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猕猴桃黑斑病 |
释义 | 基本信息中文病名:猕猴桃黑斑病 病原类别:真菌 病原,拉丁文名称及分类地位:有性世代为子囊菌球腔菌属(Ceptosphaeriasp),无性阶段为半知菌假尾孢属(Pseudocercospora actinidiae)。 危害部位:此病为害叶片、枝蔓和果实。 危害症状叶片初期病叶背面形成灰色绒毛状小霉斑,以后病斑逐渐扩大,呈灰色、暗灰色或黑色绒霉层,小病斑联合成大病斑,整叶枯萎,脱落。在病斑部对应的叶面上出现黄邑褪绿斑,以后逐渐变成黄褐色或褐色坏死斑。病斑多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部和健部分界不明显,病叶易脱落。枝蔓病部表皮出现黄褐色或红褐色水渍状的纺锤形或椭圆形病斑。病斑继而出现凹陷,而后扩大,并发生纵向开裂,肿大形成愈伤组织,表现典型的溃疡状病斑,病部表皮或坏死组织产生黑色小粒点或灰色绒霉层。果实6月上旬果实出现病斑。初为灰色绒毛状小霉斑,逐惭扩大,绒霉层脱落,形成0.2-l厘米的近圆形凹陷病斑,刮去表皮可见果肉呈褐色至紫褐色坏死,形成锥状硬块。果实后熟期间果肉最早变软发酸,不堪食用。 防治方法1、冬季彻底清园,结合修剪,彻底清除枯枝,落叶,剪除病枝,消除病源。 2、春季萌芽前喷布1次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 3、发病初期,于5-6月份及时剪除发病伎条。 4、结果期用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于花芽膨大至终花期进行第一次喷药,以后每隔15-20天喷1次,连续喷药4-5次,即可控制病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