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党的工作作风
释义

概述

党的工作作风,是指党组织和党员个人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党的工作作风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其本质反映的是党性和世界观。

工作作风是人们在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行为特点,是贯穿于工作过程中的一贯风格。党的群众路线,也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工作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也是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工作作风说到底是一个世界观问题,是世界观的外在表现形式。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建设,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党的工作作风

是和它的正确的工作作风分不开的。什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工作作风呢?毛泽东同志在一九四五年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说:“我们的党从它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为基础的党,这是因为这个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最正确最革命的科学思想的结晶。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产生了新民主主义的整个历史阶段。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之下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地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当然,我们党的这种工作作风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最重要的是密切联系群众,同群众商量办事的作风。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在工作上,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充分走群众路线。党在一切工作中,不搞命令主义,也不搞尾巴主义,因为这些都是脱离群众和不相信群众的表现。在党内也要充分发扬民主,允许党员发表不同意见,对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在这个基础上,实行高度的集中,这才是好的工作作风,是无产阶级政党应有的马克思主义的工作作风。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当在自己的言论和行动中努力实践党的马克思主义的工作作风,遇事同群众商量,依靠群众,决不能我行我素,独断专行,不能对群众指手划脚,称王称霸。党和党员应有的工作作风,还包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办事认真、埋头苦干,处事果断、雷厉风行,一抓到底、善始善终,等等。

历史演变

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都十分注意党的工作作风建设。当前,党的工作作风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成为党的工作作风建设的痼疾,其产生根源一方面是由于党员干部思想上态度上的不端正,另一方面主要是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那种以行政命令为主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的影响。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努力培育适应新的时代特征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的工作作风,已经成为各级领导非常迫切的任务。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要“着力解决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要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解决工作作风这种外在的形象问题,首先必须从内在决定因素入手。最根本的是必须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和世界观建设。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其次,必须搞好与工作作风建设相配套的体制改革。这就需要建立新的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干部制度尤其是干部任命制度和考核制度,健全和完善干部的监督机制。

面向新世纪党的工作作风建设

一、工作作风建设的时代特征

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那种以行政命令为主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是产生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主要根源,而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已经成为党的工作作风建设的痼疾。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和“四个多样化”的时代特征,努力培育新的工作作风,已经成为各级领导非常迫切的任务。

1、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的形势,迫切要求我们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并加强与之相适应的工作作风建设。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与之相适应,我们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逐步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改变过去单靠行政命令和行政手段,包揽一切、直接管理的方式,学会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同时,我国加入WTO之后,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管理经济和规范政府的行为已成为必然。而我国的一些行政管理方式或行政法规与WTO的规则已不适应,如果再继续实行.就无法实现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在现实生活中,也确有一些领导干部感到“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这就要求我党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适应国际惯例和WTO的规则,加快调整行政职能和行政程序,努力提高各项工作的透明度,在经济工作、管理工作中采取符合经济规律和国际惯例的方式和方法;转变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提高党和政府对市场的驾驭能力,增强党和政府对社会的控制力,使党对经济的管理由过去的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党政分开、政事分开、政企分开,逐步理顺关系,规范职能,实现党政领导方式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2、信息网络化的发展,迫切要求我们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并加强与之相适应的工作作风建设。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发展迅猛。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大时空、多样化、快速度、高效率的特点,必然要求党和政府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与之相适应。党和政府一方面要善于运用网络技术获得各种信息,研究各种情况,指导各项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要注意研究和应对信息网络化对我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国家主权和文化建设的挑战,注意信息网络化的安全问题,增强党和政府对社会各方面的控制力。

3、“四个多样化”的日益深化,迫切要求我们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并加强与之相适应的工作作风建设。受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影响,尤其是受我国加入WTO和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影响,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和就业岗位、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这就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党必须克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工作作风。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扎下去、沉下去,不要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要真抓实干、创新巧干,不要弄虚作假、投机取巧;要深入群众、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珍惜民力,不要贪图虚名、追名逐利、哗众取宠。只有这样,才能使党在新世纪和新形势下,切实加强自身建设,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的新考验。

