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窦禅寺 |
释义 | 窦禅寺位于四川西充圭峰山顶(今槐树镇窦禅寺村),离镇0.5公里,距县城34公里。 此山原名少祖山,为西充北部边陲,早在梁武帝天监年间(约510年),山顶建有一座竹林寺小庙,香火不旺,庙祝亦少。 到了唐宪宗元和年间(约815年)寺庙有所扩建,著名高僧圭峰禅师(俗名何炯,西充多扶镇人),已成为华严宗第五代祖师,曾重返故乡讲经说法,在竹林寺坐禅。著有《佛学手本》一书,用宣纸亲笔恭楷书成,藏于寺内之藏经阁。自此殿宇日增,高僧云集,乃改少祖山为圭峰山,更竹林寺为圭峰禅院,香火渐盛。武宗灭佛,寺庙遭毁;宣宗崇佛,庙宇复兴。 懿宗咸通年间(约870年),高僧白窦禅师安禅于此二十余年,在大雄殿跪诵佛经,年深日久,石上出现双膝深痕,游人争睹,无不惊叹。他四处募化,修建了桂香殿、藏经阁、卧佛殿、百子殿等殿堂。在卧佛殿内铜铸卧佛一尊,体长一尺八寸,闭目侧卧,神态逼真。懿宗召见他去长安设坛讲经时,御赐印度进贡的菩提树二株,带回栽于百子殿前,枝叶繁茂,伸张若伞。圆寂后,葬于寺中,信众敬仰,因改圭峰禅院为窦禅寺,直至今日。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名臣王珪(四川华阳人)书赠“窦禅古刹”四字,镌碑立于寺前山门。清高宗乾隆十年(1745年),追念先帝康熙贤臣张鹏翮诞生此地,手书“第一名山”赐赠窦禅寺,更是名满天下。 仁宗嘉庆四年(1799年),白莲教白号首领王三槐(四川宣汉人)驻军窦禅寺,埋金银十八锅,后被南充知县刘清所诱杀。 该寺住持道亮返寺,见林中有新土,掘得此金,用以大建寺庙,广塑佛像,又在百子殿内,彩绘108幅壁画,多为名家手笔。道亮圆寂后,其徒达超为其修塔,置骸塔中。达超继任住持后,旋去成都文殊院任方丈,曾赠铜铸千手观音像一尊给窦禅寺,原先赠道亮沉香手珠108颗,价值连城,亦存寺中。 “文革”期间,寺庙拆毁,仅存百子殿和道亮骨灰坛一个。1993年重建窦禅寺,大体恢复原状,1995年9月,政府批准正式开放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