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膈膨出 |
释义 | 简介膈膨出是由于肌肉纤维不同程度的麻痹,发育不全或膈萎缩,造成膈肌全部或部分膈不正常的抬高。部分病人可出现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状。而成人与儿童膈膨出症状则不尽相同。成人膈膨出症状多为下咽困难,上腹牵拉感或上腹胀痛,上腹烧灼感和嗳气。膈膨出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常规胸部透视成人发现率约为1/万。因膈下病变或膈上病变以及急性损伤造成的膈肌位置改变,不属于膈膨出的范畴。 症状体征双侧膈膨出较罕见,多见于左侧,而部分性膈膨出则多见于右侧,多数膈肌膨出者无症状,仅在X线检查时才被发现,部分病人可出现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状。而成人与儿童膈膨出症状则不尽相同。成人膈膨出症状多为下咽困难,上腹牵拉感或上腹胀痛,上腹烧灼感和嗳气。且在平卧,或饱食后胃肠道症状加重,改侧卧位时可缓解。呼吸道症状则有活动时感呼吸困难、气短、咳嗽、喘鸣等。儿童患完全性膈膨出时可引起呼吸困难,一般无发绀,平时易患支气管炎及肺部感染部分患儿可出现胸痛和肠道症状,如食欲不佳或间歇性肠梗阻等。体征膈膨出时可发现患侧胸壁呼吸运动受限,叩诊为浊音,无肺泡呼吸音,但可能听到肠鸣音,重者纵隔可向对侧移位,当膈完全膨出高位时可有深吸气时患侧下胸过度伸展,被称为Horner征。腹扁平,肝脾常不易触及。 疾病病因膈肌膨出是指一侧或双侧膈肌部分或全部发育异常。膈肌纤维萎缩、缺如、膈肌变薄呈膜状,膨出部分为菲薄的纤维组织和肌纤维薄膜。该病由于膈肌发育不全或膈肌萎缩,使各级呈薄膜状,张力降低,因腹腔压力高于胸腔压力,造成膈肌异常抬高成为膈膨出。 先天性(膈膨出)是由于膈在胚胎时发育障碍、膈肌纤维发育不全或完全不发育,并有粗大胶原纤维层缺如。在腹内压增高、胸内负压增大时,膈肌进行性膨出至胸腔内,产生消化、呼吸、循环系统各种并发症状。 后天性(膈麻痹)常由于膈神经质损伤引起膈肌萎缩或肌纤维退化,变薄的部分由弹性纤维组织组成。常见于外伤、手术及损伤、颈胸部炎症、神经炎、肿瘤或脊椎结核等压迫损害膈神经。右膈神经分支明显,故膈膨出多见于右侧,双侧少见,而后天性膈膨出的发病原因较多,不好判断具体的原因,所以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麻烦。往往患有其他呼吸性疾病的患者常伴有此病。 诊断检查诊断: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如X线检查可见患侧膈肌升高,可升到第三、四前肋间隙高度,膈下紧贴胃泡,膈肌厚度明显变薄,胸透可见患侧膈肌活动受限或消失,有时可见矛盾运动,尤其是后天性膈膨出者更为明显。 实验室检查:如肺部感染时血白细胞可增高。 其他辅助检查:膈膨出主要靠X线检查作出诊断,胸部X线检查可见患侧膈肌升高,可升到第三、四前肋间隙高度,膈下紧贴胃泡,膈肌厚度明显变薄,胸透可见患侧膈肌活动受限或消失,有时可见矛盾运动,尤其是后天性膈膨出者更为明显。心脏可向健侧移位,并可随首呼吸发生轻度来回摆动,即在吸气时摆向健侧,呼气时又返向患侧。左侧膈膨出时有的病人可因胃体随上升的膈肌上行而发生胃扭转,由于胃体部翻转到胃底上方,胃大弯紧贴于升高的模膈下方,其曲度延长,小弯显著缩短,胃底倒置,膈下的胃泡气影则上升到胃体部,在直立前后位检查时胃底与胃体影重叠,可显示两个液平面,在右前斜位形成两个囊袋,呈倒置“U”字形,在侧位检查时,两个液平面在前方者属于幽门窦,在后方者侧位于胃底内。 鉴别诊断1.膈疝为先天性或后天性原因导致腹腔内脏器通过膈肌缺损处进入胸腔形成。胸透时亦可见膈肌局部隆起,但于膈上隆起部分可见胃囊或肠腔的空腔影,运用气腹技术检查则可见患者直立位时气体升入胸腔内,即在膈上的疝囊内,而膈膨出则见气体在膈下,胃肠道造影或钡灌肠则更能清楚的看到升高的胃或结肠与膈肌的关系。 2.肺底积液肺底积液病人于X线检查时常可见患侧“膈肌抬高”影,一般在改变体位胸透或行B超检查后即可区分。 3.横膈肿瘤极少见,多无特异症状。X线检查可见膈肌上面显示边缘光滑的圆形或卵圆形致密阴影,可随膈肌运动而上下移动,其形态和大小不随呼吸而改变,诊断性气腹有助于诊断。 治疗方案无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较轻者,无论膈膨出的范围如何,均不需外科治疗。在新生儿或儿童有严重呼吸困难者,应急症手术。因胃扭转引起消化道症状的人,也是手术的适应症。由膈神经麻痹引起的膈膨出,有逐渐恢复的可能,可暂观察并对病因进行治疗。 气腹术有助于本病诊断,并可与膈描显示高位的膈,对疑难病例的诊断有帮助。 手术包括切除或缩小膈的薄弱部分,将膈折叠或行“十”字切开对角、重叠交叉缝合于呼吸中期的中间位,疗效较佳。而且手术的成功率是非常高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