二、工作作风建设的思想指导

党的工作作风,是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在党组织和党员个人的工作作风中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它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其本质反映的是党性和世界观。江泽民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赋予党的性质、宗旨、任务以新的时代内涵。要解决工作作风这种外在的形象问题,必须从内在决定因素入手,而“三个代表”的思想,正是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包括工作作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三个代表”的核心是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此相适应,党的工作作风建设的核心也是解决党与群众的关系问题,即要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抓住这个核心,是解决工作作风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的根本。形式主义的诸多表现,不管是唯书唯上、照抄照转、工作漂浮、虚报浮夸,还是例行公事、作表面文章,都与脱离群众的实际、没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有关。至于官僚主义的诸多表现,不管是高高在上、推诿扯皮,还是颐指气使、作风粗暴,甚至贪污腐败、蜕化变质,都以脱离群众、当官做老爷为特征,不仅是与人民群众感情上的疏远,而且是与人民群众利益相背、不能代表甚至违背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以“三个代表”为指导的党的工作作风建设,必须抓住密切联系群众这个核心。

要密切联系群众,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要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反对“领导高明论”。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反对以权谋私。坚持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反对片面对上负责,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要坚持党要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的观点,反对个人英雄主义、主观武断的瞎指挥,同时反对对群众自发行为的盲目崇拜。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不仅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而且在领导方法、工作方法上要注意集中民智,倾听群众的呼声。在工作作风上体现密切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密切联系群众,最根本的是要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没有为群众谋利益的诚心,只抓表面作风,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作风问题的。而要为群众谋利益,就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特别是对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的群众,要格外关注,重点帮助,那种只作表面文章,或只想着个人升官发财的人,是与“三个代表”的要求绝对不相容的。要时刻关注着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急、所需,把这些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不能只考虑上级文件、领导人讲话,不能满足于例行公事、照本宣科,要注重实效,要以群众的满意度作为决定我们工作取舍、衡量工作成败的尺度。这是能否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最根本、最集中、最直接的标志,也是检验工作作风状况的根本标尺。

三、工作作风建设体制改革与之配套

1、必须解决领导体制问题。领导体制方面的主要问题是两个方面。一是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的基本特点主要表现在:在党政关系上,权力过分集中于党的机关;在上下级机关关系上,权力过分集中于上级;在个人与集体关系上,权力过分集中于党政机关的主要负责人。“少数有权人负担过重,必然造成官僚主义”。二是机构臃肿、职能交叉、部门林立、层次重叠。周恩来同志早在1963年就已注意到了这一弊端,他说:“凡是机关大而人多的地方,必定要出官僚主义,这几乎成为规律了,那里的领导人即使精明强干,也会有官僚主义,因为那个机关本来不需要那么大,机构搞得那么臃肿,一定会有很多人不办事情,吵吵嚷嚷,很多事情在那里兜圈子,办不出去。”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解决党政职能分开的问题,使党的领导真正成为思想领导、组织领导、政治领导,千方百计保证国家各级政府机关和其他组织充分有效地行使自己的职权,而不应事事干预和包办代替。要合理配置权力,使其适当分散与平衡,形成上下级之间、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相互制约的机制,以避免权力的过分集中。同时,应精简机构,明确职责,形成精简、高效的管理机关,以避免推诿扯皮造成的官僚主义。

2、必须解决工作机制问题。工作机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少严格的行政法规和个人负责制。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我们党政机构以及各种企业、事业领导机构中,长期缺少严格的从上而下的行政法规和个人负责制,缺少对于每个人的职责权限的严格明确的规定,以至事无大小,往往无章可循,绝大多数人往往不能独立负责地处理他所应当处理的问题,只好成天忙于请示报告,批转文件。”因此,在机构改革的同时,必须制定严格的行政法规,明确每一个岗位的职责,建立明确的工作机制。使每一个岗位的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如何做,哪些是自己应负责的,哪些是应该请示汇报的。总之,应避免因无章可循、职责不清而引发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工作作风。

3、必须解决干部制度问题。干部制度的主要问题是任命制,这是引发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重要体制根源。干部的权力由谁授予,他就对谁负责,这是非常自然的。现在我们的领导干部的产生,大多实行的是任命制。有的虽然也有民主推荐、民主选举、民意测验等过程,但真正起作用的是上级领导,是上级组织部门,特别是一把手的作用,至关重要。这种以任命制为主的干部制度,造成了上下两种约束力的不对称:对上负责是强制性的,因为有组织任免的压力;而对下负责是软约束的,它只有良心的依托。这种一头硬、一头软的状况,这种干部制度运行机制的不闭合性,必然造成干部行为的失范,欺上瞒下、弄虚作假、对上唯唯诺诺、对下颐指气使、作风粗暴、横行霸道等各种形式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由此而生。因此,要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落实群众对干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积极推进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措施;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完善干部考核制度和办法。

