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当彩村
释义

青海省平安县当彩村

东经101度51分57秒、北纬36度22分39秒——这个地理坐标,属于中国青海省平安县当彩村(红崖村)的一个普通院落。达赖的故居坐落在山村中部,“当彩”藏语意为“虎啸”。山坡下有两座酷似雄狮的红山,为地望增添了几分瑞象、灵气。村里虽只有几十户,一百余人,可是出高僧活佛之地,多年来形成了“当彩活佛系统”,至今已历六世。他们大都先修行于夏宗寺,然后入主塔尔寺。如当彩一世活佛罗桑多杰,不仅是塔尔寺第17任法台,还是小金瓦殿的建殿者;二世活佛益希噶桑,曾任塔尔寺的第29任法台;三世桑克珠尼玛,任过第49任法台;五世桑崔臣晋美嘉措,曾两任塔尔寺总法台。十四世达赖喇嘛出生的院落,几经翻修,现有三排灰暗平房、一座红色二层小木楼、一座黄墙金顶的经堂。院落门外,正对着海拔4000多米的宗喀吉日雪山。村民公保扎西说:“神山宗喀吉日天晴时看起来像是一尊睡佛;家门前的红崖连绵,又像个莲花座。我们就住在一朵莲花瓣上,风水很好。” 公保扎西指著门前山坡下约200米外的一座肃穆白塔说:“那是十三世达赖喇嘛在从塔尔寺去拉卜楞寺的路上,中途歇脚的地方。传闻说,十三世达赖喇嘛当时便说——我的下世就会出生在这个地方。”“十三世达赖喇嘛之所以在这里落脚,是因为达赖喇嘛传统上与本地夏宗寺寺主当采活佛关系很好。”公保扎西说,当采活佛,恰巧是达赖喇嘛转世灵童的大哥。这个以种青稞谋生的青海藏族农家殊不可思议,养育的4个男孩中,竟有3个被认定为活佛转世,其中包括藏传佛教中地位崇高的达赖喇嘛。站在十三世达赖歇脚的白塔看红崖村,一幅动态的雌雄双狮吼状拉动五层华盖图呈现眼前,真是活灵活现,美不胜收。这种“双狮吼佛”地理景观在整个青藏高原也极为难得。当彩村位于青海省海东地区平安县石灰窑乡西南6Km处,属脑山地区。第十四世达赖喇嘛于公元1935年7月6日【农历六月初六,藏历木猪年五月五日,星期六,联合国国际合作社日】丑时出生于青海湟中县祁家川(今青海省平安县红崖村),乳名拉木登珠(汉译为期盼充满神性)。拉木登珠Lhamo Dhondup,是一个女孩子的名字,意为“满足愿望的女神”,这暗合喇嘛教的最高宗旨:阳阴人。男孩身上的八种生理特徵是将历代法王与常人区别开来的特徵:大耳朵、宽眼睛、眉毛梢朝上翘、大腿上有虎皮斑,还有一只手掌上有一个形似海螺的痕迹。他的家庭是个佛教世家,家族中不少人在塔尔寺等寺院为僧,大哥是六世当彩活佛,弟弟是西藏阿里的一位活佛。他在1938年被认定为十三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次年入藏,途经塔尔寺驻锡,1939年10月7日抵达拉萨。

当彩村现有农户64户268人,其中藏族39户158人,汉族25户110人,属汉藏杂居村。十四世达赖喇嘛丹增嘉措其父祁却才仁(又译祁却才让或祁却才郎),其母德吉才仁。祁却才仁系三合沟祁家川藏族,即当彩家族。其祖辈中就有塔尔寺十三世当彩活佛及一般僧人。祁却才仁的长子为塔尔寺十四世当彩活佛,四子为十四世达赖喇嘛,五子为西藏阿里活佛,是一门佛教世家。1933年10月,十三世达赖喇嘛土旦嘉措于拉萨圆寂后,西藏噶厦政府摄政热振呼图克图即派人分三路寻访“转世”灵童。当时康色佛去西康,普觉佛访藏南,格桑活佛到青海寻访。据《拉萨见闻录》一书记载:“灵童之寻获,系遵照三种示意:(一)十三世达赖圆寂时面向东方,暗示灵童将转生在东方;(二)乃均降神,谓达赖转生在东北方向之汉人地方;(三)热振观海,显一农家,住马路将尽处,门前有巨柳一株,旁系白马,一妇人抱小儿立树下。热振即将海中所见,让画师详细绘出。然后派格桑活佛及左桑子二人按图寻访东北,果于青海地方寻获灵童家庭。1937年格桑活佛一行四人到达西宁,经寻访一年,访得红崖村祁却才仁之子、塔尔寺当彩活佛之弟拉木登珠为十三世达赖转世灵童,是年为1938年,拉木登珠时年已4岁。

十四世达赖喇嘛丹增加措是西藏黄教领袖宗喀巴的两大传承弟子之一。20世纪40年代,达赖接受了当时的国民政府的册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于1951年就西藏和平解放达成协议。达赖致电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表示拥护协议。1954年,达赖赴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当选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1956年,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达赖任主任委员。

1959年3月,西藏地方政府和上层反动集团在拉萨制造武装叛乱,达赖逃离拉萨。2002年5月14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孔泉在新闻发布会上重申:达赖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宗教人士,他是披着宗教外衣,长期在国外从事分裂祖国活动、破坏中华民族团结的一个政治流亡者。

