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道德经·圣人抱一 |
释义 |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圣人抱一出自《道德经》第二十二卷。 书名:《道德经》 又名:《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 作者:老子 类别:道家哲学 作者李耳(约前580年—前500年之后)(诞辰:西周末年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时),]汉族,,b]字伯阳,又称老聃,后人称其为“老子”。春秋时期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今河南鹿邑县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也是世界文化名人。 原文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希言自然。 译文树木长得卷曲不合规矩反而会免除先伐之祸,屈就反而伸展,低洼反而充盈,破旧反而生新,少取反而多得,贪多反而迷惑。所以圣人掌握万事归一的法则,可以治理天下。不单凭自己所见,反能看得清楚,不自以为是,反而受尊敬,不自我夸耀,反能见功劳,不自高自大,反能长久。正因为不和世人相争,所以没有谁能与他相争。古人所说“曲则全”的道理,怎能只是一句空话呢?对于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只能诚心诚意去遵循。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自然之道。 导读老子认为,宇宙的逻辑定律“箭头‘一”的动态是永不停息的,并因此造成种种曲曲折折,然而这些曲曲折折却表述了宇宙的全部信息。从整体上来看,宇宙的全部信息仍然可以用“一”来表述,用一个“道”字统将起来。“曲则全”实际上是“龙”的活动过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