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灯盏儿
释义

在深州,安平,饶阳,辛集一带农村流行一种风味小吃,叫作“灯盏儿”。这种食品用粘米面做成,内装糖馅或枣泥馅,呈圆饼或月牙状,用油煎炸,外焦里嫩,颜色金黄,香甜可口。众所周知,灯盏儿是指照明所用的油灯,和吃风马牛不相及。那么,为什么这种甜食叫做“灯盏儿”呢?原来,这个名称是由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祭灯”活动而得来的。

元宵节古称上元节,是春节庆典活动的又一高潮。正月十五日,家家户户悬灯结彩。太阳刚一落山,大街大巷,花灯竞放,千姿百态,争奇斗艳。十字街头,锣鼓喧天,丝竹阵阵,耍狮子、踩高跷、跑旱船、骑竹马之类的民间社火各逞绝技,吸引的观灯之人摩肩接踵,涌动如潮,欢歌笑语,通宵达旦,故元宵节又称“灯节”。在辛集一带农村,除悬挂花灯外,家家还举行一种“祭灯”活动。“祭灯”是用蒸熟的粘米面制做成十二生肖的动物和各种造型的灯盏底座,栽插上用香油或花生油浸泡透的纸捻,点燃后之放在屋内、院外各处进行祭祀。其他祭祀活动所用这物为香烛供品,而这种祭祀活动所用之物为灯盏,所以叫做“祭灯”。

祭灯活动有很多讲究,不能随意乱来。十二生肖灯各有固定的摆放位置,不得放错。一般来说,鼠灯放在角落或炕洞前,意思是永得老鼠的欢心,往后不再乱咬乱啃。又有一种说法是说老鼠性打喜洞存粮,祭祀老鼠是为了祈求来年五谷丰登,粮食满仓。牛灯和马灯放在牲口糟头,意思是让“牛马王”保护家中牲畜身强体壮,不闹病灾。过去农户家境贫困,一个牲畜就抵半个家业,因此祈求牲畜平安健壮是每个农民极为重要的心愿。虎灯放在大门口或影壁前,叫做“狮虎把门”。因虎是兽中之王,蹲在门口可使黄鼠、獾狗之类为害鸡家禽家率的野兽望而生畏,不敢前来侵袭。免灯要放在正屋门口,头冲青天,称为“瑞免拜月”免子性情温和,活泼机灵,洁净好看,惹人喜爱。相传月宫中有玉免捣花,称为“兔神”或“兔儿爷”。时值十五,正是满月,一轮明月,悬挂碧空,银辉如水,分外皎洁。天人间的玉兔遥相呼庆,心有灵犀一点通。兔儿爷感念同类之情,必生恻隐,就会将仙药洒落人间,能够保保存人们消灾祛病,阖家康宁。龙灯要摆在“天地全神”前的供桌上。“天地全神”是指主宰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的所有神灵。三界指天地人三界:十方指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和上、下十个方位。天地全神是享受奉祭是最为隆重的神祗。炎黄子孙又称龙的传人,龙是华夏民族的象征,所以将龙灯摆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其用意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蛇灯放在宅神处,在辛集一节,蛇又称小龙,相传龙蛇同宗,龙能腾云驾雾,呼风唤雨,蛇则性喜潮温阴凉,炎夏酷暑。蛇能消暑解热。据说谁家如果无蛇,则干燥酷热,毒疮滋生,极易中暑,发生瘟疫,而蛇则能保护家宅免疫去病,因此同宅一道享受祭祀便是理所当然的了。羊灯和猪灯分别放在羊棚和猪圈前,意为祈求六畜兴旺,猪羊成群。猴灯摆在院内树根下,大概因猿猴灵便善攀登,一来取步步登高之意,二来说它站得高看得远,能够 望四方保家保院。鸡灯和狗灯则放天灶王两侧。灶王爷一家之主,犬守夜,鸡司晨,过日子离不开鸡狗,因而这两位不离灶王爷左右便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除了十二生肖灯以外,其他灯盏中值得一提的就是剌猬灯和琉璃井灯。刺猬在传说中是农家敛财聚宝之神。说起它登上神位的来历,大概与剌猬枣的方式有关。剌猬摘枣的方法十分巧妙,先将枣子咬落在地,然后翻身一滚,通红的枣子便被它身上硬刺扎住,然后驮着满身的红枣打道回府,这种方法既快捷又轻松,若能将枣变成财宝岂不更妙?所以将刺猬灯摆在财神面前,为的是让它能够财宝源源不断地参回来。琉璃井灯呈八角状,每角栽插一根灯捻,中间再栽一根最粗最长的大灯捻,共九根。八角系四面八方之意,九是数字中最大的数,象征整个乾坤。这种灯称为琉璃井的寓意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因过去多干旱,以灯为井进行祭祀,可望来年水源充足(因为为最大数字)林茂粮丰。另一种说法则是可致庭院处处满瑞气,事事如意吉祥。

除了这些具有特殊含义摆在固定位置的灯盏外,还制做大批简单的小型灯盏,放在房屋院,一齐点燃。届时灯光摇曳,如同繁星,屋内屋外一派通明,另有一番情趣。家中老人因年纪高迈,劳累过度,平常素日难免产生腰疼腿疼胳膊疼之灯病痛,此时晚辈人就手持一盏灯在老人经常疼痛的部位摆放一下,一边摆放一边念叨,,诸如“肩膀祭祭灯,肩膀不再疼”“胳膊祭祭灯,胳膊不再疼”之类的祈祷之词,求得减轻老人的痛苦,以尽孝道。家中若有七岁以下男童,就由父母带领到村中最大的椿树(称为“椿树王”)下,点燃灯盏,同时让孩子搂抱椿树王,孩子一边抱,父母一边说:“抱抱椿树王,平安又吉祥,椿树粗又高,孩子壮又强。”孩子则说“椿树椿树王,你长粗来我长长。”为何选择椿树祭祀,大概取其生长得快且又枝繁叶高大挺拔木技优良之意,盼望孩子象椿树一样,快快长大早日成材,一切祭祀活动全都完毕后,要把所有的灯捻残骸用针从底座中挑出来,放在一个破碗或破盆内点燃,让一男孩端到村头路口扔掉,叫做“送红姑娘”。红姑娘指的是臭虫,人们这样做其寓意将臭虫或烧死或驱逐,使其永远销声匿迹,不再危害身体健康。“送红姑娘”时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挑灯捻残骸不遗漏,如漏掉一个就等于使一个臭虫漏网脱出;二是小男孩端送,去时要边走边说:“红姑娘,红姑娘,快快跟着我去赶庙会吧!”等到了村头把破碗或破盆往路口奋力一扔,扭头就往回跑,不准回头,一直跑到家中关上大门。据说如扭头回望,“红姑娘”就会跟随回家。送走“红姑娘”,祭灯活动便告结束。

这种祭灯活动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名为祭神,实为娱人。它既能使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得到体现,又能进行保持清洁卫生消灭害虫的良好教育,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吉祥顺利美满幸福的美好祝愿。正因如此,才得以代代相传,沿袭成俗。

祭灯结束后,不愿把用粘米面做成灯盏底座扔掉,就再揉进一些白面,使其发酵,过油剪炸后,色泽金黄透亮,香气四溢,吃在嘴里,香甜满口,别有滋味。因其所用粘面系灯盏底座,故这种食品也便被顺口称作“灯盏儿”。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23: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