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倒悬三维正脊 |
释义 | 一、定义一、定义:倒悬三维正脊,是在倒悬状态下利用人体自重对患者脊柱进行牵引,同时辅以脊柱左右旋转、前后弯曲达到脊柱康复的一种治疗手段。是属于骨科正脊手法治疗范畴的一种新型正脊疗法。在医界也常简称倒悬正脊。 二、治疗特点二、治疗特点:首先患者平躺于活动床板上,固定脚踝部,然后床板逐渐倾斜至与地面成60到85度角的倒悬状态,此时,受重力作用脊柱受到牵引;之后,床板开始上下拉开、左右旋转,带动脊柱牵引和旋转;接着在悬停时间,在医者的指导下,患者活动颈、肩、腰、上肢,完成正脊活动;最后,床板合拢并恢复水平位,患者平躺休息,结束治疗。 三、治疗优点三、治疗优点: 1、有机地结合了倒悬、牵引与推拿三种疗法于一体。 2、利用倾斜角度不同,所产生的自重牵引力量大小可调,且作用力均衡持续。 3、倒悬状态下,使得脊柱在直立时的压迫状态得以充分地放松;同时脊柱周围的软组织被拉伸,伴随一定角度的旋转,有利于脊柱还纳,同时促进血液供养与新陈代谢,利于促进肌体的恢复。 四、治疗原理四、治疗原理: 人的脊柱由颈椎、胸椎、腰椎、和骶尾骨构成,借椎间盘、椎间关节、韧带、肌肉、筋膜等软组织紧密相连,脊髓和马尾神经位于椎管内,脊神经和供椎管内正常营养的血管从椎间孔出入。正常情况下,脊柱借助各种软组织的调节,可在生理许可范围内做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等到三维方向的运动,以适应各种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但当脊柱超负载(尤其是偏载)或超限度运动时,就会造成椎体病理性位移、小关节紊乱及各椎间软组织损伤,影响其正常代谢及功能,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如局部疼痛及功能障碍。影响到神经,可出现该神经管理区域感觉减退、疼痛或麻木,肌肉的肌力下降,肌肉萎缩;影响到脊髓时,则出现受损伤部分所管理区域的相应症状。 倒悬三维正脊使组成脊柱的26块椎骨、内脏、胸廓受地心引力的作用,向前向上运动,在旋转应力作用下,椎骨、椎间关节重新排列组合,结果是脊神经与椎间盘的粘连得到松解、分离,脊神经根椎管内部分得到疏离、归位;倒悬正脊治疗时,椎管、椎间盘的正压转化为负压,髓核髓液围绕着椎间盘的纵轴运动离开椎管,脊髓、脑脊液在椎管纵轴运动,离开椎间盘,达到了松解粘连,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或紧张关系,从而使疼痛减轻,甚至消失。 五、作用详解1、倒悬牵引的作用(1)、利用自身体重对腰腿痛病人进行牵引,以垂直倒悬时的牵引力为最大。在静止直立悬吊状态下,固定胸部的非倒悬牵引力,对腰部可获得大约1/2体重的牵引力,而固定足踝部的倒悬牵引,对腰部可获得大约2/3体重的牵引力,并且可以根据病情通过改变床的倾斜度而获得不同的牵引力,克服了机械牵引失控、大重量超负荷牵引给人体造成的危害及危险性。 (2)、解剖学认为:体腔以膈肌为界,上为胸腔,下为腹腔,胸腔脏器通过纵膈在不同的平面,不同的角度,与脊椎相系,脊神经在相同的平面、相同的角度发出神经纤维到支配的脏器上,支配它的功能;腹腔脏器通过胃网膜、肠系膜、肝、脾、胰、肾韧带与脊柱相连,在不同的平面、不同的角度,与脊柱相系,脊神经在相同的平面、相同的角度发出神经纤维支配相应脏器的功能。人类在社会进化过程中由爬行动物到类人猿直到现代人,由爬行运动到直立运动,有2/3的时间是在坐走运动中渡过,形成了颈椎向前、胸椎向后、腰椎向前、骶尾椎向后的生理曲度,在坐、走的直立(臀以上直立)运动中受地心引力的作用,腰椎向前向下倾斜,当人体倒立时,受地心引力及内脏向前(头部)向上的运动力的牵引下,椎间隙增宽,椎体和椎间盘出现位移现象,同时解除绞锁及椎间关节囊嵌插,对神经根的压迫,达到消除临床疼痛症状的目的。 (3)、倒悬正脊治疗使偏离中心轴线的椎体往轴向靠拢,纠正椎体的轴向偏移,这个作用是倒悬牵引力使椎间组织产生轴向伸长、牵拉椎体所产生的。