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株洲恐龙地质公园 |
释义 | 公园简介株洲恐龙地质公园,具体为:第一期在遗迹原址约70亩用地上建设独立的“株洲恐龙博物馆”;第二期建设古生物地质博物馆、恐龙和地质科研科普与学术交流基地、恐龙动漫影视基地和娱乐休闲基地,最后形成“一园两馆三基地”,成为株洲又一个旅游目的地。株洲恐龙地质公园的建设将进一步彰显株洲形象,提升株洲影响力。 2012年年株洲市两会,《将株洲恐龙园建设列为2012年重点建设项目》成为今年政协“一号提案”。提案建议,未来可以将恐龙园打造成综合性地质公园,即株洲恐龙地质公园。 发现历程2008年6月,随着株洲市天元区东湖学校建设工地上的一声巨响,施工人员在现场发现大量黑色不明硬块。随后,先后有国家、省地质古生物专家16人共40多次到现场进行实地考察,认定工地下掩埋着上亿年前的巨大恐龙化石群,范围达到了一万平方米,化石层厚度达到13米,采集到化石226块,而且相对集中。经考证,这些化石为蜥脚龙、鸭嘴龙、虚骨龙、霸王龙、似鸟龙、鸟臀类等种类丰富的晚白垩纪恐龙化石遗迹,在国内外均属罕见。 考古专家称,株洲市恐龙化石的发现对研究、证明地球中新代由恐龙灭绝到人类的生命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有关专家一致认为这是“意外的发现,巨大的财富”。建议在此建一座全球唯一的城市恐龙博物馆。去年l2月,株洲市政协委员汤树林着手撰写提案,希望加快株洲恐龙地质公园建设。目前,株洲市国土资源局多次邀请国土资源部、中科院、省国土资源厅等部门的专家到实地考察,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恐龙遗迹保护和恐龙公园建设工作。同时,有关方面也拿出了关于建设株洲恐龙地质公园的投资方案。 化石档案株洲恐龙遗迹及化石档案: 地点:株洲市天元区戴家坪组地层(东湖学校工地) 发现时间:2008年6月,工地爆破中,陆续出现疑似恐龙化石,专家实地考察后确定为恐龙化石。 化石层面厚度:现已确定有9个岩石层共13米厚,其中6层有恐龙化石。 已采集化石数量:226块,还有100多块略碎的化石暂时不能鉴定。这些化石现存于株洲市文化园内的株洲博物馆和株洲市国土资源局。 特点:化石数量和种类十分丰富,在华南地区首屈一指。 恐龙类群(至少4类5种恐龙):蜥脚类恐龙、小型进步虚谷恐龙(兽脚类)、棘龙类(兽脚类)以及进步鸭嘴龙类。化石经初步鉴定计有蜥脚龙、鸭嘴龙、虚骨龙、霸王龙、似鸟龙等五种恐龙。年代:反映了东亚地区上白垩统恐龙生物群的总体特征,因此该套地层的时代应该属于晚白垩世;鉴于鸭嘴龙亚科相关类群以及棘龙类化石的存在,地层的时代可以被限定在晚三冬期至坎帕期;这一推断还有待微体古生物学和年代地层学相关研究的进一步验证。 成因: 异地埋藏,通过地球运动演变而来,可能是流水冲来。 科学价值:这是湘江流域第一次发现恐龙化石,对湘江流域乃至湖南地区古地质、古气候、古生态的演变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社会意义:若适当定位,以恐龙遗址带动旅游和科普,今后或成为株洲的另一张城市名片。 所发现的化石都已进行了收藏和造册,工地也于2008年停工。专家建议对恐龙化石进行比较细致的整理和维护,以便于获得更多的形态学信息用于日后的科学研究工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