4、干部的考核制度,也直接影响着干部的工作作风状况。我们现行的干部考核制度有几方面的缺陷:一是考核制度不完善。现行的体制是单纯由组织部门对干部的政绩进行考核。而组织部门的同志不可能对方方面面的工作都熟悉,同时,参加谈话的人员水平也会高低不一、角度各异。这就会造成一些领导干部只注意与组织部门的个别人搞好关系,或者怕一些人说三道四而当和事老,不敢大胆开展工作;宁可工作无进展,也不会因为工作而去得罪人。二是对干部的考核指标体系不完善。如指标体系不全面,只有反映现实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指标,而没有反映长远发展情况的指标。这就导致一些人片面追求近期利益,忽视长远利益和发展后劲,甚至在数字上做文章。三是缺少对干部的跟踪考核和奖惩。这是造成一些人只顾在任时的“辉煌”的一个重要体制原因。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改进干部考察制度。如对于干部的基本素质,由组织部门通过走群众路线的方式进行考察,而对于干部的政绩,要组织专家进行考察,以确保考察的真实性。要完善干部的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干部的跟踪考核和奖惩机制,使干部的考核,从横向上尽量全面地反映干部的工作实绩,从纵向上能历史地反映干部的工作实绩,从考核制度上杜绝形式主义、急功近利行为的蔓延。

5、必须健全和完善干部的监督机制。干部监督机制的薄弱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猖獗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人之所以敢于并能够弄虚作假、急功近利、搞花架子、作表面文章,之所以敢于并能够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当官做老爷,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监督不到位。因此,健全和完善干部的监督机制,是解决于部工作作风的根本措施之一。

6、干部监督,分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党内监督主要是政治监督、纪律监督、权力监督和作风监督。为完成党内四大方面的监督,我们党形成了以代表制度、领导制度、纪检制度、组织制度和信访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监督制度体系。要加强党内监督,关键是在以上制度的落实和实施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和细化的问题。

7、外部监督是一种重要的外部压力,强有力的体制外监督是推动体制内自我监督的基本力量。因此,健全和完善干部的监督机制,重点是健全和完善党外监督。一是立法机关与司法机关的法制监督。我国的立法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而司法机关包括法院和检察院两部分。它们都代表着国家的法制力量,这些机关对共产党都具有监督的权力和责任,正所谓“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二是人民政协与民主党派的协商监督。三是人民群众与社会团体的社会监督。四是传播媒介的舆论监督。要加强党外监督,还要使之与党内监督相结合,惟有如此,才能形成强有力的制约作用。

四、加强党风建设、促进和谐社会的措施

第一,制度的建设和创新是党风建设的根本方法

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制度建设对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要通过“不断加强党内制度体系的先进性建设,逐步实现党的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工作机制的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 [2]。

首先,大力推进政治文明建设、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道路上,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为党的作风建设扫清障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政治体制改革始终裹足不前,公民的政治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对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要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党员干部作风监督机制,加强党内民主,健全民主集中制。我们应对作风良好的党员干部给予应有的奖励,对作风不正的干部依法惩处。制度建设的根本目标要求我们不仅要根据事实建立有效的机制,而且要把制度落到实处,不能成为一纸空文,这主要依赖有效的监督机制。

其次,发扬中国共产党重视制度建设的优良传统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具有重视制度建设的优良传统。但从总体上看,党的制度体系还不完善。如党内监督机制不健全,导致有些干部违法乱纪、作风不良行为,特别是在长期的执政条件下少数党员经不住考验,理想信念动摇,一些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扭曲、作风不正,都与党的制度不健全有关。因此我们要始终如一地抓好党的制度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障。党的制度建设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解决现实制度弊端,及时填补制度空白、完善不合理制度,通过创新决策机制、协调机制、监督机制、用人机制,保持共产党员的优良作风,提高执政能力,保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顺利向前推进。

历史的实践证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关键在于建立健全一整套制度,使党的各级组织对党员干部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始终使党保持优良的作风,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第二,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

众所周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只能停留在口头上。因此,党风建设不但要健全党内监督机制,而且不能忽视社会舆论的重大作用。

在我国,政府、媒体和公众之间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党和国家努力扩大公众媒体监督渠道,而媒体能将党员的作风快速传递至公众,让公众认识党员形象,又能代表公众监督政府的权力运作,防止政府权力的滥用、错用、不用,这样实现了对权力的制约,约束了党员干部的不正之风。因此,鼓励媒体的舆论监督,就成为扩大公众政治参与渠道的重要方面,成为监督党员作风的重要手段。

