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周总理你在哪里 |
释义 | 原文《周总理,你在哪里》 作者:柯岩 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 你在哪里呵,你在哪里? 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 ———你的人民想念你! 我们对着高山喊: 周总理——— 山谷回音: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革命征途千万里, 他大步前进不停息。” 我们对着大地喊: 周总理——— 大地轰鸣: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 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我们对着森林喊: 周总理——— 松涛阵阵: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宿营地去上篝火红呵, 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我们对着大海喊: 周总理——— 海浪声声: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 他亲手给披的大衣……” 我们找遍整个世界, 呵,总理, 你在革命需要的每一个地方, 辽阔大地 到处是你深深的足迹。 我们回到祖国的心脏, 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 周—总—理— 广场回答: “呵,轻些呵,轻些, 他正在中南海接见外宾, 他正在政治局出席会议……” 总理呵,我们的好总理! 你就在这里呵,就在这里。 ———在这里,在这里, 在这里…… 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在一起,在一起, 在一起…… 你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 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 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 想念你呵> 想念你> 想> 念> 你…… 教学方案教学目标 :1.学习周总理与人民心连心,为革命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丰功伟绩 2.学习朗诵技巧,体会亿万人民无限怀念周总理的深厚感情 3.欣赏本诗巧妙的构思:询问—呼唤寻找—回答 4.欣赏本诗拟人、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巧妙的构思;怀念周总理的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 :高山、大海、森林、大地形象的理解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 导语 :(投影总理头像,放音乐) 大家知道吗?中国的1976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1976年1月8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1976年7月6日,朱德总司令溘然逝去;1976年9月9日,伟大领袖毛主席也永远的离我们而去。三位伟人的去世,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使全国人民沉浸在悲痛的阴影之中。山河含泪,草木肃然,日月同悲…… 特别是周总理的去世,联合国总部破格降半旗致哀。这在联合国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其他国家元首逝世,没有人能得到这样的待遇,许多国家的外交官为此忿忿不平,并向联合国总部提出质疑。当面回答质问的是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他只讲了一分钟,便让所有激愤的外交官哑口无言,心悦诚服,接着,还报以热烈的掌声。他是这样回答的:“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降半旗,这个决定是我做的。原因有二:一是中国是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富多得不计其数,但是她的总理周恩来没有一分钱的存款;二是中国有十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可是她的总理周恩来没有一个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要是能够做到其中一条,在他逝世的时候联合国总部将照样为他降半旗。” 的确,周总理以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光辉照人的形象,赢得海内外人民的尊敬和爱戴。今天就让我们怀着深情,再次缅怀周总理的丰功伟绩,一起欣赏女诗人柯岩的抒情诗《周总理,你在哪里》。 二. 放录音,同学们感受本诗的感情基调,并用笔标出每小节的语调变化 明确:本诗是怀念诗,故感情基调应是深沉缓慢。 以第一小节为例,其语调是:↗↘↗↘ 三. 提问:周总理,到底在哪里?用诗中一句话概括 明确:周总理,永远居住在人们心里 (周总理虽然与世长辞,就连他的骨灰也撒在了茫茫的大海,但他的伟大形象如昆仑巍峨挺立,他的革命精神似长江奔流不息,人民永远不会把他忘记) 四. 同学们一起朗读首尾两小节:询问——回答 1. 订正:①“呵”的读音 a. he:一气呵成 b. a:里(ya)呵 红(na)呵 ②“——”的用法 a.—你的人民(表解释) b.周—总—理(表声音延长) c.—在这里,在这里(表回音,应减弱) 2. 首尾两节通过问与答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抒发了亿万人民对周总理的敬爱,怀念之情。 五.(既然答案只有一句话,可为什么中间又写了那么多小节呢?它们表达了什么内容)学生齐读第二部分 提问:1.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哪些画面? ——高山,大地,森林,大海,天安门广场(放图片) 2.这些事物又可以联系到周总理的哪些动人场面? ——革命一生、关心农业、关心工业、关心国防、日理万机(放图片) (的确,周总理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工业、农业、国防……各行各业都有他的丰功伟绩,大事、小事、外事、内事,事事操劳,他和人民同甘苦,共命运) 3.体现出周总理的什么精神? ——鞠躬尽瘁为人民 小结:第二部分采用呼唤—寻找的形式,表现出周总理的伟大精神,所以本诗的构思和主题分别是:询问—呼唤寻找—回答;周总理鞠躬尽瘁为人民,人民永远热爱他。 六.学生朗读全诗(带引号的由女生读,首尾齐读,其他由男同学读) 七.谈感受:本诗在修辞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排比:增强了文章气势 反复:强调、深化了感情 拟人:①以雄壮的事物衬托总理伟大的形象,他与天地共存,日月同在。 ②它们是周总理革命一生的见证人 ③寄托了亿万人民对总理的怀念 (山谷回音,松涛阵阵,海浪声声,广场回音) 八.看影片 九.比赛诗朗诵 十.总结归纳评比结果,本课主题构思 十一.布置作业 :继续练习朗读 板书: 构思:询问——呼唤寻找——回答 高山 革命一生 大地 关心农民 在哪里? 森林 关心工人 在人民心里! 大海 关心战士 广场 日理万机 主题:鞠躬尽瘁为人民,人民永远热爱他 爱 周总理————————人民 热爱、怀念 写作背景1976年1月8日,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与世长辞了。他的逝世引起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无限悲痛。——十里长街送总理——1976年4月5日“天安门事件”——1977年1月,在总理逝世一周年的日子里,全国各族人民开展了各种悼念活动,尽情倾诉对总理无限的哀思与深情的怀念。《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感人肺腑的优秀抒情诗就是在这个时候创作出来的。由于它以艺术的形式表达了人民对周总理的深厚感情,抒发了人民的心声,因而很快就传诵开来。 柯岩柯岩(1929.7.14—2011.12.11)女,满族,当代著名作家,女诗人。1949年开始专业创作,已出书50多部。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贺敬之的妻子。是中共十二大代表,全国人大第八、九届代表,中国作家协会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