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登步岛战斗革命烈士纪念碑
释义

登步岛战斗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浙江省舟山市登步岛东北部,碑基海拔32米。始建于1999年7月,工程总投资40万元,同年11月3日正式落成。烈士纪念碑的建成是登步乡党委、政府所办的一项具有深远政治意义的大事。它已成为本岛的标志性建筑和爱国主义教育、精神文明教育的主阵地。

纪念碑简介

站在纪念碑前,放眼望去,近处是繁忙的渔港和错落有致的村庄。远眺群山碧海,千舸穿梭于东海洋面一览无余。东面是旅游胜地朱家尖,跨海长龙朱家尖海峡大桥饱人眼福;北面是别称“小上海”的沈家门渔港,青龙山革命烈士纪念碑遥相呼应;西面是蚂蚁岛和桃花岛一隅,昂然挺立的桃花大佛岩近在咫尺;背后是连绵不断的本岛山脉,当年血战场所群山环绕,形成了纪念碑强大衬托屏障。

纪念碑主场地呈长方形,长24。5米,宽16。5米,占地面积400平方米。碑体正面主板以褐红色花岗石面为底面,镌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镏金隶书文字;碑体背面主板上书原61师师长胡炜同志手迹“与宝岛人民同在,共碧海青山长存”;碑基背面为褐红色花岗石平面,镌刻《登步岛战斗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

碑体为两翼四梭式结构,从整体上看形似两面巨大的“风帆”,象征着烈士的精神如“四海之舟”,永远激励着后人乘风破浪、扬帆向前。中心柱拨地擎天,象征着烈士具有钢筋铁骨、脚踏实地、顶天立地。两翼紧靠中心柱,象征着后人永随烈士遗愿,不断拼搏、报效祖国。四棱象征着烈士精神光耀四方、永恒不灰。

纪念碑建成以来,名声鹊起,各界人士参观、瞻仰络绎不绝。登步乡党委、政府已着手整合资源,准备把它建成全市性的青少年国防军事教育基地。

建造背景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天堑,以催枯拉朽之势,直克国民党统治中心。8月发起解放舟山战役,并先后攻克了大榭、金塘及南线六横、桃花诸岛。11月3日,第三野战军21军61师182团、183团奉命向盘踞在登步岛的国民党军22师发起攻击。在登步岛15.3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我61师以5个营的兵力与国民党配有飞机、军舰火力支持的5个团兵力进行了历时二天三夜的浴血奋战,先后歼灭3400余人。我军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380余名指战员长眠在登步的青山绿水中。此战之悲壮,直可惊天地,泣鬼神,是谓“血战登步岛”。

50年来,登步岛这片光荣的土地继承烈士精神,乘着改革东风正在迅速崛起。全乡现有总人口6928人,辖8个行政村:各项经济不断腾飞,已建设成为一个渔、农、工并举的现代化小康乡镇。 1998年全乡社会总产值达1.1亿元,渔农民人均收入达5420元。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在诱人财富的大山面前,全岛人民没有忘记当年抛头颅,洒热血的先辈们。为慰藉英灵,让烈士们有一个理想的安息场所,是岛上几代人的共同愿望。在血战登步岛50周年之际,通过全乡上下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登步乡人民渴望已久的烈士纪念碑终于耸立在人们的眼前。

择地定址

烈士碑的择址,原则上要使纪念碑不但是一处较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而且也是全岛标志性建筑。同时,它不但可以作为纪念先烈的场地,也是集镇建设中一处集风景、休闲、健身为一体的公共场所,与整个集镇建设融为一体,具有多功能作用。鉴于上述因素,经过乡党委、政府的反复研究,在充分征求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区政协领导的意见和社会各界建议的基础上,最后择定地址为鸡冠村后山岗墩。

此山海拔32米,位于登步岛东北部,站在纪念碑前,放眼望去,近处是繁忙的渔港和错落有致的村庄。远眺群山碧海,各种船只从莲花洋、沈普水道、福利门水道、老鼠门水道来回穿梭一览无余。东面是旅游胜地朱家尖,雄伟壮丽的朱家尖海峡大桥尽收眼底:北面是别称“小上海”的沈家门,与青龙山革命烈士纪念碑遥相呼应;西面是蚂蚁岛和桃花岛一隅,昂然挺立的桃花大佛岩近在咫尺;背后是连绵不断的本岛山脉,涨网湾、炮台山、野猪塘山、流水岩、大山……当年61师指战员们血战登步岛的主战场,形成了纪念碑的强大依托。

建筑规模及碑体结构处理

根据总体设计规模,整个纪念碑工程由山路、场地和碑座碑体三部分组成。

山路:自后山脚至纪念碑正门,全长235米,宽1.7米,呈S状水泥路面,接正门台阶10级,宽4米,长10米,台阶护栏高0.6米。

场地:纪念碑主场地呈长方形,长24.5米,宽16.5米,占地面积400平方米,四周围栏高0.6米,为红砖实砌体水泥墻面,场地地面为0.25×0.25米规格的正方形彩色水泥预制块拼砌而成。

碑座:碑座设计为长方体,正面宽4.6米,边长5.6米,高3.5米(其中地下部分1.5米。碑座四周有踏步2阶,宽1.2米,高0.2米,碑座后走廊宽3.6米,左右走廊各5.2米。

碑体:碑体高15.5米,为四棱两翼式钢筋混泥土结构。两翼宽4米,高12米,两翼内间距0.7米,外间距3米,四棱宽度0.4米,两翼间分别是高6.5米、宽1.8米前后主板,距碑座3米,距翼顶2.5米。

碑体装饰及文字处理

碑座四周踏步为灰白色大理石平面。碑座背面为褐红色花岗岩平面,镌刻登步岛战斗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四周嵌二条红色大理石框线,外延为灰白色镶边。碑座两边及背面均为灰白色大理石(糙面)装饰。碑体正面主板以褐红色花岗石面为底色,镌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镀金隶书大字。碑体背面主板也以褐红色花岗岩为底色,土书原61师师长胡炜同志手迹“与宝岛人民同在,共碧海青山长存”等字样,阴刻、镀金。碑体两翼为米黄色有色水沙饰面(糙面),四棱为同色斩假石饰面。

设计含义

工程整体布局及结构处理,围绕特定的构思,有丰富的含义。

碑体朝向(朝北),其含义一方面是当年血战登步岛的革命部队都是从北方来,往北方去的。另一方面是为了与沈家门青龙山革命烈士纪念碑相呼应。碑体为两翼四棱式结构,从整体上看行似两面巨大的风帆,象征着烈士的精神如五海之舟,永远激励着后人乘风破浪,扬帆向前。中心柱拔地擎天,象征着烈士具有钢筋铁骨,脚踏实地,顶天立地。两翼紧靠中心柱,象征着后人永随烈士遗愿,不断拼搏,报效祖国。四棱象征着烈士精神光耀四方,永恒不灭。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5:4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