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重庆市消防人员殉职纪念碑
释义

基本信息

“重庆市消防人员殉职纪念碑”在中央公园(现为人民公园)内落成。纪念碑坐北向南,为长方形方座圆额石碑,通高7.34米,基座3.4米米。碑额为数颗五星环绕的“消”字篆额。碑体碑座四周均镌有文字。

历史背景

重庆大轰炸,是一段离我们有些久远而又决不能忘却的历史。

发生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第一场以全面胜利而告终的反侵略战争。作为战时首都,重庆是中国战时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中心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同盟国在远东的指挥中心。为此,重庆也成为日军“政略轰炸”和“战略轰炸”的首要目标。据不完全统计,在1938年2月到1943年8月长达5年半的狂轰滥炸中,日机共炸死市民11889人,炸伤14100人,炸毁房屋17608幢。1939年的“五·三”、“五·四”大轰炸,仅5月4日一天,日机就炸死市民3318人,伤1973人,炸毁房屋3803栋,重庆市区几成废墟。

当时,重庆市的建筑物多为木竹结构,日机轰炸时每次都故意投下大量的烧夷弹,使无数繁华市区变成一片火海。而重庆的消防设备又十分简陋,消防器材十分缺乏,全市最初只有六七辆消防车。在轰炸中,自来水管又常常被炸断,这就进一步增加了消防工作的困难。因此,重庆的消防救火工作主要依靠人力。为此,重庆市组成了8000余人的消防队伍,每次日机轰炸后,哪里出现火情,消防队员就以最快的速度奔向那里,冒着生命危险,迅速扑灭大火。“五·三”、“五·四”大轰炸时,由于许多消防措施没有得到贯彻落实,日机轰炸引起大火,造成严重损失。此后,消防工作有了很大改进,除了1940年“八·一九”和“八·二0”大轰炸后因火势太大而没能有效控制外,其它大多数火灾都被消防队员很快扑灭。

在1941年6月3日的《新华日报》上,对当时的消防人员是这样报道的:“敌机滥炸重庆市区,投下巨量之烧夷弹,惟灾情并不惨重,其所以然者,战时消防总队全体人员之英勇服务与有力焉。渠等均来自民间,且大半为义务职,其勇于工作之精神,实值敬佩。盖每次敌机来袭,投弹甫毕,各区消防人员即以最迅速之行动,冒一切危险驶赴灾区从事工作。”重庆消防人员,本着最大的服务精神和牺牲精神,舍生入死,抢救火灾,保护市民生命财产。在重庆大轰炸期间,先后有81位消防人员在灭火时英勇牺牲,其中还有牺牲在“八一九”大轰炸中的消防队队长王海元,小队长徐敬。

建功立碑

为了表彰烈士功绩,抚慰逝者英魂,由重庆市参议会、商会、工会、妇女会等机构,重庆市长张笃伦,各界知名人士胡子昂、唐毅、范众渠、仇秀敷等36人共同发起建立“重庆市消防人员殉职纪念碑”。

1947年8月19日,是重庆市首届消防节,“重庆市消防人员殉职纪念碑”在中央公园(现为人民公园)内落成。纪念碑坐北向南,为长方形方座圆额石碑,通高7.34米,基座3.4米米。碑额为数颗五星环绕的“消”字篆额。碑体碑座四周均镌有文字。碑体正面背面皆镌楷书:“重庆市消防人员殉职纪念碑”;碑体右面楷书“重庆市各界建碑委员会立”;碑体左面镌楷书“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八月十九日立”。碑座正面镌小楷“建重庆市消防人员纪念碑记”一通,碑座右面镌小楷“发起人”碑记一通;碑座左面镌小楷“抗战殉职人员姓名”一通。碑体顶部饰有相同浮雕云纹,四周有麦穗纹。

文物保护

“重庆市消防人员殉职纪念碑”造型庄重、风格凝练。现保存基本完好。1992年由重庆市中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6:3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