学刊》),《篇章中的优控述位》(《外语学刊》)等。论文《篇章的逻辑分析及解码》被乌克兰多涅茨克大学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收录,论文《黑龙江大学的俄语学科》于2002年在俄罗斯远东大学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

出版专著

著作、教材有:《篇章的逻辑语义分析》(黑龙江教育出版社),《俄罗斯新报刊选读》(黑龙江教育出版社)、《高等学校教材:俄语》(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俄语(5-6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等,还参加了多部教材的编写与审订工作。邓军完成了国家和省部级项目的研究工作。她所主持的项目开发工作曾获得国家级奖励。目前在研项目为:国家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俄语》(1-8册)和国家社科重点研究项目(第二负责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俄汉新时代教学词典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主持人)。

对篇章分析理论的深入研究使邓军在话语语言学领域提出了一系列在国内学术界产生一定影响的学术观点。 她曾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并发表论文。1998年参加了台湾海峡两岸俄语教育学术研讨会,发表了学术论文《篇章分析与篇章教学》,收到很好反响。

主要研究方向

篇章语言学、修辞学、俄语教学法理论

近期动态

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走访慰问邓军教授

2012年1月16日上午,黑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吉炳轩在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徐泽洲等省直有关部门领导的陪同下来到黑大家属区,亲切走访慰问了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邓军教授,并借此向全省广大知识分子和专家学者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和新春的祝福。

在邓军老师家中,吉书记与早已等候在门口的邓老师握手,关切地询问她家庭、工作及身体情况,并就对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交流传播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吉书记高度评价了我校多年来在全方位对俄办学和汉语推广方面取得的成绩。他说,黑龙江大学在办学过程中,立足北疆、面向全国、秉承传统、发挥优势,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对俄办学特色。学校的俄语专业积淀深厚,在全国高校同类专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相关的图书资料也十分丰富。期间,吉书记多次强调了对俄办学的重要意义。他说,黑龙江省对俄边境线很长,中俄两国在经贸往来、教育合作、文化交流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精通俄语、通晓俄罗斯国情的对俄高级专门人才。通过语言交流,中俄两国人民会进一步加强交往,增进了解,促进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密切传统友谊,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针对我校对俄办学的未来发展,吉书记提出几点希望:希望以邓军老师为代表的俄语教师进一步发挥聪明才智和领军作用,以渊博的学识、严谨的学风来教育学生,用学术魅力和人格力量来感召学生,为龙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高端智力和人才支持!希望黑龙江大学发挥优势、抓住机遇,不断强化全方位对俄办学,在对俄经济文化战略合作中发挥应有作用,为中俄友好关系做出积极贡献!

爆竹阵阵,张灯结彩,冰城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问候声声,笑语不断,邓军老师家中洋溢着温馨与幸福。吉书记向邓军老师和在场的同志们说,2011年,我省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与经济建设齐头并进、亮点频现,开创了龙江更好更快发展的新局面,这与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密不可分,值此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同志们致以最亲切的慰问和最崇高的敬意,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欢乐!

邓军获“2010年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

日前,记者从黑龙江省总工会了解到,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邓军教授被授予“2010年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据统计,全省共有184名先进个人获此殊荣,另有50个单位荣获“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状”,100个集体被评为“黑龙江省工人先锋号”。

2009年,黑龙江省广大职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的工作大局,为实现龙江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此次受到表彰的就是这其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邓军教授历任黑龙江大学俄语系实践课教研室主任,俄语系副主任、主任;自1993年起被定为黑龙江省跨世纪学科后备带头人,自1995年任硕士生导师,2000年开始担当博士研究生的指导工作。多来来,邓军教授在从事话语语言学及修辞学、语用学等学科理论研究的同时,坚持奋战和奉献在教学一线,用丰富的学识、高尚的品质、睿智的风格培育和影响了一批又一批学子。她不仅致力于教学法研究,还积极参加教材的编写工作,为俄语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0 广西师范学院教授

男,1965年10月生,汉族,中共党员,教授。广西首批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专家培养对象,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广西伦理学会副会长。先后承担了《思想道德修养》、《邓小平理论概论》、《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应用写作》等四门本科课程的教学任务,并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教学效果好。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课题、著作、论文概述:

近年来主要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了具有内在关联的系列研究成果。现主持省级思想政治教育课题2项,广西教育厅德育课题2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省级科研项目3项、厅级科研项目11项;作为主要完成人,承担过全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研等大型科研活动任务,并取得较好成果;出版学术著作1部(合著),主编1部,副主编1部,参编教材、书籍5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专业论文20多篇。

主要著作、论文:

1、《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论》(合著),广西民族出版社;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主编)广西民族出版社;

3、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目标理论与科学发展观,《学术论坛》(核心期刊)2005(1);

4、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探析,《社会主义研究》(核心期刊)2005(7);

5、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与职业》(核心期刊)2006(7)

6、2003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高教论坛》2004(1);

7、在创新中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4(2);

8、贯彻以德治国思想,大力加强高校德育建设,《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获奖情况:

在任广西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期间,学院党委宣传部曾被评为全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个人连续多次被评为学院“三育人”先进个人、先进教育工作者和优秀党务工作者,2004年被评为全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者。教学方面获自治区级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广西师范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科研成果中,有2项荣获2002年和2003-2004年度全区高校宣传思想教育工作创新奖,3项分别获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区社科联等颁发的奖项。

11 广东工业大学教授

邓军,男,博士,教授。于华中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获工学学士学位和工学硕士学位,于英国南安普敦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土木工程与环境学院获得哲学博士学位(PhD)。曾于美国宾州州立大学(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土木工程系进行合作研究。目前兼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FRP及工程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

科研与项目:

已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国际会议论文10多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EI 收录论文10多篇。近三年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纵向课题,作为项目技术负责人承担了广州市科技攻关重点项目(项目经费125万)、建设部科技项目等纵向课题。主持完成广东省多座大跨度桥梁的施工监控和城市桥梁的检测与加固设计等横向项目,及多座在役大跨度城市桥梁的风险评估工作。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

12 邓军医师

个人简介:

邓军,男,主治医师,男科主任,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性与生殖健康协会咨询项目训练,大专,四川省男科学会会员,四川省性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会会员。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从事医疗卫生教育,泌尿男性临床、科研、教学工作30多年。对男性生殖生理、不育、感染及性传播疾病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的理论及临床经验,尤其对男性生殖感染并不育症、中老年雄激素缺乏综合症、前列腺疾病及实验室精子优选等治疗经验丰富,精通显微外科技术,应用于输精管吻合、阳痿血管吻合及生殖外科常见病的治疗。参与国家级教学及科研项目多项,在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五篇获市优秀科技论文三等奖。

职称:

主治医师

擅长医学:

男性生殖感染并不育症、中老年雄激素缺乏综合症、前列腺疾病及实验室精子优选等 。

现在任职科室:

成都市仁济医院男科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7:3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