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敕建回人礼拜寺 |
释义 | 北京敕建回人礼拜寺简介寺位于长安街回子营西侧,面北,始建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翌年(1764)竣工,民国初年毁。平大小和卓之乱后,朝廷召有军功的回人(现通称维吾尔)贵族入京朝觐,大事封赏后留京居住,史称“回疆住京八爵”(含同时受封的察合台后裔)。为满足回人礼拜的需要,高宗敕建该寺。寺内立御制“敕建回人礼拜寺碑记”一方,以汉、满、蒙、回(维吾尔文)四体书写。[1] [1] 参见纪大椿,《乾隆时期寓京维吾尔人和敕建清真寺》,载《西域文史》第三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年,295-302页。 敕建回人礼拜寺旧影礼拜寺山门,券门城台上建楼阁二层,应为“叫拜楼”或曰“邦克楼”,合于伊斯兰教仪轨。俗称“香妃楼”。 图片来自Marshall Broomhall, Islam in China: a neglectedproblem, London: Morgan & Scott, 1910. Marshall Broomhall, 1866-1937. 中文名海思波,一说海恩波,内地会(China InlandMission)英籍传教士。光绪十六年(1890)来华,二十六年(1900)返回英国。海氏著述颇丰,这本记录中国伊斯兰教状况的著作迄今仍是海外学者研究该课题的必读书,书中保留了一些珍贵照片,其中就包括这帧京师回人礼拜寺门楼。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