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朱祖线
释义

个人简介

朱祖线,是一位中国的普通农民,却以精湛的绣工和超常的智慧演绎了一代“绣球王”的不朽传说。 靖西会做绣球的人很多,但是朱祖线却达到真正的‘飞针走线’境界。很多绣工都是照既有的图案做绣工,但是朱祖线却可以自己设计图案,自己设计造型。就是这位其貌不扬的中国农民,用他那一双巧手,把壮族的绣球“抛”向了市场,“抛”向了全世界。

一代“绣球王”

绣球是中国壮族青年男女的定情物。而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仅在广西就有1500多万人。地处中越边境的旧州镇是中国的“绣球之乡”,这里的几百户人家户户以制作壮族传统工艺品绣球为生。绣球不再是单纯的定情物。在当地政府扶持下,绣球成为民族文化品牌,形成了年产值几百万元以上的文化产业,而且带动了当地其它产业。

朱祖线做绣球的绝活,得益于他的姨妈。朱祖线的姨妈是旧州当地远近闻名的“绣王”,一手刺绣的手艺炉火纯青。绣壮锦、绣荷包、做绣花鞋都没人比得上她,做出来的东西非常精美,令人爱不释手。 朱祖线6岁就会做针线活,稍大一点还学会了纳鞋底、唱山歌、画画。一双巧手,再加上姨妈的帮助,朱祖线做起绣球来如鱼得水。“绣球王”朱祖线不仅自己做绣球,还培训周边的居民一起做绣球。在旧州镇,随时都可以看到当地居民在街边和家中制作绣球的场景,许多人家也把自家制作的绣球挂在门边售卖。

“绣球王”的绣球品种繁多,做工精细,极为精美,远销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在记录中,朱祖线制作的绣球最大直径达208厘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 朱祖线一直把绣球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来传承。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他制作出奥运吉祥物图案的绣球,送到北京用于展示活动。 “绣球王”的绣球还在面料、图案、填料、体积上下工夫,不断地寻思怎样做出更精致更漂亮的绣球。“绣球以前只是姑娘传情达意的小东西,小小的、土里土气的,现已演变发展成由12瓣以上瓣片组成、整体呈圆形的工艺球体”赵大波说。瓣片上可以绣龙、凤、鸳鸯、仙鹤、兰草、祝词等,整个绣球五彩缤纷。 朱祖线还曾应日本国立民族博物馆的要求,做过1.2米的大绣球供其收藏。围绕绣球,朱祖线还开发出大量由绣球衍生而来的刺绣品种,如绣荷包、胡芦佩饰、绣花鞋、八卦图、壁挂等等。这些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几乎都接到世界各地的订单。 1984年,南宁举办广西首届“三月三”歌节。爱唱爱跳的朱祖线被选中参加演出,跳的是靖西的“绣球舞”。 “跳舞时,父亲做的一个五彩小绣球就别在腰间。一位来自美国的客人一下子就喜欢上了父亲腰间的绣球,花了30美元购买。”朱红俏(朱祖线的女儿)说,这是父亲第一次让绣球走向世界。 1995年,第五届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举行,靖西县有关部门请朱祖线为广西妇女代表做一个直径为80厘米的大绣球带去北京。正是这个大绣球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中国“绣球王”的美称从此传开。

女承父业

“父亲发挥了设计制作绣球的最大天赋,让中国的绣球走向世界。”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比如,根据美国人要求订做的绣球,以单纯化的白色、绿色代替了绚丽的传统设计形式,并采用西方宗教人物图案,成为一种中西结合的产品,既有浓重的中国民族文化味道,又适合西方人的欣赏习惯,非常悦目。 原来直径只有几厘米的绣球越做越大,成为富有广西壮族特色的节庆、景区、建筑物装饰品。 55岁的朱祖钱走完了自己传奇人生。“在父亲心中留下很多遗憾。为让这门艺术更好地走向世界,他计划成立绣球博物馆,但是还未来得及实施却离开了,”朱红俏说,“我肩上的担子很重,但我会坚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13: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