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邓家彦 |
释义 | 邓家彦(1883~1966)为民国初年间重要历史人物。邓家彦早年留学日本,是同盟会最早的会员。民国时期曾任司法部长,长期追随孙中山奔走革命。1949年去台后担任过“总统府”国策顾问。著有《一枝庐诗钞》、《民族语原》、《学锲录》等书。 人物履历邓家彦(1883—1966),字孟硕。 广西桂林人。早年留学日本。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 人物生平邓家彦出生于广西桂林,十二岁丧父,生活不幸,但聪敏过人,力学不倦,先后就读于桂林培风书院、体用学堂、澳门储才学堂、四川高等学堂、日本明治大学、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德国留学(校名不详)。胜利还都后,再次赴美留学,1949年在林肯大学曾以英文撰《五权宪法之政府( A Government of Quintuple Powers by Constitution)》 一书,力事五权宪法之阐扬,荣获哲学博士学位。 1904年东渡日本,以写作收入维系生计。时值孙中山先生在日本成立同盟会,提倡“驱除鞑虏;创立民国;革命共和”。邓家彦是在成立同盟会大会开会第一天加盟的,并膺选为同盟会司法部长及广西分会长。 同盟会成立后,邓家彦奉命离日返国回沪,与仇式匡、龚炼白、唐支厦、刘道一、刘揆一等联络青红帮兄弟,以植其基。嗣又赴金陵把晤赵声、柏文蔚、张玉衡、张伯纯诸同志,告以国父及黄克强先生之秘密计划。嗣后先生进抵四川隆昌以教中学为名,实则开办同盟会。先后任四川隆昌及成都中学教员,一面暗中宣传革命,一面发展组织,成立了同盟会四川分会。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临时大总统府孙中山任先生为总统府秘书处秘书,分派在外交组工作,并膺选参议院议员。在参议院议员任内,参议院为讨好袁世凯,乘先生因公赴沪之隙,居然经一读会通过建都北京之案,与国父及黄克强二公主张背道而驰,使之二公大发雷霆怒责说:“好了,我们革了一辈子的命,给你们轻轻的送掉了!”。先生回南京后在参议院开大会时提出临时紧急动议,另提建都南京,复议否决建都北京之一案,多数议员通过建都南京。袁世凯不得已,任命黄克强为南京留守,而中华民国开国的行政与立法机关一场风波得以平息。 1912年,邓家彦在上海创办《中华民报》,鼓吹共和,宣传主义。当时上海系属租界,袁党乃控《中华民报》于英界捕房,邓家彦遂被下狱,幸免被引渡。其间孙中山多方营救,将所乘汽车交王宠惠为之变价,偿付辩护律师费用。自1913年8月23日被拘留时日起,至1914年2月22日止,苦坐冤狱计六个月。 邓家彦出狱赴东京,时正筹改国民党为中华革命党,孙中山与黄克强、胡汉民、廖仲恺等人吵翻,党人议论未定,多有误认为满清既经推翻,则革命已属成功。邓家彦得知后,秉承孙中山指示,居中奔走说合黄克强、胡汉民,使他们关系日趋融洽,廖仲恺等见势相继来归,予以促成。是年,邓家彦与黄克强同船赴美,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政治经济,攻读博士学位 。 邓家彦一面读书,一面倡导党务,并勉以“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之信条。他拿到博士学位的时候已经66岁了,是第一个在这样的年纪仍不倦求学并最终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是充分表现出先生学到老的读书精神。 1916年闻袁世凯称帝时,邓家彦即不待学业完成,又与黄克强先生回国筹谋反对,并谒见孙中山请示办法,孙中山告以“他日革命成功,我定使汝得偿心愿,读毕博士学位。今天万事莫如救国急,不能再造民国,推翻满清,换来洪宪,犹之以暴易暴,实在有违我当年倡导革命之本意!深望全体同志,均能认清时代,善体我意,则国事非不可为!”迨袁世凯败亡。孙中山曾经亲口赞邓家彦“民国成立之初,无人料到袁氏有帝制自为之野心,唯邓孟硕一人,洞烛其奸” 。邓家彦遂赴北京,暇事著述,与胡适先生合译《国际联盟规约》一书。 1919 年春,邓家彦与美国人Mr.Burr回北京,筹办中美通讯社,并首先透露北京政府对日借款签订卖国条款等消息。