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走向社会历史的深处 |
释义 | 基本信作者:薛勇民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2.4ISBN: 7-01-003621-7 页数: 279页 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立足当代社会实践反思唯物史观的学术专著。作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朴实流畅的语言,全面系统而又重点突出地论述了现代唯物史观的基本纲要。 全书虽依然坚持传统唯物史观的逻辑体系,但对每一部分的基本内容都试图给予新的解读。作者主要通过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论著的认真研读和当今社会历史发展与科学技术进步现实的深入分析,揭示了长期以来为人们所误解、歪曲和忽视的有关基本理论,论证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历史观应有的现代特征,阐释了现代唯物史观的当代"文本"。 目录总序 前言 第一章 唯物史观的当代反思 第一节 研究现代唯物史观的社会历史根源 一 思想材料和理论基础的局限 二 历史任务和革命条件的局限 第二节 研究现代唯物史观的社会实践基础 一 新科学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 二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发展 三 当代社会主义社会的现实发展 第三节 建构现代唯物史观的若干基本原则 一 深入挖掘唯物史观创始人的精华思想 二 认真纠正对唯物史观理论的错误理解 三 成功面对当代实践提出的新问题的挑战 第二章 人和自然关系的新视野 第一节 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一 人类社会产生的自然前提 二 人类社会产生的社会基础 三 人类个体发展体现着自然演化和社会进化的辩证统一 第二节 人和自然关系的现代审视 一 人和自然关系的历史透视 二 人对自然的应有态度 第三节 自然环境作用的当代辩证 一 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的现实作用 二 自然环境作用的直接性和间接性 三 自然环境作用的当代特征 第四节 “人类中心论”分析 第三章 历史活动的辩证本质 第一节 历史活动的主体特征 一 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视角 二 社会历史活动的本质特点 三 社会历史活动的辩证性质 第二节 一组“二律背反”的命题 一 “人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和“人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二 “两个命题”的辩证统一 第三节 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和特殊性 一 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普遍性 二 社会历史规律的特殊性 第四节 人的主体活动的条件性和自觉性 一 人的主体活动的制约条件 二 人的主体活动的能动创造 三 “个人奋斗”的时代意义 第五节 “历史合力论”分析 第四章 社会生产的当代“系统链” 第一节 社会物质生产 一 生产力概念的现代阐释 二 生产力标准的科学内涵 三 生产方式的决定作用 第二节 社会人口生产 一 人口生产的本质特点 二 人口生产的根本作用 三 人口问题的当代思考 第三节 社会精神生产 一 精神生产的本质特征 二 精神生产的社会作用 第四节 科学发展及其规律 一 科学的一般本质 二 科学的基本特征和作用 三 科学发展的规律 第五节 “生产——技术——科学”链条分析 一 物质生产和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不同认识 二 科学和生产在社会发展中的具体作用 第五章 社会矛盾的有机系统 第一节 社会矛盾的基本结构 一 社会内部矛盾及其构成 二 社会外部矛盾及其作用 第二节 社会基本矛盾的全面内容 一 全面探讨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由 二 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三 三种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意义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体系 一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思想的提出 二 社会主义社会低级阶段的矛盾体系 第四节 “当代中国社会改革”分析 一 中国社会改革的现实原因 二 中国社会改革的思想纲领 三 当前我国社会改革的实质 第六章 社会历史发展的辩证过程 第一节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一 经典作家对历史发展普遍规律的探讨 二 三大阶段依次演进的普遍规律 第二节 不同地区社会发展的具体道路 一 原始社会的发展及其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多样性 二 阶级社会的发展及其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多样性 第三节 “技术社会形态”分析 第七章 阶级、国家和社会革命的时代特征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再认识 一 “剥削和压迫”的历史考证 二 阶级斗争和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第二节 国家和社会的辩证关系 一 国家职能的当代辨析 二 国家和社会的辩证关系 三 研究国家和社会关系的现实意义 第三节 社会革命的当代特点 一 社会革命的系统内容和复杂形式 二 社会革命在当代的主要特点 第四节 社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当代相遇 一 社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一般联系 二 科学技术革命对社会革命的推动作用 三 社会革命和科技革命互动的具体条件 第五节 “新科学技术革命”分析 第八章 社会意识理论的当代沉思 第一节 社会心理和理论意识的辩证关系 一 社会心理和理论意识的区别和联系 二 社会心理的现实作用 三 社会心理和社会变革 第二节 社会意识作用的当代辩证 一 一个本不应被误解的问题 二 科学认识社会意识根本功能的辩证要求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科学体系的新阐释 一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本质特征 二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第四节 现代中国意识形态理论的时代表征 一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意识形态理论 二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意识形态理论 三 改革开放以来的意识形态理论 第五节 “意识形态理论过时论”分析 一 科学和意识形态理论的关系 二 意识形态理论与“信仰危机” 第九章 群众和个人历史作用的现代审视 第一节 普通个人历史作用的辩证思索 一 普通个人作用的历史考察 二 普通个人历史作用的主要表现 三 群众的个体质量和整体作用的发挥 第二节 个人发展理论的现代考证 一 个人发展理论在唯物史观中的重要地位 二 个人发展的道路和前景 第三节 “人道主义理论”分析 一 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实质 二 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现实基础 第十章 社会进步及其动因的现代整体观 第一节 社会进步的辩证性质 一 社会进步的演变序列 二 社会进步的矛盾性质 第二节 社会进步的动力系统 一 社会进步的“合力论” 二 “合力”动力系统的动态性 三 “互补”和现代社会进步 第三节 “技术决定论”分析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