人不论站立或坐位时,因地心引力的缘故,腰椎始终受着向下压力,因此,腰椎(尤其是下腰椎)容易发生劳损性病变和退化性病变。倒悬正脊治疗可以抵消脊柱经常承受的这种向下的压力,有利于腰椎劳损性病变的恢复和减缓腰椎退化的进程。倒悬正脊治疗比单纯平卧休息更易于恢复疲劳,使劳损性病变恢复得更快更好。 (4)、倒悬正脊治疗可以调整全身肌肉(尤其是腰部肌肉)的紧张与松弛的平衡。我们知道,人体运动系组织大多呈对称性分布,正常时,两侧运动系组织相互制约而处于平衡状态。一旦这种平衡失调,就产生疼痛。倒悬正脊治疗有利于运动系组织失衡的恢复。因此,一些颈背腰腿部软组织劳损性病变可以通过倒悬正脊治疗使颈背腰腿痛的症状得以改善。 (5)、通过对病人倒悬牵引5min后拍摄的腰椎侧位片的观察发现,倒悬后比倒悬前腰椎间隙增宽1.0-2.5mm(最大3.1mm),说明利用自身体重倒悬正脊治疗是能有效增宽椎间隙的。一些病人在倒悬正脊过程中,可明显感到腰部拉松的舒适感。在持续倒悬情况下,通过正脊治疗使腰部主动或被动活动,有利于椎管内外软组织粘连的松解和骶髂关节紊乱、腰椎小关节紊乱、滑膜嵌顿的纠正复位;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也有利于突出髓核和脊神经位置关系的改变,从而减轻了这些病变所引起的腰腿痛症状。 (6)、长时间站立或剧烈运动、势必导致肌力不足和脑血流量降低,脑供血不足;同样,用脑过度(如写作、棋类运动员等),由于脑血管长时间处于持续收缩状态,也会造成大脑供血不足而产生头昏、脑胀、目眩、等一系列疲劳症状。此时,若采用倒悬正脊疗法就会迅速有效地改善大脑血流量,有助于大脑充分供血,从而消除大脑的疲劳和恢复正常的体力。从这一理论出发,倒悬正脊治疗对于脑栓塞、脑栓塞形成引起的偏瘫、半身不遂的治疗同样有效,同时,由于倒悬正脊治疗能充分调节全身肌肉、肌腱、韧带、血管、神经的紧张度与松弛的不平衡状态,使机体得到合理的调整。因此,倒悬正脊治疗也是恢复疲劳和体力,预防腰腿痛的有效方法之一。 (7)、倒悬状态下,心血管、淋巴管系统,在心脏动力学的作用下,加上管道系统的虹吸作用,使回心血量增加,加速了组织间的血氧代谢,使增生、粘连、瘢痕或挛缩等产生的致痛有害物质如:缓激肽、5-羟色胺等随血流通过肝脏进行解毒,经过肠道、肾脏排除体外,清除毒素,一身轻松,有病治病,无病健身,这是倒悬正脊治疗的服务宗旨。 (8)、在倒悬正脊治疗过程中发现倒悬状态下的自限运动能广泛刺激人体骨骺,使软骨板的弹性增加,在向下压缩性刺激后,第二次向上拉长牵张刺激骨骺,在补充足够的生长元素的同时,不失为十八岁以前发育期青少年儿童身长增高的可靠治疗仪器。 2、旋转牵引作用(1)、纠正椎骨的旋转位移和后关节紊乱。椎间病病人大多数存在着椎骨间的旋转错位和后关节紊乱症,在倒悬牵引力的作用基础上,施行定角度旋转,可有效地纠正旋转错位,纠后关节紊乱,使之恢复生理状态。 (2)、加强对神经、肌肉等软组织的松解。多功能倒悬正脊治疗仪的旋转轴位于床板下,病人俯卧于床板上,倒悬后固定胸、臀部,病变椎骨间与旋转轴心有一定距离,当臀腿板旋转时,病变椎间不仅承受扭转应力,也受到了一定的切向力,使椎间软组织在纵向牵引伸长的基础上又沿纵轴的方向受剪力作用,使椎间在瞬间几乎同时受到牵拉、扭转和剪切。这种多向复合力极易松解粘连,而病人却几乎无痛苦。由于这种旋转是选定在生理活动可承受的自限运动的安全范围内,因此,不会造成伤害,且能解除用直线牵引无法解除的粘连。由于这种旋转可以双向交替进行,故其松解作用更明显。 (3)、旋转力和切向力还可使突出的椎间盘发生轻度位移,解除其与周围神经或血管的紧张关系,使病情改善。 六、安全性及适用性倒悬三维正脊是属于运动系的自限运动疗法。该疗法借地心引力作用,利用自身体重倒悬牵引,并在倒悬牵引的基础上,利用机械代替人力,将医生经验融于一体,固定胸臀部进行旋转,该旋转运动也是在腰部组织(骨、软组织)的自限运动安全范围内。该疗法是目前牵引疗法中既安全又有效的最佳治疗方法之一,除对足踝部及足部血流有轻微改变外,对其他部位组织无任何损伤。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