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道袍
释义

释义

词目:道袍

拼音:dào páo

基本解释

[Taoist priest's robe] 道士穿的袍子

详细解释

1.

古代家居常服,交领大袖,四周镶边的袍子。《金瓶梅词话》第三十回:“ 翟管家 出来,穿着凉鞋浄袜,丝绢道袍。”《儒林外史》第十一回:“身穿一件青布厚棉道袍,脚下踏着暖鞋。”参见“ 道衣 ”。

2.

僧道穿的袍服。 宋 徐度《却扫编》卷上:“ 吕申公 素喜释氏之学,及为相,务简静,罕与士大夫接,惟能谈禅者,多得从容。於是好进之徒,往往幅巾道袍,日游禅寺,随僧斋粥,谈说理情,觊以自售,时人谓之禅钻云。”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孤吟》:“副末毡巾道袍,扮老赞礼上。” 鲁迅 《故事新编·起死》:“我先剥你的道袍,拿你的马。”

明代道袍

道袍是明代士人主要的便装款式,是指交领、大袖、衣身两侧有内摆的长身式外衣。 《云间据目抄卷二·记风俗·服饰部分》:“布袍乃儒家常服,迩年鄙为寒酸。贫者必用紬绢色衣,谓之薄华丽。而恶少且从典肆中,觅旧段旧服,翻改新制,与豪华公子列坐,亦一奇也。春元必穿大红履。儒童年少者,必穿浅红道袍。上海生员,冬必服绒道袍,暑必用騌巾绿伞。虽贫如思丹,亦不能免。更多收十斛麦,则羢衣巾盖,益加盛矣。余最贫,最上俭朴,年来亦强服色衣,乃知习俗移人,贤者不免。”

《 石点头》第四回描写道:“方氏正倚着门屏邪视,只见一个后生,撇地经过。头戴时新密结不长不短鬓帽,身穿秋香夹软纱道袍,脚穿玄色浅面靴头鞋,白绫袜上,罩着水绿绉纱夹袄,并桃红绉纱裤子。手中拿一柄上赤真金川扇,挂着蜜蜡金扇坠,手指上亮晃晃露着金戒指。”

道士道袍

道教道衣 道教道士的服装。

道教产生之初,道衣曾以氅(鹙鸟羽毛)拈绒,然后编织而成,称鹤氅。其制法早见于汉武帝时方士栾大穿着的

羽衣,无袖披用,展如鸟翼,取神仙飞升之意。南朝宋代陆修静定道服有披、褐两种。披即披风类衣物,如讲法师披于肩背的霞帔(绣云霞花纹的短披风,已于元代之后消失),褐即今所说的道袍。近代沿袭的道衣主要有:①大褂,即长衫。蓝色,袖长随身,袖宽1尺4寸。②道袍。蓝色,采取传统袍的款式,且有内摆,袖长随身,袖宽2尺4寸或1尺8寸。③戒衣。受戒时穿的衣服。黄色黑边,袖长随身,袖宽2尺4寸。④对襟绣花洞衣。着道衣时下配灯笼裤,或穿其他裤加裹腿。 在清政府的剃发易服中,有一条是儒从而道释不从,就是说普通百姓要随满族人的习俗剃发并着满族服饰,而和尚道士可以不变,依然穿明朝时的服饰,所以僧袍道袍是汉族服饰的延续,所以汉服也成为了僧袍道袍的特有标志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7:5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