第三,提升党员素质,激发精神活力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提高党员素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中国共产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提升党员的素质、激发党员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活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从和谐社会的内涵来看,实现人的自身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意。加强党员素质建设首先将实现共产党自身的和谐,再通过共产党员的示范,影响群众使之达到党群和谐、干群和谐,从而实现整个社会中人与人的和谐,。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是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来实现。有了正确的方针政策,要靠全体党员的具体工作来落实。党的执政地位是由全体高素质党员保证的,只有不断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党员服务群众的意识,才能进一步密切党和群众的关系。通过党员在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来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

党的工作作风宗旨

党的作风宗旨体现

党的作风体现党的宗旨,关系事业兴衰。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领导干部肩负着重要责任。总结历史经验,结合当前形势,领导干部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应注重念好“六字诀”。

以学为先,把勤奋学习作为成事之基。

学习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提高自身素质的基本途径。当今时代,新的东西层出不穷,要求我们每一个人加强学习、终身学习。领导干部更应增强学习的责任感、紧迫感和自觉性,坚持“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实践中走在前列,通过学习提高能力素质,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以干为重,把干事创业作为人生追求。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一个人只有实干,才能推动事业发展,才能实现人生价值。领导干部的职责就是干事创业、为民造福。所以,领导干部应始终坚持把干事创业作为一种使命、一种追求,真正把心思和精力放到抓改革、促发展上,决不当口头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在真抓实干中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以实为要,把务求实效作为工作要求。

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只有工作不断取得实效,才能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为此,应带着对人民群众的真情实感,本着科学求实的态度,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认真抓好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用实际行动取信于民、造福于民。

以廉为荣,把清正廉洁作为基本操守

公生明,廉生威。能不能保持清正廉洁,不仅关系领导工作成效,而且关系党的形象威信。我国清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林则徐有言:观操守,在利害时;观精力,在饥疲时;观度量,在喜怒时;观存养,在纷华时;观镇定,在震惊时。领导干部应始终坚持加强党性修养,以廉为荣、以贪为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努力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以贤为尺,把德才兼备作为用人标准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选人用人是领导干部职责的重中之重。在这个问题上,应认真贯彻党的干部路线,坚持选贤任能,以实绩评价干部,凭民意鉴别干部,论德才选拔干部,切实从事业和工作需要出发选拔优秀人才。通过正确的用人导向,规范和引导干部行为,充分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以诚为本,把从我做起作为行为准则

俗话说,群雁高飞,功在头雁。转变作风,关键在于领导带头。领导干部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一定要从我做起,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做到的、要求基层做到的、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要求领导班子成员做到的,“一把手”要首先做到,努力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的良好局面。

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考验。随着冷战结束、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国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曲折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各种思潮相互激荡,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进行渗透和破坏活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党的队伍状况发生重大变化,新党员大幅度的增加,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断进行,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这些深刻变化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党要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就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围绕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样,党就能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并坚持发扬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优良作风。这是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千锤百炼更坚强的重要原因。

现在,党的作风总的是好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了一系列符合我国国情和人民利益的大政方针,党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广大党员积极投身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立足国情、面向世界,锐意改革、致力发展,发扬民主、依法办事,给作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同广大党员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挥忘我奋斗和无私奉献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密不可分的。

党的作风方面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在一些地方、部门和领导干部中,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滋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盛行,弄虚作假、虚报浮夸严重,独断专行、软弱涣散问题突出,以权谋私、贪图享乐现象蔓延。这些问题,归根到底都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其消极影响和后果不可低估。历史和现实一再告诉我们,执政党不注重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就会损害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甚至失去民心,丧失政权。

对党的作风状况要有清醒的全面的估计,看不到主流,悲观失望,是错误的;看不到问题的严重性,丧失警惕,不下大气力加紧解决,是危险的。

党的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其复杂而深刻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党长期执政,党内一些人产生了脱离群众、固步自封等倾向。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许多方面的制度还不完善。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封建残余思想侵蚀着党的队伍。有的地方和部门治党不严,思想政治建设和组织建设抓得不紧,管理和监督不力。一些党员干部放松世界观改造,理想信念动摇,革命意志衰退,经受不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党的作风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

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全党同志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迫切需要,是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全党要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在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的同时,把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抓紧抓好。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6:2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