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莩草 |
释义 | 中文名:莩草 分布:安徽,贵州,湖北,河南,湖南,江苏,江西,四川,云南,浙江,广西 形态描述:多年生。具鳞片状的横走根茎,鳞片质厚,密生棕色毛,秆直立或基部匍匐,高60—170厘米,基部质地较硬,光滑或鞘节处可密生有毛。叶鞘除边缘及鞘口具白色长纤毛外,余均无毛或极少数疏生疣基毛;叶舌极短,长约0.5毫米,边缘不规则且撕裂状具纤毛;叶片扁平,线状披针形或线形,长5—38厘米,宽5—20毫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两面无毛,极少数具疏疣基毛,表面常粗糙。圆锥花序长圆状披针形、圆锥形或线形,长10—34厘米,主轴具角稜,其上具短毛和极疏长柔毛,毛在分枝处较密,分枝斜向上举,下部的分枝长1—2.5(5)厘米或更短;小穗椭圆形,顶端尖,长约3毫米,常托以一枚刚毛,刚毛较细弱粗糙,长4—10毫米;第一颖卵形,顶端尖或钝,长为小穗的1/3—1/2,具3(—5)脉,边缘膜质;第二颖长为小穗的3/4,顶端尖,具5(7)脉;第一小花中性,第一外稃与小穗等长,顶端尖,具5脉,其内稃薄膜质,狭披针形,短于外稃;第二外稃等长于第一外稃,顶端呈喙状小尖头,平滑光亮,微现细纵条纹;花柱基部联合;叶片表皮细胞同西南莩草类型;染色体2n=36 (Kishimoto)。花果期8—10月。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