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道德自我性的基础 |
释义 | 该书是一本关于人性伦理方面的著作,主要阐述了阿奎那的美德伦理思想,通过该书可以让人了解西方美德伦理学的发展。 版权信息书 名: 道德自我性的基础 作 者:(美国)安德鲁·J.德洛里奥 丛书主编:卓新平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 ISBN: 开本: 32 定价: 22.00 元 内容简介 在麦金太尔的巨大影响下,美德伦理学在西方已经流行了二十余载,研究著作大量涌现,而中国美德伦理学者手中的资源却依然非常有限。在复兴美德伦理学的进程中,阿奎那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和堪称包罗万象的论域成为西方学界关注的一个焦点,近年来对阿奎那思想的重视和重新解读无疑与美德伦理学在西方的回归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本书是对阿奎纳美德概念的系统研究,无疑可以填补国内对这位“天使博士”缺乏了解和重视的缺憾;同时本书最后一章将阿奎那的美德伦理思想置于当今西方美德伦理学的语境中进行审视,联系了诸多美德伦理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对于国内学人了解西方美德伦理学的发展动向也大有裨益。另外,作者还在专门为中译本写作的序言中,提到了阿奎纳对于复兴我国儒家传统可能具有的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安德鲁?J.德洛里奥教授,现任美国HopeCollege哲学系主任、亚洲研究项目主任。他在RutgersCollege获得学士学位后,于ColumbiaUniversity先后取得文学硕士、哲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在1993年任教于HopeCollege之前先后就职于IonaCollege、HunterCollege和WittenbergUniversity。德洛里奥教授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伦理学、中世纪哲学、宗教哲学以及中西比较哲学,并在这些方面发表了大量论文和专著。 编辑推荐《道德自我性的基础:阿奎那论神圣的善及诸美德之间的联系》不仅能够激发中国学者对阿奎那的兴趣,而且能够帮助中国学者更新传统儒家思想的伟大遗产。托马斯主义和儒家传统对于当代道德反思来说都是重要的思想资源,而且这两个传统可以彼此推进,或许可以达到某种新的、更高的综合。 目录中译本序言 英文版序言 缩写对照表 导言 一 本书的基本思路 二 一种有关善的理论的重要意义 第一章美德的框架 一 自然法的滥用 二 神圣命令vs.与上帝相像 第二章善的形而上学 一 阿奎那的善的形而上学 二 自然的善 三 分有的善 第三章上帝与人类的善 一 神圣的善与人类的善 二上帝的形象 三 终极目的再探 四 此生的幸福 第四章诸美德之间的联系 一 美德的本质 二 各种美德 三 诸美德之间的联系 四 爱与智慧 五 获得性美德在爱的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六 新柏拉图主义模型下的完善生活 第五章阿奎那与当代美德伦理学 一 美德与道德自我 二 自我与善 三 上帝与善 四 美德与形而上学的朴素性 五 托马斯主义的当代活力 六 总结性反思 参考文献 译后记 …… 文摘第一章美德的框架 一 自然法的滥用 仅仅把阿奎那的道德理论处理成亚里士多德主义伦理学的一个更为具体化的版本,不过是他思想的神学背景经常被人们忽略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在于将阿奎那从根本上理解为一个自然法伦理学家,这也是一种存在已久的看法。它与同样流行的将阿奎那视为是一个亚里士多德主义者的阐释之间存在的不一致,却几乎未被注意。尽管亚里士多德确实有一个关于自然正当(nat-uralright)的概念,但是在他的伦理著作中,却无论如何找不到自然法的概念。 但是,典型的导论性教科书关于阿奎那伦理学的叙述,以及关于托马斯主义伦理学的大量学术讨论,都开始并结束于《神学大全》第二部分的第一部分问题94——所谓的“论法”(TreatiseOilLaw)中对“自然法”的讨论。(Page23)但是,从《大全》的整体结构中抽取关于自然法的讨论不仅有误释阿奎那自然法的含义及其伦理意义的危险,而且将阿奎那视为一个自然法伦理学家也是对阿奎那过于片面的描绘。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