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猪皮肤霉菌病 |
释义 | 简介猪皮肤霉菌病是由多种皮肤霉菌引起的人、畜、禽共患的皮肤传染病,又称皮肤真菌病、表面真菌病、小孢子病等。该病分布于世界各地。对猪主要引起被毛、皮肤、蹄等角质化组织的损害,形成癣斑,表现为脱毛,脱屑炎性渗出、痂块及痒感等特征性症状,俗称钱癣、脱毛癣、秃毛癣、匍行诊等。病原为半知菌亚门发癣菌属和小孢霉菌属内的霉菌,发癣菌是主要病原,侵害皮肤、毛发和角质,其孢子沿毛干长轴与规则排列在毛干外缘称毛外型,排列在毛内称毛内型,排列在毛内外称混合型。小孢霉菌侵害皮肤和毛发,不侵害角质,孢子及菌丝体主要分布在毛根和毛干周围,孢子不侵入毛干内,其小分生孢子沿毛发镶嵌成原鞘,而菌丝体可侵入毛内,将毛囊附近的毛干充满。两属皮肤霉菌的孢子抵抗力很强,对一般消毒药剂耐受性强,2%~5%苛性钠或3%的福尔马林、5%戊二醛可用于猪舍和污染环境的消毒。对一般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均不敏感。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对该菌有抑制作用。该菌可在沙堡氏培养基上生长,多数为需氧或兼性厌氧,喜温暖潮湿,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常以出芽产生孢子及菌丝分枝、断裂等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流行特点在自然条件下,各种年龄、品种的猪都可感染,无性别差异,仔猪和营养不良、皮毛不洁的成年猪较为易感。病人和病畜为重要的传染源。皮肤霉菌根据自然居住地不同,可分为三类: (1)亲土壤性皮肤霉菌:在土壤中生活,猪接触与传染性的土壤而感染,呈散发性,在猪之间不易相互传染。 (2)亲动物性皮肤霉菌:特异地寄生于猪的皮肤上,这一类能在猪之间、有些能在猪与人之间相互传染。 (3)亲人类性霉菌:主要是人的易感性强,亦可在人和猪之间传染,但从人类传给猪的很少见。传播途径为直接接触或或通过被污染的媒介物而间接接触传染。猪舍气温高、阴暗、潮湿,污秽、拥挤,有利于该病的传播。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秋冬季舍饲期为多见。 临诊症状与病理变化皮肤霉菌只寄生于皮肤表面,一般不侵入真皮层,主要在表皮角质、毛囊、毛根鞘及其他细胞中繁殖。有的也能穿入毛根内生长繁殖。其代谢产物外毒素可引起真皮充血和水肿,发炎。使皮肤出现丘疹、水疱和皮屑,有毛区发生脱毛,毛囊炎或毛囊周围炎。有粘性分泌物或脱落的上皮细胞形成痂皮。猪的病变主要在头部的眼眶、口角、颜面部、颈部、肩部,形成手掌大小癣斑,背部、腹部和四肢也可能受到损害。中等程度瘙痒,很少见有脱毛现象,几乎不脱毛。病初患部中度潮红,皮肤中嵌有小水疱,几天后结痂,在痂块之间产生灰棕色至微黑色连成一片的皮屑性覆盖物。皮肤皱裂和变硬。病猪表现不安、摩擦患部、减食、消瘦、贫血等现象。组织学检查表明,感染过程主要发生在毛囊和毛发之内,菌丝体在毛囊中长到角质生成带。表皮增厚3~5倍,上有一层角质化或角化不全的覆盖物。在病盛发期间,在皮肤乳头体的范围内有剧烈的嗜中性粒细胞反应,部分还在毛囊中形成小脓肿。在痊愈期则以结缔组织细胞和嗜伊红粒细胞为主。 实验诊断直接镜检法:取病变部位的皮屑、癣痂、被毛或渗出物少许,置玻片上,滴加10%的氢氧化钾1滴。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可见到分枝的菌丝体及各种孢子。若为发癣菌感霉菌感染者,菌丝体和小分生孢子沉着于毛根和毛干部生长,并镶嵌成厚屑,孢子不侵入毛干内。 分离培养法:将病料用70%酒精或2%石炭酸浸渍数分钟,再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然后接种沙堡弱氏琼脂上,置25℃培养2~3周,观察菌落的生长速度、形态结构及色泽,染色镜检菌丝和孢子的形态结构。 动物接种:常用豚鼠和家兔,将病料作皮肤擦伤接种,阳性者经7~8天局部出现炎症反应。 类症鉴别应注意与芥癣、湿疹和过敏性皮炎等相区别。芥癣为寄生虫病,能找到芥癣虫,病灶为界限不规则的大面积无毛区;有湿性渗出物,剧烈瘙痒,分离不到病原体;过敏性皮炎为皮肤的变态反应,可追查到过敏原,可以鉴别。 防治措施治疗病猪进行及时治疗,患部先剪毛,再用温肥皂水洗净痂皮后,或直接涂擦药物。10%水杨酸酒精或油膏或5%~10%硫酸铜溶液,每天或隔天涂敷直到痊愈。水杨酸6g、苯甲酸12g、敌百虫5g、凡士林100g,混合外用。石炭酸15g、碘酊25ml、水合氯醛10ml,混合外用,每天1次,3天后用水洗净,涂以氧化锌软膏。5%碘甘油涂擦效果不错,一天一次,直至痊愈,克霉唑癣药水外用。也可以口服制霉菌素或灰黄霉素等。 预防平时做好猪体皮肤的卫生工作。发现病猪应进行全群检查,对原病猪舍、猪圈进行彻底的冲洗消毒(可用5%的热苛性钠或0。5%过氧乙酸溶液),消毒后必须用清水冲洗后,才能进猪,饲养人员和畜牧兽医工作者应注意防护,以免被传染上该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