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荡口古镇
释义

荡口古镇

村庄概况

荡口,古称丁舍和丁村,因位于无锡东南的鹅湖和南青荡而得名。是目前无锡市唯一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如今义盛河两岸,保留着成片的古建筑群,有北仓河老街、华氏始祖的老义庄、楠木厅、华蘅芳故居、三公祠、珍贵历史遗迹有思泉亭、步弓刻石、植福祠戏楼等。 2004年,荡口镇与毗邻的甘露镇合并为鹅湖镇。

经济发展

荡口历来是鱼米之乡。全镇现有耕地2.57万亩,水面1万多亩,除鹅湖外,还有南青荡、苏舍荡、蔡湾荡、白米荡、嘉菱荡等多个湖荡。这里气候宜人,物产丰富,自古盛产稻米、桑麻、银鱼、菱芡等农副产品,近年来葡萄、水蜜桃、鲢鳙鱼等成为无锡市名牌产品,“甘露青鱼”更是声名鹊起,成为江苏省名牌产品。

20世纪80年代以来,荡口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城镇建成区面积由不足2平方公里扩大到4平方公里以上。全镇现有工业企业500多家,涉及彩印、轻工、机械、服装等多个行业,彩印业尤为发达,被誉为“彩印之乡”。一个以鹅湖为核心景观的现代化旅游居住区正在规划建设中,规划面积近22平方公里。荡口将建设成为富有江南古镇和水乡特色的现代化新市镇。

文物古迹

荡口古镇规划总面积为:85.19公顷,其中核心区范围北到华蘅芳故居,东至胜利街尽头,南至荡口实验小学,西到义盛桥北仓河西侧,面积8.56公顷。保护控制区49.91公顷,风貌协调区26.72公顷。古镇文保单位和历史建筑保护性修复一期建设面积为28公顷。

荡口古镇的历史文化资源不可多得,其中,省级文保单位:华氏建筑群(华蘅芳故居、华世芳故居、华氏老义庄、襄义庄、华氏始迁祖祠、果育鸿模小学旧址、学海中学旧址、绎之楼);三公祠;植福庵戏楼。市级文保单位:中共中山中学旧址、蔡鸿生洋房、北仓河石驳岸及码头、华君武故居、王莘故居、华察墓前神道石马。3、控保单位:徐氏义庄;胥义庄;黄石弄、进步街、胜利街、团结街、生产街等民居。荡口在进行保护性修复后,将成为自然资源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的中国文化名镇, 成为具有千年历史的江南特色小镇。

古镇保护

荡口古镇保护性修复工程3月10日正式启动。总投资近3亿元的拆迁安置房建设、北仓河沿岸古街建设、核心区基础建设、古镇水系整治、华氏始迁祖祠修复等一批工程由此全面动工,到明年3月前,市民就可赴荡口一睹漂亮完整的古镇风貌。荡口古镇区作为展现无锡历史文化风貌的窗口,不仅能为当地带来可观的旅游收入,也有利于望虞河沿岸生态环境的保护。 荡口明清古迹遗存众多,但分布相对零散,部分老建筑和人文历史也已散失。锡山区先后聘请了10多位有一定文学基础、对荡口历史文化有深入研究的“活字典”专家和学者,成立了荡口古镇历史文化研究会。通过采取多种渠道查找资料、召开地方顾问组座谈会、走访80岁以上老人等方式,征集自东汉以来的荡口史料,梳理出荡口古镇名人大事文保概要,提炼古镇文化精髓,使研究成果转化到设计、利用、保护传承中去。 五大工程设计进展顺利 按照荡口古镇保护修复工程三年目标要求,分为三批的古镇修复工程目前进展顺利,确定了北仓河沿岸民居、义庄保护群、名人故(旧)居、名人点、基础设施等五大工程22个建设项目。根据文化功能、历史功能、商业功能保护与利用、保护与传承的需要,全面启动、分批进行单体设计。目前,包括襄义庄、胥义庄、徐氏义庄、华氏始迁祖祠、北仓河沿岸民居的第一批基础设施的设计委托任务书已通过专家论证,并完成报批。钱伟长旧居、钱穆旧居、华君武祖居、华秋萍和华世芳故居、王莘故居、会通馆等第二批单体建筑的设计工作也正在展开,6月底前可完成报批。果育鸿模小学、春草轩、真赏斋、水月庵、华贞固故居、望月楼、进士第、风貌协调区等第三批单体建筑设计工作,也将在7月份启动,年底前完成报批。(麦果翟彧)在经过抢救性、保护性修复之后,这座千年古镇,拂尘露珠轮廓初显,带着岁月的厚重与沧桑,向我们走来。

