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德国H-44超级战列舰 |
释义 | H-44超级战列舰是德国兴登堡级(Schlachtschiff "H" Project )战列舰中一种,由汉堡的布洛姆&福斯船厂建造。 兴登堡级战列舰兴登堡级(Schlachtschiff "H" Project )战列舰,是德国海军“Z”计划的一部分。属于大型战列舰计划。计划建造六艘,代号为H、J、K、L、M、N。其中,H舰、M舰由汉堡的布洛姆&福斯船厂建造。J舰、N舰由不莱梅的威塞尔公司建造。K舰由基尔的德意志工厂建造。L舰由威廉港船厂建造。其中业已命名的,有兴登堡号(Hidenburg,H39)、鲁登道夫号(Ludendorf,H40)、毛奇号(Moltke,H41)、腓特烈大帝号(Friedrich d er Gross,H42)四艘。 兴登堡级的头两艘H39和H40,分别于1939年7月15日和8月15日开工,由于苏德战争的爆发,以及德国大型水面军舰在大西洋上的不佳表现,均于1941年8月29日停工。该级舰最初准备安装SKC34型15.9英寸主炮(403mm),后来陆军下士心血来潮,要求更换为16.53英寸(420mm)主炮,以对抗美国海军的新型战列舰。。到了1941年,更是福至心灵,竟然打算安装31.5英寸(800mm)主炮!!!在海军军械局的开导下,希特勒放弃了这个不现实的想法。但是到了1943年,他又要求海军在兴登堡级舰体的基础上,设计出安装18.9英寸(480mm)主炮的战列舰(H42计划和H43计划)。 H-44超级战列舰. H44型(估计) 设计排水量109246吨,最大排水量141500吨。 全长345.1米,宽48米,吃水 11.6米,满载吃水为12.2米。 航程:16000海里/19节 (估计) 主炮:8门530mm/L52(4*2); 副炮:12门150mm/L60(6*2); 高炮:16门105mm/L65、16门37mm/L83、24门20mm/L65; 船舷装甲:8.7-14.9英寸(220-380mm); 甲板装甲:上甲板1.96-3.15英寸(50-80mm),装甲甲板3.9-7.1英寸(180-100mm); 主炮装甲:前部20英寸(508mm),侧面9.5英寸(240mm); 副炮装甲:4英寸(最大); 舰桥装甲:20英寸(508mm)。 舰载机数:舰上空间可搭载6架阿拉多196型水上飞机(Ar196)。估计装备4架。2台弹射器。 乘员平日2100/战时最多2400人。 P级和O级战列舰此外,德国海军还有O级和P级袖珍战列舰的建造计划。 P级袭击舰(Kreuser "P" Entwurf AV Project Panzerschiffes),作为德意志级的后 续舰,计划建造12艘,P1-P12。后来削减到8艘。由基尔的德意志工厂建造。计划1940年 8月开工,到1948年全部完工。由于二战的爆发而取消。 主要数据为: 排水量(吨):标准23700/满载26100 长223米,3轴,动力同兴登堡级,为12台曼公司生产的双动二冲程柴油机,总功率为16 5000马力,续航力25000海里/13节。最高速度34节。 装甲:侧面150mm,甲板40-70mm,炮塔125mm,舰桥140mm。 装备六门三联283mm(11.1英寸)克虏伯SKC34主炮,4门150mm和8门104mm双联副炮。8座 533mm鱼雷发射管。2架水上飞机。 乘员1200-1500人。 O级战列巡洋舰("O" Project Schlachtkruezers),作为沙恩霍斯特级的后续舰,计划 建造三艘:巴巴罗萨号/Barbarossa,由基尔的德意志工厂建造;施里芬号/Schlieffen, 由威廉港海军船厂建造;华伦斯坦号Wallenstein,由基尔的日耳曼尼亚工厂建造。这三 条船在Z计划中的代号分别为O舰、P舰、Q舰(排列在兴登堡级的N舰之后)。该级计划在 1939年取消。 主要数据如下: 排水量:标准38540/满载42100吨 长257米,水线长251米,宽30米,吃水8.7米。 4套瓦格纳锅炉,Deutschimag涡轮机,8台曼柴油机。功率为涡轮机66000马力,柴油机 121000马力。速度28节。 装甲:侧面190mm,甲板64/150mm,炮塔360/190mm,舰桥350mm。 装备6门380mm克虏伯主炮,三座双联炮塔;5座双联150mm副炮,2前3后;14门105mm双联 副炮;16门37mm高炮,10门20mm高炮。 4架水上飞机。 乘员1730/1950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