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的黎波里
释义

的黎波里位于位于利比亚西北部沙漠的边缘及地中海沿岸。它是利比亚的首都与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也是该国最大的城市和重要的海港。的黎波里于公元前7世纪由腓尼基人建立。由于城市历史悠久,那里有很多重要的考古发现。当地气候属于典型地中海型气候,夏天干燥酷热,冬天时有冷雨。

中文名称:的黎波里

外文名称:Tripoli

别名:地中海的白色新娘

所属地区:利比亚

地理位置:北纬32°54'8" 东经13°11'9"

人口:175万(1998年)

气候条件:地中海气候

机场:的黎波里国际机场

基本简介

的黎波里(阿拉伯语:طرابلس (ليبيا),利比亚的首都和最大港口,位于利比亚的西北部、地中海南岸,北纬32°54'8" 东经13°11'9",人口175万人(1998年统计)。古代重要贸易中心和战略要地。现为全国政治、经济和交通中心。它是利比亚的首都,也是该国最大的城市和重要的海港。的黎波里于公元前11世纪由腓尼基人创建,后长期由罗马人、阿拉伯人、土耳其人统治,1951年利比亚独立后被确定为首都。由于濒临地中海,阳光明媚、景色旖旎,的黎波里享有“地中海的白色新娘”的美誉。

经济发展

的黎波里有食品、水泥、地毯、制革、制鞋、纺织、化工、冶金等企业,占全国制造工业总产值一半以上。有国际航空站。有罗马时代的墙垣和清真寺等名胜。为夏季游览、疗养胜地。从海上瞭望市区,公元16世纪西班牙人建筑的城堡历历在目。城市北部的港口,年吞吐量超过500万吨。当地气候属于典型地中海气候,夏天干燥酷热,冬天时有冷雨。

提起的黎波里这个名称,除用作城市名称外,有时指的黎波里市的塔尼亚地区,有时甚至用来泛指整个北非地区。的黎波里作为城市名称,有着一段漫长的历史。的黎波里是一座拥有27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的黎波里自古以来就是贸易中心和战略要地。公元前7世纪,腓尼基人在北非地中海沿岸建立起3座城市,这就是奥萨、布雷撒和莱普蒂斯,统称为“的黎波里斯”,为“三市”之意,后来其中布雷撒和莱普蒂斯两市在公元365年毁于大地震,居中的奥耶市独存,历经沦桑,发展成为今天的的黎波里。

的黎波里市曾被罗马人占领达600年之久,后又遭汪达尔人侵夺和拜占庭的统治。7世纪时,阿拉伯人来此定居,从此,阿拉伯文化在此生根发芽。1951年,利比亚获得独立后成为首都。这座古城有古罗马的斗技场遗址和其他朝代的古堡、宫苑、清真寺等名胜古迹,是夏季游览和疗养胜地。的黎波里的旧城称为“红堡”,靠近港口;新城在西南部。

风格特色

这座城市一直保持着浓厚的阿拉伯传统风格和特色,旧城区最多的古迹便是清真寺,有建于公元10世纪、重建于17世纪的最古老的查梅勒清真寺,有始建于1736年的最著名的卡拉曼利清真寺,有建于1883年的最大的古尔吉清真寺。旧城区也称为“红堡”,突出阿拉伯集市的特点,街道狭窄弯曲,货摊排列拥挤,部分街道上面盖有顶篷,防雨防晒,可以全天候售货。 古香古色的街道,繁华喧嚣的集市,高墙深院的住宅,精雕细刻的古寺,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典型的阿拉伯古城的风景画。

地理位置

的黎波里则是地处撒哈拉沙漠北部边缘、地中海南岸的一片绿洲,市区树木繁茂,花草竞生,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尤其是夏季游览疗养的胜地,因此人们将这座城市称为“沙漠中的旅游城”。 如果说的黎波里的老城区保持着古老的阿拉伯东方色彩,而新城区则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现代化都市景象。新城坐落在西市区,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街道宽阔笔直,两旁棕榈成荫,街心公园众多,园内绿树锦簇,鲜花盛开,喷泉涌射,如一颗颗绿色珍珠散落在市区各处。新城区也有许多名胜古迹,如罗马天主教堂(于1970年改为清真寺)、坐落在绿树鲜花丛中的呈摩尔式建筑的白色王宫以及罗马时代的墙垣。

