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主我与客我 |
释义 | 主我?客我?自我可以分为作为意愿与行为主体的“主我”和作为他人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的“客我”。用通俗的话讲,“主我”就真实的那个自己,客我是指自己评价中或者别人评价中的那个自己。主我是感受者,客我是可以和整个宇宙一起指称的对象。人的自我意识是在“主我”和“客我”的互动中形成、发展和变化的,同时又是这种互动关系的体现。二者之间的互动不断形成新的自我, 互动的介质就是信息。 主我“主我”是形式,是通过个人围绕对象事物从事的行为和反应具体体现出来。是以“我”指称的那个把所有内部感情的要素归属发展不充分的述谓结构。例:“我真伤心”里的,直接感受着伤心“我”,就是主我。 又称“主格的我”。个人在社会活动中觉察到的“主动的我”。由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创用,美国社会学家米德用它分析人格的发展。米德认为,主我是属于个人主体的主动的自我,与“主我”相对应的“客我”是呈现在外部世界中的社会的自我。主我与客我交互作用,自我观念才得以形成。 客我“客我”是内容,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性的体现。 是对自己的评价以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例如:我评价自己道:“我是一个卑劣的人”这里的“我”实际上指代后面的“卑劣的人”,是客体化了的对象,是客我。而有着卑劣感的、感到自己是卑劣的“我”,则是主我。 其他解释世界有意义是因为我将我的意识流在时间中联系起来,发现此一时间彼一时间。之所以统一起来是因为有“我”来统一的。这个我是自我体验出来的,而不是一个客观实体。所以,它不在时间和空间之中(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同时在场,它也不具有空间的位置性)。时间和空间都是他的建构产物(只有借助于意识流内在的先后呈现次序我们才有了时间观念,这种时间上的差异同时也构成了空间的观念)。这个我是绝对的主体,即主我。而那个意识流也是一个我,一个被主我直观到的我,即客我。这里主客同一与我之中,两者是一个东西,客我以主我而有意义,主我因客我而被意识到。主我客我相互转换。 米德的主我客我理论米德最早的从传播的角度对人的自我意识及其形成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他提出的“自我”概念是符号互动论的核心。作为区别于“身体”的“自我”,米德认为“自我”可以分解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即“主我”(I)和“宾我”(Me)。他认为,完整的自我,既是“主我”又是“客我”,两者都包括在“自我”中,并在特定情景中互相支持。 米德对“主我”与“客我”的概念做出了如下的解释:“‘主我’是有机体对其他人的态度做出的反应;‘客我’则是一个人自己采取得一组有组织的其他人的态度。其他人的态度构成了有组织的‘客我’,然后,一个人就作为‘主我’对这种‘客我’做出反应。”“当一个人作为‘宾我’时,他将按照他人对他的态度来左右自己,或对自己作出反应。他的自我评价是他所设想的他人对他的评价的结果。‘宾我’是按照有意义的他人和整个共同体的观点来设想和认识自我,它反映了法律、道德及共同体的组织规范和期望。当一个人作为‘主我’时,他会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主题,它代表了人的冲动的倾向和自发的行为,它是不可计算的、创造的和不可预测的。正因为有了独一无二的‘主我’,‘宾我’才能成为一个客体。可以说,人格(自我)乃是一个‘主我’与‘客我’不断互动的过程,这类似于有机体与环境的不断地互动。” 主我与客我“主我”和“客我”的对话和互动形成统一的社会自我。而这个对话和互动的过程揭示的就是一个长期的社会化过程。所谓社会化过程,也就是“主我”同“客我”进行对话、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代表本能的、自然的、自主的“主我”同通过观察到社会上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角色期待而后进行自我反思的“客我”,使得双方共通意义的空间扩大了。 由此看来,作为自我传播的人内传播的社会性、双向性和互动性也就显而易见了。人内传播是一个“主我”、“客我”之间双向互动的社会过程,而互动的介质就是所谓的“有意义的象征符” (significant symbol)。在这里,“有意义的象征符”可以是音声的,也可以是形象的。米德认为,“有意义的象征符”不但能够引起他人的反应,而且能够引起使用者自己的反应,人内传播的思考活动,就是通过“有意义的象征符”来进行的。 意义价值米德的 “主我与客我”论是从传播心理和“社会交流”层面,来描述和论述主我与客我的各自特征和互动情状的。因此,米德阐述的传播是基本的人类过程,自我传播是人类意识的主要特征的观点,以及他对人的内部沟通的细致分析和创造性解释,大大推动了人际传播与个人社会化、语言符号与意义关系的研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