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重大危险源新辨识 |
释义 | 重大危险源新辨识是安全评价的重要过程。 一、重大危险源辨识的依据1.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2.《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 二、重大危险源辨识1. 根据GB18218-2009辨识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属于重大危险源。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具体见表1和表2。 在表1范围内的危险化学品,其临界量按表1确定; 未在表1范围内的危险化学品,依据其危险性,按表2确定临界量;若一种危险化学品具有多种危险性,按其中最低的临界量确定。 表1 危险化学品名称及其临界量 序号 类别 危险化学品名称和说明 临界量(T) 1 爆炸品 叠氮化钡 0.5 2 叠氮化铅 0.5 3 雷酸汞 0.5 4 三硝基苯甲醚 5 5 三硝基甲苯 5 6 硝化甘油 1 7 硝化纤维素 10 8 硝酸铵(含可燃物>0.2%) 5 9 易燃气体 丁二烯 5 10 二甲醚 50 11 甲烷,天然气 50 12 氯乙烯 50 13 氢 5 14 液化石油气(含丙烷、丁烷及其混合物) 50 15 一甲胺 5 16 乙炔 1 17 乙烯 50 18 毒性气体 氨 10 19 二氟化氧 1 20 二氧化氮 1 21 二氧化硫 20 22 氟 1 23 光气 0.3 24 环氧乙烷 10 25 甲醛(含量>90%) 5 26 磷化氢 1 27 硫化氢 5 28 氯化氢 20 29 氯 5 30 煤气(CO,CO和H2、CH4的混合物等) 20 31 砷化三氢(胂) 12 32 锑化氢 1 33 硒化氢 1 34 溴甲烷 10 35 易燃液体 苯 50 36 苯乙烯 500 37 丙酮 500 38 丙烯腈 50 39 二硫化碳 50 40 环己烷 500 41 环氧丙烷 10 42 甲苯 500 43 甲醇 500 44 汽油 200 45 乙醇 500 46 乙醚 10 47 乙酸乙酯 500 48 正己烷 500 49 易于自燃的物质 黄磷 50 50 烷基铝 1 51 戊硼烷 1 52 遇水放出易燃 53 钾 1 54 钠 10 55 氧化性物质 发烟硫酸 100 56 过氧化钾 20 57 过氧化钠 20 58 氯酸钾 100 59 氯酸钠 100 60 硝酸(发红烟的) 20 61 硝酸(发红烟的除外,含硝酸>70%) 100 62 硝酸铵(含可燃物≤0.2%) 300 63 硝酸铵基化肥 1000 64 有机过氧化物 过氧乙酸(含量≥60%) 10 65 66 毒性物质 丙酮合氰化氢 20 67 丙烯醛 20 68 氟化氢 1 69 环氧氯丙烷(3?氯?1,2?环氧丙烷) 20 70 环氧溴丙烷(表溴醇) 20 71 甲苯二异氰酸酯 100 72 氯化硫 1 73 氰化氢 1 74 三氧化硫 75 75 烯丙胺 20 76 溴 20 77 乙撑亚胺 20 表2 未在表1中列举的危险化学品类别及其临界量 类别 危险性分类及说明 临界量(T) 爆炸品 1.1A项爆炸品 1 除1.1A项外的其他1.1项爆炸品 10 除1.1项外的其他爆炸品 50 气体 易燃气体:危险性属于2.1项的气体 10 氧化性气体:危险性属于2.2项非易燃无毒气体且次要危险性为5类的气体 200 剧毒气体:危险性属于2.3项且急性毒性为类别1的毒性气体 5 有毒气体:危险性属于2.3项的其他毒性气体 50 易燃液体 极易燃液体:沸点≤35℃且闪点<0℃的液体;或保存温度一直在其沸点以上的易燃液体 10 高度易燃液体:闪点<23℃的液体(不包括极易燃液体);液态退敏爆炸品 1000 易燃液体:23℃≤闪点<61℃的液体 5000 易燃固体 危险性属于4.1项且包装为Ⅰ类的物质 200 易于自燃的物质 危险性属于4.2项且包装为Ⅰ或Ⅱ类的物质 200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危险性属于4.3项且包装为Ⅰ或Ⅱ的物质 200 氧化性物质 危险性属于5.1项且包装为Ⅰ类的物质 50 危险性属于5.1项且包装为Ⅱ或Ⅲ类的物质 200 有机过氧化物 危险性属于5.2项的物质 50 毒性物质 危险性属于6.1项且急性毒性为类别1的物质 50 危险性属于6.1项且急性毒性为类别2的物质 500 注:以上危险化学品危险性类别及包装类别依据GB12268确定,急性毒性类别依据GB20592确定。 单元内存在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表1、表2规定的临界量,即被定为重大危险源。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的数量根据处理危险化学品种类的多少区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单一品种,则该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多品种时,则按式(1)计算,若满足式(1),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q1/Q1+q2/Q2+…+qn/Qn≧1………………………(1) q1,q2,…,qn——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单位为吨(t); Q1,Q2,…,Q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为吨(t)。 2.根据指导意见辨识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根据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和《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以及实际工作的需要,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的范围如下: 1)贮罐区(贮罐) 贮罐区(贮罐)重大危险源是指储存表1中所列类别的危险物品,且储存量达到或超过其临界量的贮罐区或单个贮罐。 储存量超过其临界量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① 贮罐区(贮罐)内有一种危险物品的储存量达到或超过其对应的临界量; ② 贮罐区内储存多种危险物品且每一种物品的储存量均未达到或超过其对应临界量,但满足下面的公式: q1/Q1+q2/Q2+……+qn/Qn≥1 q1、q2、……、qn——每一种危险物品的实际储存量。 