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朱方旦 |
释义 | 朱方旦(?—1682),清康熙时湖北汉阳人,号尔枚,自称二眉道人,名医,自幼攻读经史,又苦练气功,皆有所得。以修炼为名,广招党羽,秘密刻书,自称圣贤。曾入大将军勒尔锦幕府。后游历江浙各地。康熙二十一年(1682)以“诡立邪说,煽惑愚民”罪被捕处死。 李光地《榕树语录.二十道释》记载:京官史子修的妻子卧病三载,药石罔效。该官员便慕名去请朱方旦为其妻诊治。朱方旦道:“不须我的形去,而是神去,病者自知。”当夜,朱方旦在寓所发功,至次日凌晨,京官之妻果然痊愈。一时间,朝野上下风传朱方旦能预知未来,神得不得了,玄得了不得。在湖广一带广收门徒,以气功、符水为人治病,地方官吏和平民百姓奉若神明,聚集待医者的“粉丝”日以千计。 不久,湖广巡抚董国兴以朱方旦左道惑众劾奏,将朱方旦逮往北京。解送时,前来告别辞行者尚有数百人。朱方旦信誓旦旦云自己不日将回,众人将信将疑。朱方旦到京后刑部议以妖术惑人罪拟斩首,押入大牢。恰巧当时正是康熙帝祖母太皇太后博尔济吉特六十寿辰,朝延颁布大赦恩诏。由于朱方旦并无煽动叛逆诽谤当朝的言行,朱方旦理所应当在赦免之列。据王应奎《柳南随笔》记载,朱方旦被释后,还受到康熙帝的召见,因“言事皆奇验”,康熙命他住在内城,待之如上宾。更奇的是,时北京城裕亲王福全妃难产,福全求朱方旦诊治。不料,朱却携福全之手走进另一殿堂静坐,用“意念”发功助王妃安全分娩。再次轰动了京师。 朱方旦返回湖广后不久,吴三桂于康熙十二年在云南反叛,康熙帝恐其被吴三桂罗致而去,对朝延不利;于是驿召他进京询问时局发展,朱答以“再等二三年,情形定有变化。我受本朝的大恩,决不敢背负。”获康熙更加礼遇。当时原湖广巡抚董国兴解任在京,见朱方旦受如此宠待,害怕他会借前嫌报复,竟忧郁成疾。朱方旦闻讯去探望,并用无根水一杯,以朱笔在水面上画符,董国兴一服后即全愈。 朱方旦声名大噪的同时,一些地方大员也对他也顶礼膜拜,奉若神明。如康熙十三年,进讨吴三桂叛军的宁南靖寇大将军顺承郡王勒尔锦由于指挥失误,退守荆州之机,就常找朱方旦问卜战机,猜测局势发展趋向,并赠其“圣人里”、“圣人堂”匾额。巡抚张朝珍也认为“朱方旦果一奇异神人”,赠给“圣教帝师”匾额。“超男”朱方旦到达事业辉煌的顶峰。康熙帝闻听此事,十分可笑恼怒,当即谕旨:“军机大事,万不可听其蛊惑”。及时制止了这股热衷崇拜朱方旦的浪潮。 事后,朱方旦退避而漫游,从湖广到江浙,沿途接受信徒们的朝拜,好不威风。但他考虑到演讲的能力毕竟有限,而“著书则可以垂之后世,传之海内”。于是,此后几年,朱方旦埋首著书立说,先后写出了《中补说》与《中质秘书》两部书,并加以刊刻广为传布,公然向当时的传统观点——理学提出挑战。朱方旦从运气坐功的实践中,提出意念、思想、记忆藏在人的脑子里,并从那里释放出来的观点,引起了朝廷大臣的关注,如明史纂修官汪懋麟、大学士熊赐履、侍读学士王鸿绪等,他们认为东汉的张角、元代的刘福通,便是利用为人治病发展信徒,直至聚众造反的,由此推断朱方旦是“阳托修炼之名,阴挟欺世之术”,“摇惑民心”,对此决不可放任自流。 其实康熙帝最初并没把朱方旦所谓能预知未来一事放在心上,但随着朱方旦及其信徒的甚嚣尘上,尤其是发生过顺承郡王勒尔锦事件,康熙帝早就对朱方旦反感不满了,于是,康熙帝决定解决朱方旦的问题。 康熙二十年(1681年),翰林院编修王鸿绪看到朱方旦的著述后,立刻跳出来参劾朱方旦,说他这是“诡立邪说,妄言休咎,煽惑愚民,诬罔悖逆”,并认定朱方旦犯有“诬罔君上,悖逆圣道,摇惑民心”三大罪行。基于维护封建文化专制、稳固天朝道统的忠心和安定四海人心的“责任”,王鸿绪奏请康熙皇帝按大清法律严处朱方旦。还有几个满汉大学士如明珠、李蔚之流,也认为朱方旦“悖逆招摇,妖言惑众”。更有甚者,那个明珠还强烈要求:“凡是收藏朱方旦书籍的人,也要严惩不贷。”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六日,九卿詹事科道等议复:经湖广巡抚王新命审实具题,朱方旦应立斩,顾齐弘、陆光旭、瞿风彩甘称弟子,造刻邪书,传播中外,俱应斩监候。康熙于是下旨将朱方旦严拿追究。结果朱方旦被斩,弟子陆光旭、翟凤彩、顾齐宏亦被判为斩监秋后处决,并将其著作尽行销毁。 朱光旦写道:“古号为圣贤者,安知中道?中道在我山根之上,两眉之间。”所谓“中道”,指的是人的意念、记忆,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意识;头脑是人体思维最重要的部分,称为山根,亦即思维中枢。他认为:“中道在山根之上,两眉之间。”就是说意识是在脑子里面的,意念存在于脑。这是朱方旦在多年的行医实践中悟出来的一个朴素的科学结论。 “ 脑”才是思维中枢,而不是传统医学认定的“心”!此说一出,闻者无不惊讶,社会为之震动。儒生、官吏们,议论纷纷,大张挞伐;医学界也是人云亦云,莫衷一是。“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孟子·告子》)自古以来,人们都认为心是人的思维器官,所以把思维器官、思想感情等都归结于心及心的功能。“头脑是思维中枢”之论,岂不是与祖宗之法、天朝之制、传统之训背道而驰?否定“心之官”即心的功能,岂非妖言怪论、异端邪说、大逆不道?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