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主动脉型心脏 |
释义 | 主动脉型心脏-简介主动脉型心脏是指后前位,呈靴形,心腰凹陷,心左缘下段向左扩展,主动脉球突出,常见于高血压病和主动脉瓣病变。 主动脉型心脏-主动脉形状及密度的改变1.形状改变 年龄大,血管弹力减低,血管壁损害亦使弹力减低或消失,如动脉粥样硬化或梅毒性主动脉炎。在血管弹力减低时,主动脉内压力增高或左心输出量增加,动脉即可扩张和延长。初期为动力性,久之则形成固定的迂曲、延长。增高的动脉内压力均匀地作用于整个主动脉,使血管普遍扩张和延长,如高血压病。但在某些情况,其影响仅限于主动脉局部,如较长期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仅见升主动脉扩张。 后前位,主动脉扩张或延长时,升主动脉和降主动脉向两侧分离,升主动脉外缘可越过心右缘下段,升主动脉与右心房的分界点下移,心更倾向于横位,降主动脉位于肺动脉主干之外,向左肺野膨出,主动脉球上移,可达到或超出锁骨水平。左前斜位,升主动脉向前弯曲,弓部向上突出,降主动脉向后弯曲移位,主动脉窗显示清楚,主动脉球在食管的压迹加深和上移。右前斜位,食管受降主动脉牵引而向背侧弯曲。 2.密度改变 主动脉密度增高有两种原因,一是管腔扩张,血容量增加,二是管壁增厚或钙化,两个因素常同时存在。长期高血压,弹力纤维和肌纤维均可肥厚,钙化可发生于主动脉的任何部分,多见于弓部,常呈线形或镰刀状。左前斜位和侧位,钙化的范围更容易显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