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周乐生 |
释义 | 周乐生(1914~1941),原名周宝弟。祖籍浙江龙泉,出生于福州。 民国4年(1916)前后,全家移居邵武。不久,又移居建宁。周乐生念过2年私塾,后来又就读于华美小学。小学未毕业辍学,去烟铺做学徒。 17岁时,毛泽东、朱德率红军攻下建宁,周乐生随即积极参加工会工作,担任赤色少年先锋队队长,并将自己的名字由宝弟改为乐生。同年7月,红军撤离建宁,周乐生参加南广建独立团,随部队转移。不久担任团宣传干事。到达瑞金,南广建独立团归红十二军领导,称为红十二军独立团。同年冬,乐生随军出征宁(化)清(流)连(城)一带。次年春到达武平、上杭。民国21年(1932)8月,乐生调任江西军区独立三师政治部宣传科副科长,不久又任该师三团政委,和团长一起率部先后参加江西项山、沙坪和福建上杭白砂、龙岩雁石等地战斗。民国23年(1934)1月,周乐生出席了在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会后进公略步兵学校高级班学习。结业后,任闽赣省军区直属队总支书记。民国23年10月,周乐生任宁化、建宁两县地方武装合编而成的十七团政委。11月,十七、十八团在宁化、清流、归化一带与国民党五十三师交战失利。次年2月,又与国民党三十六师遭遇。四五月间,在与闽赣省军区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十七、十八团向红军粟裕部靠拢。途中,战斗不断,乐生负伤。几经周折,乐生回到建宁养伤。伤愈后到江西临川打工。 抗日战争爆发后,周乐生找到新四军驻南昌办事处。民国27年(1938)春随新四军军部到皖南,参加第一期教导队学习。结业后留教导队任政治教员。民国29年冬,随部分新四军人员向苏北转移,途经苏南,由于新四军新二支队副司令员廖海涛的建议,周乐生被留在苏南工作。“皖南事变”后,新二支队整编为六师十六旅,下辖3个团,周乐生任四十七团政治处主任。时苏南新四军处在日寇、伪军与国民党顽军的夹击中,几乎天天打仗,日日移营。 民国30年(1941)7月四十七团驻地鲤卧滩村和金坛(长滆)县人民政府机关驻地连渎上村突然遭到大批日伪军包围,指战员及地方干部大部突围后,周乐生率后队泅渡过河转移。游至对岸,回头见一警卫员在河心挣扎,周乐生返回抢救,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7岁。解放后追认为烈士。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