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纵带鮠
释义

概述

拉丁科名:硬骨鱼纲;鲇形目; 鲿科;Osteichthyes;Siluriformes;Bagridae拉丁属名:硬骨鱼纲;鲇形目; 鲿科;Osteichthyes;Siluriformes;Bagridae

种 学 名:Leiocassis argentivittatus

识别特征:

背鳍条ii—6——7;臀鳍条iii—12一15;胸鳍条I—6——7;腹鳍条i—5。鳃耙12一14,游离脊椎骨30—32。体长为体高的3.4-4.4倍,为头长的3.8-4.3倍,为尾柄长的5.4—6.3倍,为前背长的2.7—2.9倍。头长为吻长的3。3—3.8倍,为眼径酌3.1—3.6倍,为眼间距的2.3—2.7倍,为头宽的1.1—1.3倍,为口裂宽的2.2—2.4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l.4—2倍。体延长,略粗壮,后部侧扁。头略短且稍纵扁,头背被皮膜;上枕骨棘或裸露,略细,连于项背骨。吻钝。口下位,弧形。上须突出于下颌。上、下颌与胯骨均具绒毛状齿,形成弧形齿带。眼大,侧上位。眼间隔宽,略隆起。前后鼻孔相距较远,前鼻孔呈短管状,近吻端;后鼻孔略圆。鼻须后伸超过眼后缘,颌须长于头长且超过胸鳍起点,外侧(亥页)须长于内侧(亥页)须。鳔2室,略呈圆形。鳃孔大。鳃盖膜不与鳃块相连。背鳍骨质硬刺完全光滑或后缘具弱锯齿,起点距吻端大于距脂鳍起点。脂鳍基略短于臀5B基,与其相对,基部位于背绍基后端至尾鳍基的中央。臀鳍较短,起点位于脂鳍起点之垂直下方略前,至尾循基的距离不及至胸鳍基后端。胸鳍下位,硬刺前线光滑,后缘具强锯齿,较背鳍刺为长,后伸不及腹鳍。腹鳍起点位于背鳍基后端之垂直下方略后,距胸基后端大于距臀鳍起点,鳍条后伸超过臀鳍起点。肛门距臀绪起点较距腹鳍基后端略近。尾鳍深分叉。活体呈黄褐色,腹部色浅,体侧有一条暗色纵带,前端至吻,后端分叉伸人尾鳍上下叶;体侧上和体侧下各有一条,但体侧下为断续不连。各鳍或有暗色斑块。为小型鱼类,数量少,无经济意义。

地理分布:

分布珠江水系。

广西分布区:

南宁市区 横县 永福 龙胜 岑溪 苍梧 贵港市区 桂平 平南 象州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3:2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