从海上了望市区,公元16世纪西班牙人建筑的城堡历历在目。城市北部的港口,年吞吐量超过500万吨。拥有150万人口的的黎波里市,工业产值占全国总产值的一半以上。

渊源历史

利比亚首都和港口。阿拉伯语称为“塔拉布卢斯·哥尔卜”(Tarabulusal-Gharb),即西的黎波里。人口100万(1987)。西北部临地中海南岸。是腓尼基人在公元前814年时建立的古城,后由罗马人,汪达尔人和拜占廷人所占领。645年,阿拉伯人占领该城,伊斯兰教开始传播,该城遂成为重要贸易中心,战略要地和伊斯兰文化名城。910年,什叶派法蒂玛王朝占领该城。11世纪中期当地居民推翻了法蒂玛王朝的统治,收回的黎波里,恢复了逊尼派的势力,并承认阿拔斯哈里发的权力。16世纪被奥斯曼帝国占领,1912年沦为意大利殖民地,1951年为伊德利斯王国首都,1969年为共和国首都。该城保留有古老的伊斯兰建筑,城内外有28座著名的古清真寺,以阿慕尔·本·阿斯清真寺最为古老。还有早斯伊斯兰王朝的文物,如用阿拉伯文库法体书写的墓碑和马舒里古体书法书写的墓碑。该城设有国际性的“伊斯兰宣教协会”总部,利比亚大学设有阿拉伯语和伊斯兰研究及教法等专业,出版的宗教学术刊物有《吉哈德》(圣战)等。

的黎波里作为城市名称,有着一段漫长的历史。的黎波里是一座拥有27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公元前7世纪,腓尼基人在北非地中海沿岸建立起3座城市,这就是奥萨、布雷撒和莱普蒂斯,统称为“的黎波里斯”。公元365年,地中海地区发生了一场严重的特大地震,3座古城中的布雷撒和莱普蒂斯在这次地震中被彻底毁灭,唯有奥萨古城幸免于难,虽然遭到相当程度的破坏,但整座城市还是存在,历经沧桑,发展成为今天的的黎波里市。

公元前145年到公元450年,罗马人占领奥萨城达600年之久;从公元450年起,汪达尔人侵占达80余年;公元533年到645年,又被拜占庭统治了100余年。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占领这座城市,以此作为定居点,将此地仍然称为的黎波里,并在这里传播伊斯兰教,使伊斯兰文化在此地生根,进而在北非地区迅速发展。1510年西班牙人征服这座城市,1551被奥斯曼帝国占领,1919年到1943年成为意大利的殖民地,从1943年起由英国人统治。1951年,利比亚宣布正式独立,的黎波里被定为首都。

从当年的奥萨城发展到今天的的黎波里市,这座城市一直保持着浓厚的阿拉伯传统风格和特色,旧城区最多的古迹便是清真寺,有建于公元10世纪、重建于17世纪的最古老的查梅勒清真寺,有始建于1736年的最著名的卡拉曼利清真寺,有建于1883年的最大的古尔吉清真寺。旧城区也称为“红堡”,突出阿拉伯集市的特点,街道狭窄弯曲,货摊排列拥挤,部分街道上面盖有顶篷,防雨防晒,可以全天候售货。古香古色的街道,繁华喧嚣的集市,高墙深院的住宅,精雕细刻的古寺,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典型的阿拉伯古城的风景画。

关键时刻

1911年9月30日,为争夺对的黎波里的控制权,意大利向土耳其宣战,宣战后意大利立即向土耳其发动进攻,数小时后炸毁土耳其在普雷韦扎港的一艘鱼雷艇。由于意大利海军位置有利,因此接着又封锁了的黎波里。这是在土耳其拒绝了意大利要土耳其交出利比亚的最后通牒后发生的。

许多欧洲人都认为这一局势将导致地中海大战,奥斯曼帝国将会因此崩溃。现在人们关心的主要问题,是使战争局部化,将战火限制在的黎波里地区。据报道土耳其对意大利没有任何敌对行为,因此意大利的行径被广泛地谴责为鲁莽草率之举。英国的一家报纸说,意大利是“海盗”、“土匪”。可是意大利人民却走上街头表示支持参战

文化遗产

1982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评为遗产的报告:世界遗产委员会第6届会议报告。莱普蒂斯马格纳是由塞普蒂斯乌斯塞韦罗扩建并设计装饰的。他出生在那里并成为那里的国王。莱普蒂斯马格纳以其壮丽的公共纪念碑、人工港、市场、仓库、商店、居住区成为罗马帝国最美丽的城市之一。莱普帝斯马格纳遗址位于的黎波里城以东120公里处,它方圆约2。5平方公里,是地中海地区面积最大的考古场所之一。腓尼基港口城市莱普帝斯始建于公元前一世纪,它是当时与加达梅斯城之间进行贸易的主要桥梁。和其他的港口城市(如塞布拉塔)一样,它的命运也同样掌握在当时的统治者手中。公元二世纪塞佛留当上了罗马帝国的皇帝,在他的治理下,莱普帝斯变成了罗马最漂亮的城市。修建这座城市的建筑师有自大狂的嫌疑,到过该城市以后,在到其他地方似乎再也没有比这儿更大、更美、更豪华的建筑了。他们用大理石代替灰泥,用花岗岩代替砂石,用斑岩代替玄武岩;他们用堡垒来连接围墙;他们把街道扩地象广场一样宽。

