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株林河起义 |
释义 | 1930年4月19日,在中共湖北薪春县委的组织领导下,株林河地区首次举行了农民武装起义。 1928年春夏之交,中共蕲春特别支部建立后,即在株林河地区恢复、重建和发展党的组织。 1929年4月,中共蕲春特别支部召开了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了积极发展党的组织;加强地下活动,开展“三杀四抗”斗争;筹款购买枪支弹药;派人打入民团,相机夺取枪械,准备武装起义等四项计划。是年9月,中共蕲春县委成立,张觉仁任书记,汪晚峰等8人为委员。 中共蕲春县委鉴于株林河地区共产党组织较强,群众基础好,而反动武装只驻一队团防,仅20余人,18条步枪和1支短枪等情况,决定在株林河发动武装起义。夺取团防枪支,推动全县的武装起义。为此,县委作了精心的部署:一是派中共党员张天佑打入株林河民团,掌握情况,作好内应(1930年初,张天佑当了民团团总,为后来的起义提供了准确的情报)。二是县委书记,张觉仁亲赴广济,请鄂东游击队支援。三是由汪晚峰组织附近4个党支部的青壮年党员,秘密准备土铳、刀矛。 4月18日,张觉仁在叶家湾召开起义骨干会议。决定:张天佑以团总身份采取内应措施,起义队伍分成3路先包围,后袭击,坚决消灭民团。 4月19日,3路起义队伍约七八十人,按计划从叶家湾向团防驻地——株林河老街头陈氏祖祠急进。张觉仁率刀矛队从株林河上游涉河,由上向下压,汪晚峰率土铳队从下首过河,侧翼包围,潘栋铭率20余名鄂东游击队员从街上过桥,担任正面主攻。由于情报准确,行动保密、迅速,当3路起义队伍对团防驻地实施包围时,大部分团丁还在街上闲逛,枪支弹药都挂在墙壁上。此时,潘栋铭率领游击队员潜往民团驻地门首,出其不意地打死了守门哨兵,游击队员迅猛冲进陈氏祠堂,取下挂在墙上的全部枪支弹药,团丁束手就擒。在街上闲逛的团丁闻讯四散逃命。 起义胜利后,县委立即挑选30余名起义骨干,组建了蕲春具游击大队,由潘栋铭任大队长,汪少斌任副大队长。此后,武装斗争便在全县各地相继开展起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