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鹭漂 |
释义 | 词义来源“鹭漂”一词源于“北漂”。在特定的意义上,是指那些从外地来到厦门,在厦门生活但没有厦门户口的人群,他们或已就业,或正在寻找发展机遇。无根基、不稳定、漂泊,就是“漂”的主要生存特征。他们的最大问题,在于对客居城市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而解决这一问题,牵扯面非常大,困难非常多,但又是当今城市发展不得不积极面对的重要课题。 火爆来由随意百度一下“鹭漂”,立即蹦出193万条相关结果。近期,由7名厦大学生拍摄的16分钟纪录片《鹭漂》持续火爆。走红的原因不仅是“这是属于厦门独有”,更因为它触及了一个极为敏感脆弱的话题,那就是厦门外来务工人员的生存状态。 发展背景早期的城市发展,依靠的是大量利用一些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客居城市仅支付了劳动期间的报酬,至于家庭生活 、子女教育、福利保障等等,全部回老家去解决。随着“人口红利”时代的终结,劳资关系急剧逆转。尤其是新一代外来务工人员的思想与上一代人又有着很大的差距,主体意识、归属感更强,上述“好日子”明显已走到了尽头。因此,不管是从“回馈”的美丽角度出发也好,解决现实的用工荒问题也罢,或者从构建和谐社会这个更大的层面来说,如何稳住“漂一族”已刻不容缓。负责任地说,在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归属感方面,厦门已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而且,相比较而言,厦门自古就是五方杂居的城市,来自各地的人群融合程度较高,文明程度高,环境又温馨,这也是被大多数外来务工人员所称道的。 然而,安居才能乐业,当前最最棘手的,要数“鹭漂”的住房问题了。买也买不起,租也租不起,住得实在窝囊受气,这是多数“鹭漂”们普遍的郁闷心态。瞧着动辄上千元月租的一间小蜗居,数万元一平方米的房价,再摸摸两千许月薪的羞涩囊中,足以摧毁多数“鹭漂”们的美好梦想。回想三四十年前,许多外来城市建设者工作苦、收入低,但都任劳任怨,干劲十足。关键在于,这座城市对他们相对公平,最集中的体现就在廉租房体系———安居所带来的归属感和满足感。 一个文明的现代都市,应是一个兼容并蓄的城市,任何阶层都应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能否善待最底层的外来务工者,更是考量城市文明的重要“指数”之一。值得庆幸的是,据可靠消息,厦门市委市政府已在积极谋划,拟建设更多廉租屋和公共租赁房,让“资深”外来务工者享有廉价住房保障,还有更多惠及一百多万外来务工人员的政策也将陆续出台,相信“鹭漂”不漂,梦想实现的日子将不再久远矣。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