公元前146年,在强大的罗马帝国的压迫下,迦太基王国渐渐衰退了。到了公元一世纪,莱普帝斯被并入罗马帝国领土,并逐渐成为当时的谷物贸易中心。公元193年,在一系列政治和军事活动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塞佛留登基称帝。然而,莱普帝斯马格纳到了最强盛的时候,由于公元429年汪达尔人的入侵,罗马帝国逐渐衰败了。也就在这个时期,沙漠淹没了整座城市。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意大利政府派了一批有500人的探险队来发掘这座地下古城,至此,莱普帝斯马格纳遗址终于重见天日了。莱普帝斯马格纳遗址被覆于其上的沙子完好的保存下来。二战后,法国和英国的考古学家配合意大利人继续发掘工作。但直到1982年莱普帝斯马格纳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以后,大规模的发掘活动才被展开。至今为止,已有300多处古迹已被发掘出来,其中包括公共浴池、占地一公顷的学术论坛、港口、神庙、集市以及大剧场等。这些古迹大都得到了很好的修复,其中能容纳15000人的圆形大剧场的修复工作已基本完成,成千上百的雕件和镶嵌图案被转移到的黎波里的博物馆里保存起来。遗憾的是,当时古罗马人修建的大型防洪工程遭到严重破坏,已无法修复。1987年到1988年间,莱普帝斯马格纳遗址遭到了洪水的袭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了大量设备进行援助。然而,要恢复莱普帝斯马格纳遗址需要几年的时间。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保护莱普帝斯马格纳遗址,提交了一项防洪计划。自1994年,一队英国考古队在英国考古家黑尔卧尔德教授的带领下在远离中心的边远地区开始了新的一轮发掘活动;与此同时,由布纳卡沙教授带领的意大利考古队和由安卓。拉隆德教授率领的法国考古队也分别在市中心和港口处各自展开了一系列考古发掘活动。

内乱时代

联合国决议

联合国安理会17日通过决议,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并要求有关国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利比亚平民和平民居住区免受武装袭击的威胁。

安理会当天上午再次就利比亚局势举行闭门磋商,于美国东部时间下午6时30分左右就法国、黎巴嫩、英国和美国共同提交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表决结果显示,安理会15个理事国中有10个国家投赞成票,中国、俄罗斯两个常任理事国以及印度、德国和巴西三个非常任理事国投了弃权票。根据《联合国宪章》的规定,一个决议案在获得9票赞成,且没有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投反对票的情况下即可获得通过。

决议说,为了保护利比亚平民的安全,除以人道主义救援为目的和负责撤离外国侨民的飞机外,禁止所有飞机在利比亚领空飞行。决议指出,为保护利比亚平民所采取的一切必要措施中并不包括派遣地面部队占领利比亚。

此外,决议还决定对利比亚实施比第1970号决议更为强硬的武器禁运和财产冻结的制裁措施,其中包括冻结利比亚中央银行和利比亚全国石油公司等利比亚实体的财产。

决议要求利比亚冲突双方立即实现停火,全面停止对利比亚平民的一切袭击,呼吁利比亚各方加强努力,推动对话,促成必要的政治改革,以寻求一个和平和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多国部队轰炸的黎波里

2011年3月19日,美军实施“奥德赛黎明”(“Operation Odyssey Dawn”)行动,位于地中海的导弹驱逐舰巴里号向利比亚发射战斧式巡航导弹。美军在这次行动共发射了110多枚战斧导弹。一场由利比亚本国人民引发的利比亚骚乱,经过一个多月的演变,自北京时间2011年3月20日0:45,演变成了法英美主导的多国部队与利比亚的利比亚战争。

利比亚国家电视台4月1日晚间报道,多国部队当晚轰炸了首都的黎波里东部和西南部几座小镇。

在的黎波里东部胡姆斯区,一名当地人告诉法新社记者,1日晚间他听见当地一座海军基地传出巨大爆炸声。这座距首都的黎波里120公里的基地先前已遭多国部队轰炸。

利比亚国家电视台没有说明当晚轰炸是否造成人员伤亡。

的黎波里西南的罗杰班区和其他几个小镇1日晚间也遭轰炸。这一山区地带目前由反政府武装控制。当地人说,几天前,利比亚政府军曾在这一地区与反政府武装激战。

同为1日,利比亚政府军继续在米苏拉塔与盘踞在那里的反政府武装交火。政府军动用坦克和导弹。

反政府武装一名发言人告诉法新社记者,政府军“发射了所有类型的炮弹,包括火箭弹和导弹”。这名发言人说,当天有28人在米苏拉塔战事中死亡。

反对派攻入的黎波里

中新网8月22日电 综合报道,利比亚反政府武装当地时间21日进攻首都的黎波里,22日已在的黎波里市中心绿色广场庆祝“胜利”。

中新网9月9日电 据英国媒体9日报道,美国驻北约大使达尔德(Ivo Daalder)称,即便卡扎菲被俘,忠诚于他的武装可能还会继续战斗,而只要他们危及平民,北约就会继续对其进行空中打击。

