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猕猴桃果实熟腐病 |
释义 | 基本信息中文病名:猕猴桃果实熟腐病 病原类别:真菌 病原,拉丁文名称及分类地位:属葡萄座腔菌(Botryis phariadothide)。 危害部位:果实 侵染循环该病菌靠风、雨、气流传播,从修剪造成的枝条伤口感染。 危害症状在收获的果实一侧出现类似大拇指压痕斑,微微凹陷,褐色,酒窝状,直径大约5毫米,其表皮并不破,剥开皮层显出微淡黄色的果肉,病斑边缘呈暗绿色或水渍状,中间常有乳白色的锥形腐烂,数天内可扩展至果肉中间乃至整个果实腐烂。 防治方法1、幼果套袋:谢花后1周开始幼果套袋,避免侵染。 2、药剂处理:从谢花后两周至果实膨大期(5-8月份)向树冠喷布 50%的多菌灵 800倍液或1︰0.5︰200倍式波尔多液,或 8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喷洒 2-3次,喷药期间隔20天左右。 3、农业防治:清除修剪下来的猕猴桃枝条和枯枝落叶,集中烧毁,减少病菌寄生杨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