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重庆市高校水工建筑物健康诊断技术与设备工程研究中心 |
释义 | 重庆市高校水工建筑物健康诊断技术与设备工程研究中心于2000年开始筹建,2007年经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批准为立项建设的重庆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中心以重庆交通大学为依托,并联合重庆地质仪器厂、重庆市水利电力建筑勘测设计研究院和重庆岩土工程检测中心三家企业共建。 中心概括重庆市高校水工建筑物健康诊断技术与设备工程研究中心是2007年6月经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批准立项建设的首批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之一。工程中心以重庆交通大学为依托,并联合重庆市水利电力建筑勘测设计研究院、重庆地质仪器厂和重庆岩土工程检测中心三家企业,由中心管理委员会和工程技术委员会组成。工程中心下设水工建筑物使用性能模拟及病害机理研究、水工建筑物检测与诊断技术研究、水工建筑物健康评价基本理论与综合评价体系研究、水工建筑物健康诊断与监测预警系统研发等四个研究室、一个成果推广与应用室、七个专业实验室和一个中心办公室。 科学研究中心现有研发技术人员60名,拥有PIV粒子成像测速仪、激光颗粒粒度分析仪、ADV流速仪,小尺度船模试验测试系统、GDS动三轴试验系统、连续面波测试系统、地质雷达测试系统、岩土工程监测系统等各类先进仪器设备119台套,设备总值3316万元。 近年来中心紧密围绕重庆市和西部地区的各类水利水运工程中的水工建筑物的健康诊断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项目、西部交通建设重大项目、省部级科技攻关项目和重点科研项目30余项,承担水工建筑物检测、诊断和质量评定等工程项目50余项,工程技术咨询服务100余项。2000年以来共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共计2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8项;获得国家各类专利10余项,成果被采用55项,部分研究成果已经被列入全市推广计划;研发人员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及学术会议上公开发表论文共计253篇,其中57篇次被三大检索系统(SCI、EI、ISTP)收录;出版专著7部。在水工混凝土结构损伤成像诊断技术、水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监控、水流自动量测系统、土石复合介质波动检测技术、土石坝渗漏检测技术、混凝土坝体和坝基的损伤CT检测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大量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部分成果已经开始生产测试设备的样机,并广泛用于重庆市和三峡库区水利水运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工程中心根据《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依托重庆交通大学水利工程学科优势和协作单位成果转化能力优势,在工程技术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指导下,实行工程中心主任负责制。通过大约5年的时间,建成水工建筑物健康诊断技术与设备研发、创新和成果转化基地,使之成为西南乃至西部水利工程检测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以及建设与管理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建成国内水工建筑物健康诊断技术和相关产品研究、开发、创新、集成和转化的一流工程研究中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