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左承统 |
释义 | 左承统(1917-1995),澧县澧东左家塔人。先后在澹津小学、澧县中学、长沙广益中学读书。参加 大革命时期儿童团打地主斗土豪的活动。在长沙读书期间,组织进步学生进行一些抗日宣传活动。 1939年考入国立东北大学(由于抗战,迁至四川北部三台县)工商管理系读书。在校期间阅读了马列原著,对共产主义有了初步认识,并致力共产主义,认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真正爱民族、以抗日救国为己任、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 1943年10月大学毕业后,由于家庭困难,没有路费赴延安,初分配到三斗坪伪财政部宜昌直接税局。三年工作期间,深感国民党政府腐朽黑暗透顶,遂于1946年秋辞职返乡。 1947年,左承统加人中国共产党,参与津市、澧县一带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建立。1948年变卖家产与夫人蔡云召一起在津市开设织布坊作为地下组织的联络站,任中共津市区工委联络员,并兼任区工委书记,积极发展农村党组织,建立党的地下武装。1949年,中共湖南省委指定他担任中共澧县工委书记,该地下武装同时改名为湖南省人民解放突击总队第四突击大队,并由他兼任大队政治委员,成功地发动了荆南起义、三贤暴动,配合解放军和平解放津市、澧县县城。 常德解放后,左承统先后任澧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县长、中共澧县县委书记、常德地委秘书长、慈利县委书记。 1959年任慈利县委书记期间,目睹浮夸风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对大办公共食堂提出尖锐批评。3月,他在慈利县五级干部大会上说:“公共食堂口味不好,还不如单家独户喝碗凉水味道足”,“两口子在一起吃两个烧辣椒都香些”。4月,在全县公社党委书记会上,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公共食堂是生活上的一拉平。”“食堂不是共产主义因素,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条件。”5月,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到湘西北农村搞调查,在慈利县考察公共食堂。左承统如实地向他汇报了公共食堂存在的问题,认为办食堂是得不偿失。周小舟赞同左承统的观点,责成慈利县委写出关于公共食堂的报告,并于5月12日致信省委,就公共食堂和私人养猪问题提出“在群众拥护的条件下,有步骤地逐步取消食堂”的意见。随后,中共常德地委召开县(市)委书记电话会议,传达周小舟的意见,在各县(市)进行解散食堂的试点,慈利县动作最大。7月26日,左承统在全县广播大会上号召“干部、党员、积极分子要带头退出食堂”,“垮了食堂不追责任,不处分。”到8月上旬,慈利县共撤掉食堂1,366个,占全县的四分之一。同年7月2日至8月16日,中共中央召开的“庐山会议”上,周小舟在5月农村调查的基础上,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提出一些看法和意见,被当作反党集团分子受到错误批判。向周小舟反映真实情况并积极取消食堂的左承统也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撤销一切职务,下放到桃源县。1961年冬,调任常德地委农林水党组书记。 1966年,“文革”开始,造反派向左承统提出只要检举揭发周小舟即可官复原职,他大义凛然,断然拒绝,故被定为常德地区最大的修正主义分子,毒打至残,投入监狱。在双目基本失明后,又以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的修正主义分子的罪名被开除党籍和工作,遣送津市交给群众监督管制。 1978年,组织为左承统平反,安排他担任常德地委顾问,与省委工作组一道,考察并组建“文革”后常德地委第一届领导班子。期间,他贯彻党的干部政策,推荐选拔一批才识突出的年青干部参加地委班子,并经常告诫他们要加强修养,廉洁务实,极尽关怀爱护之情。此外,作为“活档案”的他还以自己亲身经历实事求是地向组织提供证明材料,帮助平反冤假错案,落实政策,不因为关系亲密而丧失原则,也不因为与己无关而三缄其口,再一次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敢讲真话”(周小舟语)的品格。左承统一生酷爱学习,嗜书如命。1985年离休后,他深为自己由于健康原因不能为党做更多的工作而遗憾。不仅整理了自己近千万字的读书笔记和300多首诗词,还以对历史负责任的态度将一生的经历写成回忆材料,给后人留下了生动真实的革命传统教育素材。1995年4月,左承统病逝于常德。 <!--end-->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