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道楷法师
释义

崔道楷(1043-1118),山东省苍山县芙蓉人,北宋沂州禅师,洞山嫡传云居道膺下六世、禅宗四十五世高僧。曾游历国内名寺,诵经主持, 大观中,敕赐“定照禅师”号,固辞不受,因而坐罪。1113年回故乡芙蓉湖畔,建兴化寺,率僧众引芙蓉湖水至泇河,得千顷良田耕作,六年后圆寂,灵骨在华严寺供奉,后迁至随州大洪山佛塔。有《新纂续藏经·祇园正仪》一卷传世。

人物简介

芙蓉道楷和尚,山东省苍山县芙蓉人,俗姓崔。学习法华以後出家,受投子法。大观中,敕赐「定照禅师」号,固辞不受,因而坐罪。结庵於沂州芙蓉湖畔,赐华严禅寺额。遗偈云∶『吾年七十六,世缘今已足,生不爱天堂,死不怕地狱;撒手横身三界外,腾腾任运何拘束?』

人物生平

少年时,避谷学道,隐居河南伊阳山,求仙法,又舍仙道入京师,得度於术台寺。三十一岁,南游浙江白云山,拜谒义青;初相见时,道楷问∶『佛祖言句,如家常茶饭;离此外,别有为人处么?』义青∶『汝道,寰中天子敕,还假禹汤尧舜也无?』拟进语,以拂子指其口云∶『汝发意来,早有三十棒份。』言下大悟,青∶『汝见何道理?』楷作礼而去。青∶『汝曾到不疑之地乎?』楷掩耳而去,师悦而许之。(当作茶饭事,已有相当见识,想想另外,就有分别。圣敕是绝对的,不借其他,不许分别。一上口舌,已是分别。)楷当典座,掌众食,迄至四十岁为修养期;辞投子,返回山东,闲居马鞍山。首住山西沂州仙洞,开始说法。曾到河南西洛招提,迁移河南龙门,移住湖北大阳、湖北大洪,都是请住。六十三敕住河南十方净因寺四年,迁移河北天宁寺。

历史典故

开封尹李孝寿,奏其道行,即赐「定照禅师」号,及紫衣牒一套,即焚香祝圣谢恩,上表辞云∶『伏蒙圣慈,赐号及紫衣,臣感戴睿恩已,即时焚香升座,仰祝圣寿讫。伏念臣行业迂疏,道力绵薄,当发誓愿,不受利名,坚持此意,积有几年;遮几,如此传道,後来使人专意佛法。今虽蒙异恩,若遂忝冒,则臣自违素愿,何以教人?..所有前件恩牒,不敢只受..。』宋徽宗付之李孝寿,躬往予以朝廷旌善之意;芙蓉确然不回,帝怒,付於有司。有司问芙蓉∶『枯瘁有疾否?』答以平日有疾今日无;有司说∶『若言有疾,可免罪谴。』答云∶『岂敢侥幸称疾,而求免罪谴?』有司太息,遂谪山东淄州。

祇园正仪

卍 新纂续藏经

祇园正仪

宋 道楷 撰 一卷

夫出家者。为厌尘劳。求脱生死。休心息念。断绝攀缘。故名出家。岂可以等闲利养埋没平生。直须两头撒开。中间放下。遇声遇色如石上栽花。见利见名似眼中着屑。况从无始以来。不是不曾经历。又不是不知次第。不过翻头作尾止于如此。何须苦苦贪恋。如今不歇。更待何时。所以先圣教人。只要尽却今时。能尽今时更有何事。若得心中无事。佛祖犹是冤家。一切世事自然冷淡。方始那边相应。你不见隐山至死不肯见人。赵州至死不昔告人。匾担拾橡栗为食。大梅以荷叶为衣。纸衣道者只披纸。玄泰上座只着布。石霜置枯木堂与众座卧。只要死了你心。投子使人办米同煑共餐。要得省取你事。且从上诸圣有如此榜样。若无长处如何甘得。诸仁者若也于斯体究。的不亏人。若也不肯承当。向后深恐费力。山僧行业无取。忝主山门。岂可坐费常住。顿忘先圣附嘱。今者辄欲略敩古人为住持体例。与诸人议定。更不下山。不赴斋。不发化主。唯将本院庄课一岁所得均作三百六十分。日取一分用之。更不随人添减。可以备饭则作饭。作饭不足则作粥。作粥不足则作米汤。新到相见茶汤而已。更不煎点。唯置一茶堂。自去取用。务要省缘专一辨道。又况活计具足。风景不疏。华解笑。鸟解啼。木马长鸣。石牛善走。天外之青山寡色。耳畔之鸣泉无声。岭上猿啼露湿中霄之月。林间鹤唳风回清晓之松。春风起时枯木龙吟。秋叶凋而寒林花散。玉阶铺苔藓之纹。人面带烟霞之色。音尘寂尔。消息宛然。一味萧条无可趣向。山僧今日向诸人面前说家门已是不着便。岂可更去升堂入室。拈槌竖拂。东喝西棒。张眉怒目。如痫病发相似。不唯屈沉上座。况辜负先圣。你不见达磨西来到少室山下面壁九年。二祖至于立雪断臂。可谓受尽艰辛。然而达磨不曾措了一词。二祖不曾问着一句。还唤达磨作不为人得么。唤二祖做不求师得么。山僧每至说着古圣做处。便觉无地容身。惭愧后人软弱又。况百味珍羞递相供养。道我四事具足方可发心。只恐做手脚不迄。便此隔生隔世去也。时光似箭深为可惜。虽然如是。更在他人从长相度。山僧也强教你不得。诸仁者还见古人偈么。山田脱粟饭。野菜淡黄齑。吃则君吃。不吃任东西。伏惟同道。各自努力。珍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6:3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