荡口文化

荡口文化植根于古吴文化,又有自己的特色,在吴文化中颇具代表性。经过上百代人薪火相传,激浊扬清,吴文化在荡口发扬光大,形成了尚德、创业、崇教、亲水、民俗五大特色文化。

尚德文化 尚德是吴文化的精华,是荡口文化的首要特色。荡口地处泰伯开创的“至德之邦”,又是东汉名孝子丁兰的故里,本地第一大族华氏是名孝子华宝、华幼武和华贞固的后裔,荡口华氏义庄名扬天下,被誉为“江南第一义庄”。荡口以“让、孝、义”三德为核心的尚德文化光耀千古,泽惠百代。

创业文化 荡口历代先辈继承发扬泰伯开基的创业精神,形成了崇尚创业、勇于创新的优良传统。从华贞固到华燧、华绎之,从农副业到印刷、刺绣、餐饮、贸易、仓储等工商物流业,从名不见经传的村落,到遐迩闻名的商业码头和经济重镇,无不闪耀着创业文化的光辉。

崇教文化 荡口历来是崇教之区,无论是家教、义学,还是新学校的教育,都十分成功。明清两朝荡口的进士、举人及其他各类俊才众多。近代以来这里培育出的杰出人才,如华蘅芳、华世芳、华王基、钱穆、顾毓王秀、钱伟长、钱临照、王莘、华君武等,均享誉海内外。

亲水文化 荡口古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家家枕水而居,户户开门见水,与水结缘,以水为本,亲水是其一大文化特色。自古以来,在荡口人的生产和生活中,水须臾不离左右,成为他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民俗文化 荡口、甘露的民俗文化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有三个规模盛大的民间传统节日流传至今,即元宵灯节、四月十五庙会(现称鹅湖民俗风情节)和端午节赛龙舟。这种民俗文化是以寺庙、宗祠和水为依托,以集市群众活动为表现形式,融游乐、艺术、商贸为一体的社会文化现象,其本质是一种生活美,是发展一方经济的推动力。

五大特色文化的核心是“孝”和“义”,正是基于此,使得荡口历代人才辈出。

荡口名人

华蘅芳

华蘅芳, 字若汀,生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江苏省无锡县荡口镇人。受擅长数学的父亲的影响,从小就热爱数学。10岁开始,常读中国古代算经。至20岁,已学过《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孙子算经》、《张丘建算经》、《测圆海镜》以及明清以来的数学著作。以后又从上海墨海书馆买回一批西方近代数学著作,悉心钻研。这时,他结识了同乡徐寿,两人志同道合,过从甚密。通过实验,他们掌握了近代数学的一些原理及其运用方法。

1861年秋,两江总督曾国藩筹办安庆军械所。于1862年初华蘅芳和徐寿应曾国藩的邀请前往,专办制造事宜。1865年,曾国藩会同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并调华蘅芳、徐寿前往“建筑工厂,安置机器”。1867年,华蘅芳、徐寿开始与外国人合译西方近代科技书籍。翌年制造局内设翻译馆。从此,华蘅芳把主要精力用于译书,同时进行数学等方面的研究。1876年格致书院成立后,他前往执教10余年,并参加院务管理工作。1887年他到李鸿章创办的天津武备学堂担任教习。1892年到武昌的两湖书院、自强学堂讲授数学。1896年回到江南制造局的工艺学堂,任数学教习。1898年回到家乡,在无锡竢实学堂任教。1902年逝世。他毕生致力于研究、著述、译书、授徒,工作勤奋,敝衣粗食,淡泊名利,不涉宦途,在科技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华君武

华君武(1915—2010 ),中国著名美术活动家、漫画家;别名华潮,祖籍江苏无锡,1915年4月24日生于浙江省杭州,原籍江苏省无锡荡口。

早年就读于杭州浙江省立第一中学、上海大同大学高中部。并开始发表漫画作品。

抗日战争爆发后从事抗敌宣传,后到延安。初在陕北公学,后到鲁迅艺术文学院任研究员。

华君武的漫画,早年长于政治时事漫画,富有战斗性,在革命战争中发挥了很大的宣传鼓动作用。后期以讽刺画为主,辛辣地讽刺了社会上种种丑陋、落后现象——构思巧妙,入木三分,富有幽默感;1936年夏到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及中国旅行社当初级试用助理职员。

1938年到延安,初入陕北公学学习,后任鲁迅艺术学院研究员和教员。194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到东北。1946年1月任《东北日报》文字记者,后在文艺部专司时事漫画。

1949年12月调北京工作,历任《人民日报》美术组组长、文艺部主任;1953年后兼管全国美协工作;1979年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主持日常工作,长期从事美术组织和活动工作。

曾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历任《人民日报》美术组长、文学艺术部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秘书长、书记处书记、常务书记、副主席、顾问,中国文联委员、书记处书记等职务。