此消息一公开,旋即引发了北京大学生们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即著名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因邓家彦所引发,它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这次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转折点,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 1920年,邓家彦曾衔孙中山命与北京政府商谈国事,终因北京政府缺乏诚意,乃经沪随孙中山回粤,筹策北伐大计。 1920年,邓家彦膺任中国国民党广州特设办事处宣传部长,因鉴于同志之宣传文章立论不一,频感有统一之必要,请孙中山在广州高等师范学校公开演说《三民主义》,使党内同志言论有所遵循,孙中山欣纳邓家彦之建议。 孙中山率师北伐入桂,任邓家彦为最高会议十参议之一,并任为广西国民党支部长。 1920年11月9日至20日,《上海民国日报》第二版连载邓家彦所译罗素(Bertrand Russel)名著《自由之先路》,内容深刻,发人深省。 1922 年,邓家彦衔命赴德,谋中德间之合作。一次孙中山在给邓家彦信中写到“如有促成中德合作,致中国于富强,则功业当在四万万人之上也”。邓家彦留德三年,办党、办外交、读书、买书、乃至接济苦学生。1924年11月回国。 在德期间,朱德、高语罕、廖焕星等邀集留德同学多人在柏林工科大学请邓家彦去讲演,讲题为《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那时正是外蒙古库伦宣布独立,邓家彦借题发挥,严斥苏俄唆使外蒙古独立是帝国主义云云,听众报以热烈掌声。 1924年,中国国民党改组时,邓家彦在德国,承孙中山提名当选中央执行委员,而廖仲恺等力加反对。 1924年11月,孙中山应段祺瑞之邀北上,主张召开国民会议,行前电谕邓家彦归国,且汇美金一千元作盘费,先生与夫人谢兰馨绕西伯利亚回北京。 孙中山去世前的遗嘱,由汪精卫草拟,草成后汪精卫未出席国父遗嘱讨论会,由吴稚晖携来,当众朗读,逐句讨论。读至“联合苏联,共同奋斗”时,邓家彦即起立反对,说“今日联苏固然待我友好,他日如万一国际情势变化,则又将如何?且总理之遗嘱必公开发表,昭告国人与世界,岂能如此措词?”,讨论结果,按邓家彦意思改为“联合世界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1926年,邓家彦在上海与马素创办《独立周报》,马素负责筹款,任社长,邓家彦任总主笔人,实际主持编辑。 1928年冬,邓家彦应邀担任李济深之第八路总指挥部秘书长。 1931年夏,粤桂反抗南京中央政府,邓家彦虽因此而受牵累入狱,然以心迹光明,终得吴稚晖、蔡元培保释,并恢复其原来之中央执行委员职务。 1934年元月,邓家彦亦被推选为国民政府委员,迄至国家行宪伊始,始解除此项职务,前后达十四年之久。 1935年,林森主席与蒋介石委员长原亲临轩辕黄帝陵主持,旋闻共产党有异图,乃中止此行,改为邓家彦代表国民政府与邵元冲先生代表国民党党部首次致祭轩辕黄帝陵。 1937年,抗日军兴,邓家彦回桂策应,不遗余力。 1938年举行之中央全会汉口会议,及重庆会议,献替尤多。 1939年,视察广西战区党政军事后,兼膺中央常务委员及国防最高委员会常委,对党政军国大计,弥多擘划。 邓家彦数十年来念念不忘孙中山训诫,终期有以偿其读毕博士学位之心愿,是以抗战胜利还都之后,即开始准备三度赴美留学。先生于1947年第三度赴美留学,并秉承政府指示,一以促中美邦交,一以争取美援政策为之。 1952年夏,奉召返台,出任中央评议委员及总统府国策顾问,以后又被同乡选举出任台北市广西同乡会理事长。 邓家彦生于1883年7月28日,1966年3月18日因积劳成疾,病逝于台北荣民总医院,享年八十有四,安葬于台北士林两广公墓。 学术成就留美博士。中国文学素养甚深,有《一枝庐诗钞》、《民族语原》、《学锲录》、《西诗学述要》等行世,于书法亦追踪王右军,为世宝重。 历史评价邓家彦在中国近代革命历史上鼓吹、捍卫民族、民权、民生,追求革命真理的坚强毅力和坚韧不拔的革命斗志,是炎黄子孙的楷模。 邓家彦生平秉持三不原则“一不续娶;二不治私财;三不杀生”,平常人不易做到,达官贵人更难做到,先生竟能行之不渝,实在是令人佩服。对升官发财毫不介意,孙中山五次邀邓家彦出长广西,均未接受,夫人谢兰馨女士,以革命世家,妇女先进,勋助其夫事业,争传人口,功在邦家,可称为革命党人之楷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