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蹈火舞 |
释义 | 古印度的宗教祭礼,巫师在灼热卵石上赤脚所跳的舞蹈,他们通过这种舞蹈祭祀的形式为求驱逐邪魔,消灾治病,神灵保佑,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简介蹈火舞是一种自然崇拜的宗教形式。据历史学家考证,蹈火舞有4000多年的历史。每当疾病和灾难来临时,他们就在空场上挖一个大坑,坑里放置大量劈柴和树干,上面堆满卵石,然后点上劈柴和树干燃烧达数小时,烧到卵石温度达到摄氏几百度。巫师在灼热的卵石上赤着双脚翩翩起舞,口中还念念有词,请求神灵保佑和拯救。他们以为通过这种舞蹈祭祀的形式可以驱逐邪魔,消灾治病。巫师在滚热的卵石上舞姿轻盈,神态自若,毫无被烫痛的表情,汗珠掉落在高温的卵石上,溅起屡屡浓烟和火花。 及至舞蹈结束,将带叶树枝扔到坑中卵石上,不一会就燃烧成灰烬。而蹈火者的脚底上未涂抹任何防烫的东西,赤脚踩在灼热的卵石上却毫无灼伤。 发展蹈火舞的仪式逐渐流传至世界上的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及至今日,伊朗、欧洲巴尔干半岛、太平洋斐济群岛、南美洲苏里南以及非洲的一些部落也相当流行。有些民族不是把蹈火舞作为一项宗教祭祀仪式的蹈火礼,而是作为一项传统的民间技艺来表演。每当黄昏来临之际,在篝火余烬上,表演者赤脚踏着灼热的炭火翩翩起舞,跟着民间乐曲的节拍,有节奏地欢跳,炽热的炭火在黑夜中闪烁着光芒。 奥秘有些科学家认为,人体是一个多级的控制系统,气功锻炼有素的人,从控制呼吸开始,通过全身放松,意识导引可以控制体表温度,肢体血液循环。走火者进行表演时,先通过大脑把思维活动高度集中于一点,大量气体进入体内,血液循环旺盛,血液携气量增加,部分肌体大大膨胀,在灼热卵石上行走的过程中,双脚肌体组织的弹性和耐热力得到空前的发挥,甚至为平常的几倍,几十倍。于是就发生了在炭火烧热的卵石上行走而不被烧伤的奇迹。 另一些研究者认为,这是一种内蕴的心身能或内蕴的心灵能(即完全的神经作用),是高度集中于一处的神经亢奋(即心灵能)和肌体组织的亢奋(即心神能)的短时期内的辩证统一。人类历史学家凡蒂凯南用了一年零四个多月的时间对走火者进行研究,他发现当人的意识由常态进入专一态时,能够戏剧性的影响到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映。因此,走火者可借助歌舞的气氛,诱导出催眠状态,所以即使裸着脚掌也能耐受高温。这种意识的力量与气功相似,走火者能耐受高温,也正是因为其能借助意识的力量来调节局部体温,使肉体免受灼伤。 一些科学家从心理学方面来探索蹈火者的秘密。英国伦敦大学心理研究所的一些专家从印度请去了一名蹈火者,进行试验性表演。按照蹈火者的要求,挖了一个长4米,宽1米多,深40厘米的坑,坑里放置大量劈柴和树干,然后点着劈柴和树干燃烧达7个小时之久,篝火燃烧得只剩一堆赤色的炭火,火坑里温度高达500度以上,火坑周围20米以内都感到灼热。从印度请来的这名蹈火者赤着双脚,英姿飒爽地踏着炽热的炭火,只用了一秒半钟的时间就跑过了火坑,双脚未涂任何防火的东西,却丝毫没有灼伤,观众都热烈地鼓掌,并发出啧啧的赞叹声。随后又把火坑挖到6米多长,温度烧得更高,蹈火者照样赤着双脚踏过火坑,这次却用了两秒半钟的时间才跑过火坑,右脚起了一排血泡。一个科学家也赤着脚在火坑上跑了一次,结果却安然无恙,双脚连一个血泡也没有。 有些科学家认为,人体内脏器官一般是由植物神经控制的,它们的功能是自动进行的,而气功锻炼通过放松、意守、腹吸,久而久之,可以使中枢神经的兴奋影响植物神经的兴奋,从而影响植物神经的功能,使控制和支配内脏的功能大为改善,使身体的某一运动器官和内脏器官的协调一致,能发挥出超凡的力量,在炭火上跳舞也不致被灼伤。 原理有些学者认为,蹈火者具有特殊的技巧,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后,他们的脚底生出一层厚厚的老茧。这样虽是赤脚,但厚茧皮却好像是一双薄底皮鞋一样,保护着脚掌使它不致灼伤。另有一些学者认为,人能耐受外界环境多高的温度,取决于人体排泄汗液的蒸发速度,而汗液的蒸发快慢又取决于空气的湿度和空气对流等情况。空气湿度越低,对流越快,越利于降低温度,人就越能耐受外界高温。蹈火者首先围着篝火纵情跳舞,然后跳入火坑里,蹈火者在跳舞时已满身大汗,在加上炭火的烘烤,双脚底排出的汗水滴在炽热的火炭上,形成蒸汽层。 这个蒸汽层厚度达毫米,比一根头发丝略粗一点。水蒸汽是热的不良导体,它的导热能力在通常情况下比液态水差一个数量级,因而蒸汽对汗水滴起了瞬时的隔热和保护作用。蹈火者急遽地、轻盈的、倏忽用单脚或双脚轮番与炭火作短暂的接触,在每个舞步之间,脚板不断排出汗液,不断形成蒸汽层,不断被降温散热,这就是脚不致被灼伤的奥秘所在。 历史据说,蹈火舞是从古代色雷斯人那里继承来的,但并非人人都会,需要进行专门的训练。蹈火舞者大多是妇女,神父把她们挑选出来,把自己的神力附在她们身上,使她们能够预见未来。人们相信,只有跳起这样的舞蹈,才能祈求到健康和五谷丰登。 保加利亚人村位于黑海附近的斯特兰贾山上,距离首都索非亚485公里。它是保留蹈火舞习俗最好的一个保加利亚村庄。当日晚上,这里的蹈火舞表演者再次向人们展示了这一绝技,以祈祷人们健康、农业丰收。 太阳落山以后,村民和旅游者聚集到村中心广场,观看蹈火舞表演。当一大堆柴火烧成了大小均匀的炭火时,5名蹈火舞者从一个特殊的屋子走了出来,他们手捧圣像,先是围绕着教堂行走3圈,然后再绕着红彤彤的炭火行走3圈,在悠扬美妙的舞蹈音乐伴奏下,他们从容地走进炭火,开始舞蹈,在15分钟时间内,他们一次次从炭火上穿过。最年轻的一个蹈火舞者是一名小伙子,只有十七八岁。当观众们看得目瞪口呆的时候,蹈火舞者却仿佛陷入了神魂颠倒的状态,一副浑然自由的样子。跳完舞之后,他们的脚掌上没有留下任何烧伤的痕迹。 遗产2009年,蹈火舞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纲要,该村的蹈火舞者被誉为“保加利亚的活宝藏”。 无论如何,这种在火上跳舞的风俗对今天的人们来说都是一个难解之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