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岐江大桥
释义

1951年1月1日,由石岐商会牵头负责筹钱准备材料,在南下的解放大军协助下,耗资2.17亿元(旧币,相当于2.17万元人民币)的岐江桥首次建成通车。该桥长70米,宽4米,两边用木头搭建,中间设浮船,可开合桥面,方便船只通行,从此改变了岐江两岸无桥的历史。 至今,五十多年过去了,岐江桥,已成了中山市的著名地标。

[历史的沧桑]

中山有悠久的历史,自古物阜民丰,但直至解放前,岐江上并没有桥梁,行人商旅来往于河的东西两岸,只能依靠梢公的摆渡。“石岐晚渡”成为 “香山八景”中的一景,有明代香山著名书画家、诗人伍瑞隆的吟颂为证:“城边河水碧如葱,城外扁舟渡晚风。日落月来天在水,行人浑入镜光中。”

上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石岐已经成为珠三角的重镇,石岐东西两面的公路网已初步出现,但因为岐江河道的阻隔,东西两条公路互不相连,交通仍然不便,老百姓热切希望建桥通路。1931年,素以大刀阔斧雷厉风行办实业著称的中山县长杨子毅,下决心在岐江上修桥,并向全县征收建桥费,每亩耕地征收二元,并为此事专门设立“民众实业银行”。但工程仅进行了几个月,只立了四个桥柱,就因资金不足,以“工程阻塞河道交通”为由停工,其实更多的还是政治方面的原因。

抗战期间,县政府曾在原建桥处搭建一座简易竹桥,方便群众疏散躲避空袭。竹桥只在空袭警报鸣响时才开放,平时则关闭,中山沦陷后竹桥被拆去。

1948年12月,石岐镇有提案提出发行义券以建设岐江铁桥,后又恐怕难以筹集到足够的资金,改拟建木结构的岐江浮桥,还定出用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承建商,可惜终不成事。

岐江通桥还是等到中山解放时。当年,除了社会民生的需求外,南下大军解放全中国的军事需要有力地促成了此事。老同志吴祖文、路华都告诉我们,要在岐江建桥,是当年解放中山军管会的头等大事。最终,石岐商会牵头负责筹钱准备材料,南下的解放大军协助施工,于中山解放后两个月的1951年1月1日,岐江桥首次建成通车。

[开合的特色]

岐江桥的东岸当年叫天字码头,西岸是隆都码头。最早的这条岐江桥其实是一道简易的人力开合桥,从两岸外伸的是木搭的栈桥,中间一节是活动的桥段,说白了就是一艘可撑动的有护栏的平板船。由于两岸地势低,岐江水位高,因而不可能建高桥。须通航期间由几名船工把浮桥撑走,让出河道给船舶通航。

这种虽说简易的便桥,却一直使用了四分之一个世纪才光荣退役。1977年2月,以粤中船厂为施工主体所建成的混凝土和钢板结构组合的电动吊桥,成为了岐江桥的特有型态。后由于交通上的需要,1984年又把桥面扩宽至19米,是我市石岐城区交通繁忙的桥梁之一。

从全木建造用船开合的浮桥,到水泥钢筋建造的钢铁吊桥,在城市中心可开可合,这种特色,在国内少见。外地到中山的人,总是弄不清中山人口头所说“开桥”和“关桥”是什么意思。东西而行的车辆行人,要等桥面开放才能通行;南北水运的船只,须等桥面关闭吊桥打开才能通过。开与关,陆路和水路,总是相对而言的。

桥面每次开启需4分钟,闭合需3分钟。早期每天要早、午、晚、凌晨开合4次,由于当年交通还多依靠水路运输,因此有特殊的船只通过时还须临时开桥(当年的外贸货船就是特殊船只之一)。1988年6月15日起,岐江桥的开合次调整为2次。1996年1月起,每天仅在凌晨2时至4时开桥1次。

[远去的记忆]

当年的岐江桥,可开可合,总是那样的神奇,那样的吸引,留下了不少趣事。

那天我们去采访老摄影家路华,我问他有没有留下一些早年岐江桥的照片。他说,当年哪能随便拍摄,桥梁是军事重地,万一照片落入国民党特务手里怎行。直到60年代末,岐江桥仍由带枪的解放军值班,因为这是到珠江口前线的咽喉。

浮桥时的岐江桥,受江面潮泽水位影响很大,导致浮桥面时高时低,此时要驾车过桥,一般司机都不敢通过,老师傅们称之为“上落楼梯”。当年就曾试过在浮桥面低下去时,军车必须执行任务,于是只能强行冲过,导致运送的子弹掉入江中,解放军只好冒寒下水打捞。

在我的童年记忆中,遇上关桥,我总希望在开桥时第一个冲到对岸。当吊桥还未完全放平,两岸等待的人潮就急不及待,蜂涌前冲,场面壮观。早期桥一关就是一个小时,若遇上急事,人们只好搭艇过江了。

老石岐人还有一种记忆,就是“扎扎跳跳过岐江桥”。那是因为以前人们在夏天一般都不穿鞋,特别是小孩。岐江桥浮桥的桥面铺沥青,吊桥时是钢板,在夏天太阳暴晒下非常滚烫,人们赤脚走在上面十分难受,只好蹦蹦跳跳快走,故有此说。

[城市的标志]

一直到上个世纪末,岐江桥头,西面是中山的汽车总站、中山的酒店商务区,东面与孙文西路相连,桥头的两侧,是中山港务局的南北两个码头。所有到中山的客人,第一眼见到的中山特色标志物,就是岐江桥。远行的游子,回到中山,首先见到或经过的,一定是岐江桥。岐江桥就如同儿时的玩伴,一直伴随着人们成长。

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岐江桥,走过了中山解放的游行庆祝队伍,走过了四清的牛鬼蛇神,走过了大跃进的大板车,走过了反帝反修的游行队伍,走过了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走过了批林批孔的游行队伍,走过了欢庆“四人帮”倒台的自发游行群众,它亦见证了中山首创的慈善万人行,及四年一度的海外中山乡亲恳亲大会。

岐江桥,是中山历史的见证者,成为了中山的标志,甚至演化成为中山物产的商标,其中“岐江桥”牌酱料还是全国著名品牌,“岐江桥”牌中山濑粉是省优、部优产品、出口米粉的“五大皇牌”产品之一。

岐江桥,是全省目前唯一还在使用的开合式铁桥,已被列入“广东省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单A级名单”。2007年政府要重建岐江桥,曾引起了社会一度关注。

岐江桥,凝聚了几代中山人的情结,它已不仅是一座建筑物,而是中山经济、文化、历史的见证者,更成为了中山旅游的一道独特风景、一个城市的标志。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4: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