Q1、Q2、……、Qn——对应危险物品的临界量。 表1 贮罐区(贮罐)临界量表 类别 物质特性 临界量 典型物质举例 易燃液体 闪点<28℃ 20 t 汽油、丙烯、石脑油等 28℃≤闪点<60℃ 100 t 煤油、松节油、丁醚等 可燃气体 爆炸下限<10% 10 t 乙炔、氢、液化石油气等 爆炸下限≥10% 20 t 氨气等 毒性物质* 剧毒品 1 kg 氰化钠(溶液)、碳酰氯等 有毒品 100 kg 三氟化砷、丙烯醛等 有害品 20 t 苯酚、苯肼等 *注:毒性物质分级见表2。 表2 毒性物质分级 GB15258-1999 分 级 经口半数致死量LD50(mg/kg) 经皮接触24h半数致死量LD50(mg/kg) 吸入1h半数致死浓度LC50(mg/l) 剧毒品 LD50≤5 LD50≤40 LC50≤0.5 有毒品 5<LD50≤50 40<LD50≤200 0.5<LC50≤2 有害品 (固体)50<LD50≤500 2)库区(库) 库区(库)重大危险源是指储存表3中所列类别的危险物品,且储存量达到或超过其临界量的库区或单个库房。 储存量超过其临界量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① 库区(库)内有一种危险物品的储存量达到或超过其对应的临界量; ② 库区(库)内储存多种危险物品且每一种物品的储存量均未达到或超过其对应临界量,但满足下面的公式: q1/Q1+q2/Q2+……+qn/Qn≥1 表3 库区(库)临界量表 类别 物质特性 临界量 典型物质举例 民用爆破器材 起爆器材* 1 t 雷管、导爆管等 工业炸药 50 t 铵梯炸药、乳化炸药等 爆炸危险原材料 250 t 硝酸铵等 烟火剂、烟花爆竹 易燃液体 闪点<28℃ 20 t 汽油、丙烯、石脑油等 28℃≤闪点<60℃ 100 t 煤油、松节油、丁醚等 可燃气体 爆炸下限<10% 10 t 乙炔、氢、液化石油气等 爆炸下限≥10% 20 t 氨气等 毒性物质 剧毒品 1 kg 氰化钾、乙撑亚胺、碳酰氯等 有毒品 100 kg 三氟化砷、丙烯醛等 有害品 20 t 苯酚、苯肼等 *注:起爆器材的药量,应按其产品中各类装填药的总量计算。 3)生产场所 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是指生产、使用表4中所列类别的危险物质量达到或超过临界量的设施或场所。 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① 单元内现有的任一种危险物品的量达到或超过其对应的临界量; ② 单元内有多种危险物品且每一种物品的储存量均未达到或超过其对应临界量,但满足下面的公式: q1/Q1+q2/Q2+……+qn/Qn≥1 表4 生产场所临界量表 类别 物质特性 临界量 典型物质举例 民用爆破器材 起爆器材* 0.1 t 雷管、导爆管等 工业炸药 5 t 铵梯炸药、乳化炸药等 爆炸危险原材料 25 t 硝酸铵等 烟火剂、烟花爆竹 易燃液体 闪点<28℃ 2 t 汽油、丙烯、石脑油等 28℃≤闪点<60℃ 10 t 煤油、松节油、丁醚等 可燃气体 爆炸下限<10% 1t 乙炔、氢、液化石油气等 爆炸下限≥10% 2 t 氨气等 毒性物质 剧毒品 100 g 氰化钾、乙撑亚胺、碳酰氯等 有毒品 10 kg 三氟化砷、丙烯醛等 有害品 2 t 苯酚、苯肼等 *注:起爆器材的药量,应按其产品中各类装填药的总量计算。 4)压力管道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压力管道: (1)长输管道 ① 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气体,且设计压力大于1.6 MPa的管道; ② 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液体介质,输送距离大于等于200 km且管道公称直径≥300 mm的管道。 (2)公用管道 中压和高压燃气管道,且公称直径≥200 mm。 (3)工业管道 ① 输送GB5044中,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气体、液化气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 mm的管道; ② 输送GB5044中极度、高度危害液体介质、GB50160及GBJ16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可燃气体,或甲类可燃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 mm,设计压力≥4 MPa的管道; ③ 输送其他可燃、有毒流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 mm,设计压力≥4 MPa,设计温度≥400℃的管道。 5)锅炉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锅炉: (1)蒸汽锅炉 额定蒸汽压力大于2.5MPa,且额定蒸发量大于等于10 t/h。 (2)热水锅炉 额定出水温度大于等于120℃,且额定功率大于等于14 MW。 6)压力容器 属下列条件之一的压力容器: (1)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或中度危害的三类压力容器; (2)易燃介质,最高工作压力≥0.1MPa,且PV≥100 MPa×m3的压力容器(群)。 7)煤矿(井工开采)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矿井: (1)高瓦斯矿井; (2)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3)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 (4)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 (5)煤层自然发火期≤6个月的矿井; (6)煤层冲击倾向为中等及以上的矿井。 8)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矿井: (1)瓦斯矿井; (2)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 (3)有自燃发火危险的矿井; (4)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矿井。 9)尾矿库 全库容≥100万m3或者坝高≥30 m的尾矿库。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