2010年6月13日上午9时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95岁。

钱伟长

钱伟长(1912—2010),江苏无锡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同盟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第五届、六届、七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七届、八届、九届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上海大学校长、南京大学,暨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南大学名誉校长、耀华中学名誉校长;钱伟长院士兼长应用数学、物理学、中文信息学,著述甚丰——特别在弹性力学、变分原理、摄动方法等领域有重要成就。

钱伟长先生曾在荡口多所学校就读过。

钱穆

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男,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江苏无锡人,吴越国太祖武肃王钱缪之后。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晚号素书老人、七房桥人,斋号素书堂、素书楼。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也曾任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迁居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6年,钱穆移居台湾台北市,在“中国文化书院”(今中国文化大学)任职,为“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1990年8月30日在台北逝世。1992年归葬苏州太湖之滨。

华秋萍

华秋萍(1787-1859):名文彬,字伯雅,江苏无锡人,清代琵琶演奏家。

华秋萍在嘉庆年间(1818年)主编的《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谱真传》(简称《华氏谱》)是我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琵琶谱集,对后世琵琶的普及与流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华氏谱》收有南北派琵琶小曲62首,大曲6 部(南派即浙派陈牧夫传谱,北派是直隶王君锡谱),分别是《海青》、《将军令》、《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月儿高》、《普庵咒》,以工尺谱记写乐谱,并为琵琶创订了完整的指法符号。

华秋萍是一位出色的琵琶演奏家,且因他主编的《华氏谱》而开创了近代最早的琵琶流派--无锡派,无锡地区及江南乃至北方琵琶艺术的发展,均受到华氏及其乐谱的影响。

另外,华秋萍还编有牌子小曲《借云馆小唱》,又称《借云馆曲谱》,用工尺谱记写了明清以来流行的《三阳开泰》、《软平调》、《五瓣梅》等十首小曲曲谱,还记录了小曲演唱的用韵和技法。

荡口古镇留存有华秋萍的故居。

华世芳

华世芳(1854—1905)清末数学家,与兄华蘅芳同以数学名。字若溪,号蒦斋,江苏金匮( 今无锡)人。年轻时即喜读家中 收藏的大量数学书籍。25岁时为华蘅芳与博兰雅合译的《代数难题解》作校核。光绪十年撰写了《近代畴人著述记》,第二年又出版了《恒河沙馆算草》。光绪二十年任湖北武昌自强学堂数学教习。光绪二十二年主讲常州龙城书院和江阴南箐书院。光绪三十一年任上海南洋公学总教习,旋又任北京商部高等实业学堂教员。因积劳成疾,病逝于学舍,终年51岁,数学遗著尚有《勾股三角》等。

王莘

王莘,著名作曲家(1918年10月————2007年10月15日) 原名王莘耕,江苏无锡荡口镇人。天津市音协名誉主席、中国音协“金钟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他1936年参加革命,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天津音乐团团长、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天津歌舞剧院院长、中国音协常务理事、 天津市音协主席、天津市文联副主席等职务。当冼星海写出《黄河大合唱》在“鲁艺”排练、演出时,王莘还曾担任过《河边对口曲》中王老七的领唱。1939年毕业后先在晋察冀根据地开展工作,后担任华北联大音乐系教学工作,从此便开始了革命歌曲的创作活动。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王莘创作了歌曲《晋察冀》、《日头上山岗》、《战斗生产》、《选村长》、《边区儿童团》、《打击顽固分子》、《永远跟着共产党》等数百首,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军民的革命热情。

1951年10月29日,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毛主席得知列席会议的王莘就是《歌唱祖国》的作者时说:这首歌好,还特地将刚刚出版的《毛泽东选集》送给王莘,并为他亲笔签名。1954年,《歌唱祖国》获全国群众歌曲评选一等奖。1989年,《歌唱祖国》获中国唱片总公司金唱片奖。2000年,在《歌唱祖国》创作五十周年暨王莘从事音乐创作六十周年纪念活动上,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政府对他进行了表彰。全国解放后,王莘还创作了《歌颂祖国之歌》、《奔向幸福前景》等。他创作的歌剧《王杰赞歌》曾为周总理演出并受到鼓励。他还为毛主席诗词谱曲,为话剧《红岩》、《钗头凤》写了插曲。几十年间,王莘创作了革命歌曲近千首,为人民音乐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1982年,王莘患了脑血栓,右半身偏瘫。这对于视创作为生命的他来讲无疑是致命的打击。可 是王莘顽强地与病魔做斗争。在12岁参加革命、1944年入党的老伴儿王惠芬的照料、帮助下,他用 尚可动弹的左手在儿童写字板上写音符、节奏、小节,然后让老伴“翻译”到纸上,再反复推敲修改,丝毫未减弱创作热情。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1: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