北约官员称,目前未掌握卡扎菲下落,且北约未追踪其动向,因联合国授权仅限于保护平民,而非针对特定个人。报道指,卡扎菲自从今年6月以来就未在公众场合露面,行踪成谜。他8日在经由叙利亚电视台播放的录音中否认了逃往尼日尔的传言,称自己仍在利比亚继续战斗。

两个“的黎波里”区分

国际上有两座城市名叫的黎波里,一座是位于阿里河口的黎巴嫩北部港市、北黎巴嫩省首府的黎波里,这座城市建于公元前700年,现为黎巴嫩全国第二大城市,是这个国家的商业、工业和旅游中心,人们习惯地将这座城市称为东的黎波里;另一座便是利比亚的的黎波里,为全国政治、经济和交通中心,人们习惯地将这座城市称为西的黎波里。十分有趣的是,这两座城市都是闻名的历史古城,而且都是阿拉伯城市。阿拉伯人为了区别两个的黎波里,便将黎巴嫩的的黎波里(即东的黎波里)称之为“塔拉布卢斯——沙姆”,将利比亚的的黎波里(即西的黎波里)称之为“塔拉布卢斯—— 加尔卜”。两个的黎波里的名称均来源于希腊文,意为“三座城市”。东的黎波里是指古城推罗、西顿和阿腊达斯;西的黎波里是指古城奥萨、布雷撒和莱普蒂斯。本文则介绍利比亚的的黎波里。

黎巴嫩——的黎波里

黎巴嫩第二大港市,北黎巴嫩省省会。位于黎巴嫩西北部地中海东岸阿里河口,又名“塔拉布卢斯”人口17。5万(1980,包括郊区米纳),城市位于两个山坡坡地上,加迪斯河流经城中心后注入地中海。气候温暖,1 月最低气温 10℃,8月最高气温26。7℃。始建于公元前700年,1909年通往叙利亚霍姆斯的铁路筑成后发展迅速。现除作为叙利亚的出海口之一外,也是来自伊拉克基尔库克油田的油管的终点站之一,为商业、工业与旅游业中心。工业有炼油、肥皂、制革、轧棉、针织、烟草与水果加工。并为海绵采集业中心。历史上曾是腓尼基人的活动基地,曾先后被波斯人、罗马人等统治。1099~1109 年又被十字军围困,至16世纪被阿拉伯帝国占领。1517年受奥斯曼帝国统治。1918年被法国占领,1943年国家独立后收回。主要工业有皮革、纺织、肥皂、香料,并建有炼油厂。地中海东岸重要外贸港口,有铁路通贝鲁特和叙利亚,有输油管通联伊拉克油田。城市腹地出产柠檬、橘子、石榴、香蕉、橄榄。输出有石油、生丝、皮革、羊毛和多种水果。港市分城区和港区两部分。港区离城中心3公里,原是一个岛屿,由于陆上河流的冲积,向外延伸而成为陆连岛。市内有著名的泰兰清真寺和许多代表阿拉伯文化的古迹。

FUEL:AVAILABLE黎巴嫩商港。位于该国北部地中海岸阿里河口,港市之西。海路南距贝鲁特港45海里,距塞达(西顿)港74海里,西南距塞得港261海里,北距拉塔基亚64海里,梅尔辛港148海里,西距利马索尔港131海里。港口分商港区和油港区两部分。商港区在南,位于一岬角北侧,东有陆向西北伸一大突堤兼防波堤,北部海域还有西南东北向的北防波陆岸,北东防波堤三面围成港域,船舶由北东防波堤交会口的东北角航道入港。目前码头区主要在东突堤内侧,两个泊位,长604米,水深8-10米,突堤西顶端110米,水深10米,构成该港的杂货码头,还将在港池西另建突堤与东突堤平行。油管区在北部沿海,有南北排列的5个海上泊位,水深11。6-20。1米,海底有输油管与陆岸相连,最大能停泊25万吨级船只。五个泊位中有三个用于原油,4号泊用于成品油,5号泊用于天然气。油港原油主要来自伊拉克基尔库克油田。因80年代初起叙伊不和,伊停止经叙利亚至黎出口的输油管使用,改经土耳其地中海。目前有迹象表明伊将再次启用黎巴嫩输油港。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0:2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