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朱丽亚·玛格丽特·卡梅隆
释义

朱丽亚·玛格丽特·卡梅隆(Julia Margaret Cameron,1815-1879年),英国摄影师,以抓住模特个性的柔焦人物像著称。她拍摄过的著名人物有托马斯·卡莱尔、约翰·赫舍尔爵士、艾伦·特里、阿尔弗雷德·丁尼生。她还拍摄带有寓言或宗教意义的舞台照片,类似拉斐尔前派的画作。她出生于加尔各答,原名朱莉亚·派特,其父为当地市政官员。当她48岁时,她女儿给了她一台相机,从此开始摄影。卡梅隆在怀特岛开设了一个工作室,直至1875年她与丈夫退休前往锡兰(现斯里兰卡)。

简介

朱莉亚·玛格丽特·卡梅隆(Julia Margaret Cameron,1815-1879年),英国摄影师。尤以抓住模特个性的柔焦人物像著称。她拍摄过的著名人物有托马斯·卡莱尔、约翰·赫舍尔爵士、艾伦·特里、阿尔弗雷德·丁尼生。她还拍摄带有寓言或宗教意义的舞台照片,类似拉斐尔前派的画作。

她出生于加尔各答,原名朱莉亚·派特,其父为当地市政官员。当她48岁时,她女儿给了她一台相机,从此开始摄影。卡梅隆在怀特岛开设了一个工作室,直至1875年她与丈夫退休前往锡兰(现称斯里兰卡)。

生平

卡梅隆卡梅隆夫人自23岁起,就随同丈夫在印度加尔各答生活居住。她抚养自己的六个孩子,还领养了五个孩子,同时热衷于慈善事业,从事德文小说翻译和写散文。 1848年她随丈夫退休回到英国,而后定居在怀特岛,直到六十岁时离开了她的“玻璃屋”——那座她拍摄了无数名人肖像的摄影工作室。享年六十四岁。

当我们谈论摄影史上杰出的女摄影家卡梅隆(Julia Margaret Cameron 1815-1879)时,必须把思考的时空回溯到1851年,即138年前摄影术诞生仅仅12年的时候。那时,司各特-阿切尔(Scott Archer)发明的湿版照相法一般需要五分钟进行摄影曝光,而且拍摄时,要把刚刚涂布好的玻璃感光版用胶棉保持湿度,要是干了,感光版也就作废了。这就是摄影史上的所谓“湿片时代”。卡梅隆正是采取这一照相术进行摄影创作的。

传记作家格拉翰(Janet Graham)为这位早期摄影史上伟大的女摄影家卡梅隆所写的传记是这样开篇的:“1860年夏天,到英国怀特岛度假的人,常会在淡水湾散步时,遇见卡梅隆这位奇人而大吃一惊。她是个矮胖的中年妇人,脸上、手上、鲜红天鹅绒的衣服上,都沾满刺鼻的显影液黑斑点。她会突然从花丛背后伸出头来,用沙哑的声音命令:请进,来个仪容不朽吧!”

摄影历程

朱丽亚·玛格丽特·卡梅隆作品1863年,卡梅隆夫人48岁时,收到一架相机。她在《玻璃屋手记》中写道:“我的第一部相机是我的女儿及女婿送给我的,他们希望它能帮助我打发在淡水湾独居的日子。这个具有纪念性的礼物,越来越激起我内心原有对美的爱好。从第一刻起,我即小心翼翼、满有感情地调弄着镜头焦距。它在我手中,已经变成一个有生命的东西,具有声音、记忆及创造力。”这位老妇人用这件消遣品,拍摄出了史无前例的优秀人像作品,为摄影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她把家中放煤的屋子改成暗室;把装有玻璃窗的养鸡棚改成摄影间。由于她本人有很好的艺术修养,一旦得以通过摄影艺术进行创作,很自然地就有不同凡响的结果。

