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邹继衍
释义

邹继衍,字亚冰,1915年12月出生,湖南省醴陵县东乡人。其父经营中药铺维持生计,家道清贫。

1922年邹入本乡周氏宗祠小学,后入读初小,未及毕业,因家贫无力供读而到南杂店当学徒。1928年3月邹投入中央军校三分校教导总队任学兵,先后任文书、上士等职。1930年春保送到衡阳第十九师军事训练队受训,次年春任宝庆第四路总队第三机枪中队准尉司务长,1934年8月进入中央军校洛阳分校学习。

1936年2月邹任湖南水警总局第二队队附,后升任队长,驻桃源担负维护水上治安任务。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水警总局编入第十集团军,邹任暂编第十三旅一团二营六连连长。次年11月编入第七十军建制,历任上尉连长、少校营长、中校副团长等职。其间多次率部参加对日寇的作战,三次参加大会战。第一次是参加南昌会战的高湖阻击战,在战斗中被日军击伤。第二次是参加首次长沙会战,在汨罗方向阻击日军,并作为师的后卫部队掩护师主力部队撤出战斗。第三次是参加1941年3月的江西上高会战,邹时任三一九师三二〇团一营少校营长,奉命坚守上高虬岭前线阵地,阻止日军前进,是防线前面的一颗硬钉子。日军为解除这个威胁和障碍,出动飞机18架轮番滥炸,继之以各种火炮猛烈轰击,并组成几路步兵纵队,在坦克掩护下,进行波浪式的连续冲锋。邹借有利地形和既设坚固工事,沉着应付,奋起迎击。日寇留下被击毙官兵尸体四五十具和被毁坦克一辆,全线溃退,为上高会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941年夏,邹奉命赴湖南攸县、醴陵地区接收新兵,亲率一千多人的队伍,跨三省,行经千余公里,顺利到达福建福州驻地,为抗战及时补充了兵员。1942年邹调赴福建沿线担负海防守备任务,历任民兵团中校副团长、第二十五集团军总部附员、国防部四厅中校参谋、第六十七军上校科长等职。

1949年初,邹任国民党军新编的第六十七军一团团长,率部赴醴陵招募新兵,与中共地下党员袁法鹏取得了联系,表示愿意武装起义。5月按照袁的要求邹率醴陵所部五百余人,到达攸县三关,宣布起义,改番号为“湘东纵队”。在中共湖南省工委领导下与攸县反动保安团队、警察武装作战,两次打退了前来侵扰的保安团队。6月下旬转移到萍西、醴南及攸醴公路沿线,与国民党第五十八军和四十六军作战,打击了地方警察、区乡武装和盘踞拔竹山多年的惯匪。先后缴获枪支共580余支(挺)及一批军用物资,军用电话总、分机20多部。在开居清水江地区歼灭了第五十八军的一个坚固据点,保护了该地一座横跨江上的大石桥,使南下的人民解放军一三六师的炮车辎重得以顺利通过,为湖南和平解放作出了贡献。

1949年9月,邹部分别编入攸县县大队和解放军第一三三师,同年12月邹进入中南军政大学湖南分校学习,1962年8月任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参事室秘书,1983年7月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

邹继衍2001年8月在长沙辞世,享年87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2: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