当彩村〔红崖村〕巨变

平安县城西南15公里处,是十四世达赖喇嘛丹增嘉措的故乡——石灰窑乡红崖村。这里山路盘旋,地势陡峭。沟中长年流淌着一股清澈的河水。沟两边尽是赭红的山崖,由于长年累月的风雨剥蚀,断层叠垒,奇峰突兀,恰如一幅长卷国画大写意。

红崖村座落在石灰窑沟脑的山坳里,是一个十分偏僻的村庄。它之所以知名,与达赖在藏族政教界显赫的地位不无关系。1935年农历6月6日,第十四世达赖喇嘛降生在祁家川当彩家族祁却才让家中,其家即在今平安县石灰窑乡红崖村。

到了红崖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大宏伟的达赖故居。院中高杆上经幡飘扬,经堂飞檐下铜铃叮当,别有一番肃穆庄严的宗教氛围。 达赖故居在“文化革命”期间遭到严重破坏。1985年国家拨款34万元重新建造。经过一年多的加工营造,一座占地1400多平方米、富有藏传佛教特色的藏式建筑群拔地而起。为了保证建筑质量,人民政府从浙江聘请了木雕高手,从塔尔寺邀请了著名的油漆、彩绘僧人参加建设。因而,新建筑除样式与原建筑完全一致外,其雕刻、油漆和彩绘都比原建筑精致、考究多了。难怪凡到过这里的人,莫不被那高超精湛的工艺所折服。 达赖故居一院四面房屋,均为木构建筑。东西两侧各5间大房,门窗、板壁和梁栋上装饰着雕镂精细的花鸟走兽图案,古香古色,素雅大方;南面是5间过厅,宽敞明亮,富丽堂皇,给人以典雅华贵的感觉;北面的主楼2层10间,粗大的圆木支撑起宏大的殿宇,四壁绘满反映佛教教义的壁画,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像,摆设着佛事器物,悬挂着达赖喇嘛及其父母的多帧照片。这座佛楼雕梁画栋、飞檐翘角,高大宏伟,气宇轩昂。整个建筑布局严谨,古雅而不失华贵,壮丽而透出森严。可惜,偌大的一座院落却无人居住,只得由其主人的堂姐祁洛赛一家代为看管。 1985年,祁洛赛曾千里迢迢去印度探望堂弟达赖喇嘛,共叙姐弟多年分离的思念, 介绍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回来后她把与达赖在印度的合影挂在屋内显眼的地方,时常望着照片盼望流落在异国他乡的亲人回到祖国的怀抱。红崖村的乡亲们也都怀着同样美好的愿望。然而,事情往往不是凭单方面的愿望就能实现!需要连带说及的是,在重建达赖达故居的同时,国家另拨出专款10万元,复修了达赖的家寺夏宗寺。夏宗寺在红崖村西10多里处,是一座依山悬空修建的寺院,建筑格外别致。该寺有600多年的历史,传说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落发为僧的地方。十四世达赖隆生在红崖村,使境内的这座寺院声名大震,并由此定为达赖的家寺。“文化革命”中夏宗寺也遭破坏,1984年国家拨款修复,1986年大经堂落成,现有5名住寺喇嘛。为了落实民族、宗教政策,人民政府耗资40余万元修复达赖故居和家寺,受到宗教界人士的交口称誉。红崖村三面环山,属于平安县的高寒地区。全村46户人家,藏汉两个民族杂居,总人口为230人。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共同建设着社会主义新山村。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农业生产有了较快发展,群众生活有了明显改善。1980年全村粮食总产6万多斤,1986年增加到到近9万斤;1980年全村现金收入只有4千多元,1986年增加到2.13万元。此外,全村有大牲畜120多头,户均近3头;有羊430多只,户均近10只。最为村民称道的是全村实现了“三通”,即电通、水通、路通。红崖村祖祖辈辈照明靠油灯,喝水不方便,出门攀小道,生活非常艰苦。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国家不惜投入巨额资金:1977年架通了用电线路,1986年从10多公里外引来了自来水,1987年又修通了公路,把红崖村与平安县各干道及湟中县丹麻连通起来。仅修路一项,国家就耗资14万元。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提高当地群众的文化技术素质,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打下坚实的智力基础。1956年达赖的姐姐才仁卓玛从拉萨回故乡探亲时,曾决定把达赖故居外院改为村里的学校。1979年国家拨款4万元,把已破旧不堪的学校改建为砖木结构房屋的新学校。为了彻底改善办学条件,1986年国家又拨款7万元,在达赖故居对面新盖了3栋18间教室,校舍一律为砖木结构,水泥平顶,玻璃窗,石灰墙,宽敞明亮,干净整洁,定名为红崖小学。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发展。几年来,全村学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和初等教育普及率一直为百分之百,达到普及初等教育的标准。人们每当走进红崖村,总会看到学校操场上孩子们在尽情地游戏,总会听到教室里、校院里到处朗朗读书声。村民们引以自豪的是,由于教育事业的发展,这个偏远的山村向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先后送去了20多名有文化的工作人员;人们从红崖村下一代充满理想和追求的眼神中,看到了这个少数民族山村更加美好的未来。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7:0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