人物肖像是摄影诞生以后,从传统绘画艺术中“夺”过来的一种艺术样式。尽管有人一再指责“照相只能形似”,但人像摄影家们的创造,打破了这一偏见。卡梅隆夫人开创的具有“摄魂”魅力的人像摄影,不容置疑地证实了肖像摄影完全达到甚至超过肖像绘画。卡梅隆夫人对人物性格有敏锐的观察力,她不仅掌握人物外形的特征,同时还把其内在的性格拍出来。她这种通过人物外形表象而进入到心灵底层的探索,几乎是一种天赋。她是以“特写镜头”表现人物的开创者。卡梅隆在其《玻璃屋手记》中写道:“当我的照相机前站着这样一位人物时,我的全副精力都落在怎样忠实地纪录被摄者的内在神韵,以及他的外在容貌……这样摄得的照片,其状当如一位祈祷者的化身”。卡梅隆夫人在为她的对象摄影时,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对被摄者的观察、认识、感受和理解,洞察人物内心深处的机微。特别是她对自己面前的对象有着一种女性或母亲般的挚爱,和对友人的敬重深情。她写道:“我渴望捕捉住所有来到我眼前的美,而这个愿望终于得到实现。它的困难反而增加追求的价值。我从一无所知开始,不知道暗箱放在哪里,该如何对准焦距……我们这个岛上的农人都很好看。男人、女人、少女和小孩,都成了我喜爱的题材,这是所有喜爱我的照片的人所周知的。”(《玻璃屋手记》)她在自己的“手记”中还记下了每一张照片的拍摄经过及发生的趣事。有时因沉醉于喜悦之中,还写成短诗吟咏。她不宣称艺术观和摄影使命,但从其“手记”中却可以感受她对摄影的独有情愫。

卡梅隆在第二年开始把作品送到展览会上去参展。可是,有的作品画面焦点不够清晰,影像有点模糊。这种技术上的“失误”,在当时的英国摄影界是不能接受的。《摄影杂志》甚至用讥讽的口气批评道:“卡梅隆夫人要先学会了使用照相机,也许会拍得好一点”。焦点不清晰,可能有好多原因,事实上,卡梅隆夫人有时是故意选用低质镜头,把人物轮廓照得模糊。她还别出心裁,减少曝光,以便在名人脸部造成戏剧性的效果。卡梅隆所摄《赫舍尔爵士像》,特写的构图、虽老但有神的眼睛、紧闭的双唇、飞起的一头白发和极富特色的眉毛、以及额头深深的皱纹……都表明赫舍尔(J-Herschel)是一位有思想、有性格的人。卡梅隆用强烈的光比,浓重的阴影把赫舍尔的性格特征强化和突出出来,在当时画意摄影盛行的情况下,乃至今天看来,这都是一幅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佳作。据说当时卡梅隆的人像作品,使得画家们感到迷惘,因为她的肖像照片,比画家所画的肖像更能把那个时代人物的真实面孔刻划出来。

然而,这幅精彩的肖像摄影作品,焦点虽不十分清晰,并不影响对这个天文家、发明家也是摄影家的赫舍尔的艺术表现。说明艺术作品根本的、重要的是心灵的产物。我们再从卡梅隆夫人的《手记》中来看看她是怎样对待“焦点”这一摄影的简单技术问题:“我在对焦的时候,当影像在我眼中非常美时,我就不再调整到更清晰的焦点。”显然,她是一位注重直觉,以直觉为出发点的创作者,尤其是她注重人物面孔所浮现的心灵,这才是她唯一要拍摄出来的。卡梅隆夫人在她的玻璃屋里拍摄了十二年人物肖像。当时英国社会的一些名人、科学家、诗人、画家、发明家、预言家应邀到怀特岛的玻璃屋里做客,并留下一张张不朽的影像。其中卡梅隆夫人为赫舍尔爵士拍摄了一本专集,送给了她心仪的前辈。1974年,美国的一位鉴赏家用五万二千英镑购得《赫舍尔影集》,可是英国政府拒绝签发出口证。因为卡梅隆夫人拍摄的这本影集被视为国宝。于是发起了募捐活动,有四千个团体和个人热烈响应,买回了这本影集,珍藏在英国国立画像馆中。

作品评价

摄影首次给人的震动在于它仿佛从时间长河中独立出某个空间来。一张1872年的相片,早期摄影大师朱丽亚·玛格丽特·卡梅隆的作品,即使在今天,照片里的年轻女子看起来依旧时髦:长发以及盘绕在身上的枝叶使她看起来像是神话中的水泽仙女。

卡梅隆说:“我曾渴望捕捉印入眼帘的一切美,这一渴求最终得到了满足。”早期的摄影家们(多数也是业余的)期待的理想照片仍是某种美的写照,就像是一个美的女郎,或者一次壮观的日落。惠特曼则满怀激情地宣告,“我毫不怀疑这个世界的崇高和美就蕴涵在这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我毫不怀疑在琐事、昆虫、凡人、奴隶、侏儒、莠草、废弃的垃圾中有着远比我想象的多很多的崇高和美……”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22:2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