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自觉积极性原则 |
释义 | 简介体育学术语,身体锻炼(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之一。自觉积极性原则是指身体锻炼参加者在充分理解身体锻炼的目的、意义的基础上,自觉、自愿、主动、积极地进行身体锻炼。 (一)制定自觉积极性原则的依据1、身体锻炼是一种业余活动,客观制约性、监督性不强 身体锻炼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相比,一个显著的区别就是锻炼者的自主性较大。参加身体锻炼一般没有法定的时间、地点和组织形式,没有必须遵守的纪律,也不一定有教师、教练员指导。因此,主观因素在锻炼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2、身体锻炼是克服自身惰怀的体力性活动 在锻炼中身体要承受相当的运动负荷,付出一定的体能,有时还要在恶劣气候条件下坚持练习,因此没有自觉、积极的精神是难以从事身体锻炼的。 3、身体锻炼是在科学知识指导下,反复实践、逐步提高的过程 在掌握练习方法、提高技术技能、深化体育知识的过程中,外部动力和压力较小,主要靠自觉性、积极性,如果不求进取,很难取得理想效果。 (二)贯彻自觉积极性原则的要求1、明确目的,强化动机目的是人们行动所要达到的结果,动机是产生行动的内在力量,人的一切行动总是从一定的动机出发,指向一定的目的的。参加以自觉自愿为前提的身体锻炼,也必须首先明确目的,产生锻炼的愿望。 人的动机产生于人的需要,从身体锻炼的作用和不同个体的性别、年龄、身体条件、性格等身心特点来看,一般有以下需要: 强身需要。青少年为促进身体生长发育,学习精力充沛而健身;中年人为保持旺盛的精力、体力,为社会多作贡献而健身;老年人为延缓衰老、延年益寿而健身。强身健体是人类生存和享受的必备条件,是提高工作效率和愉快生活的前提。 保健的需要。人是在适应环境、抵御疾病和衰老的过程中生存的。药物及营养品固然有医病、抗衰作用,但是身体锻炼作为内源治本性保健手段,对某些疾病,特别是许多慢性疾病具有特殊的医疗作用。因此对于体弱多病、求医吃药多年无明显收效的,应动员他们参加身体锻炼,开辟新的医疗途径。 娱乐需要。在紧张工作、学习之余,消遣娱乐是人之所好,具有游戏性、趣味性、竞争性特点的体育运动为人们表现自己的体能、熟练的技巧和超越对方提供了条件。 健美需要。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对美的理解和追求更加深化和迫切,妇女和青少年对健美的追求更加执着,而除了遗传因素外,它主要通过长期不间断的身体锻炼而获得。 在体育锻炼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的身心特点不同,所处环境不同,每个人的需要也有区别。并且有的人可能以一种需要为主,有的人则几方面需要兼而有之,所以要善于分析、引导,区别对待。 2、培养兴趣,形成习惯身体锻炼的主动性一方面依赖于努力达到目标的毅力,另一方面来源于活动内容的吸引力即来源于对锻炼内容的兴趣。 兴趣有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之分。直接兴趣是指对具体活动内容本身的兴趣,如对变化莫测、趣味性较强的球类运动的兴趣,对威武潇洒的武术运动的兴趣等。间接兴趣是对活动的未来结果的兴趣,如:有的人对长跑本身没兴趣,但对长跑后心肺功能增强,脂肪减少感兴趣;有的人对广播操本身不感兴趣,而对操后疲劳消除,利于工作、学习感兴趣。直接和间接兴趣只有互相影响、互相渗透,才能趋于稳定。因此应在身体锻炼中对他们积极引导,并采用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 兴趣能诱发自觉性,但多次重复锻炼也可使兴趣淡化。因此身体锻炼的自觉积极性还有赖于锻炼习惯的养成。习惯是稳固的条件反射,是在多次重复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只有把身体锻炼纳入生活制度、坚持不懈,才会形成新的生物生活节奏和规律,达到感觉轻松自然的境地。 3、检查评价,积极反馈体育锻炼的效果是逐步获得的,在锻炼过程的初期阶段,锻炼者往往自我感觉不明显,应通过医务检测、成绩测验、参加比赛等形式对锻炼效果进行评价。只有让锻炼者随时了解锻炼效果,才能进一步调动他们练习的自觉积极性。通过检测评价,还可以从中发现不足,找出原因,修订方案,提高锻炼的科学性。因此,检查评价能从两方面调动锻炼者的积极性,应教育锻炼者养成定期检测的习惯。并且除自我评价外,应创造条件开展锻炼者间的互相评价,或借助医疗、体育机构进行检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