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郯庐断裂体系
释义

更新华夏构造体系(Late Neocathaysian system)又称郯庐断裂体系。主要为一系列北偏东方向断裂组成的巨型多字型构造,属华夏类型构造体系一个类型。属于这个体系的大型断裂带主要有:东海—台湾—菲律宾(西缘)断隆带;依兰—伊通、郯城—庐江、赣江—北江、恩平—开平断陷带;大兴安—太行—雪峰断隆带和银川—成都断陷带等。其特征为:①各带均以宽阔的断裂带形式出现,时达近百千米,并大致等距分布;②大都以东侧主干断裂规模最大、连续性好、分划性强,地质差异也最显著;③具不同程度的平移,伴随升降运动,形成的“断隆”或“断陷”相间出现;④形成时代较新,为中生代晚期的产物;⑤控岩、控矿和控震作用显著。它与早期新华夏系相同的是:都出现在中国东部同一地域,均形成于中生代,同在北东—南西象限,轴向构造和相当构造成分的力学性质相同,构造型式和伴生构造类同;不同之点为:早期构造是“褶皱 断裂型”,晚期以“断裂型为主”,早期构造比晚期构造的轴向北偏东的角度相对较大,早期构造遇巨型纬向构造带明显弯转为S形或岛弧形,晚期构造则准直线切越呈现积分符号“∫”形,早期构造遍布全区,晚期构造集中成带。对于它们的转变和形成机制,已给出合理解释。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5: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