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蛋白电泳 |
释义 | 蛋白电泳的原理在碱性环境里,血清蛋白皆带阴电荷,在电场中向阳极泳动,因各蛋白质等电点和分子量有差异,分子量小、阴电荷多泳动最快;分子量大、阴电荷较少者泳动较慢。电泳后,从阳极开始,依次为白蛋白、a1球蛋白、a2球蛋白、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五个区带。 常用蛋白电泳检测技术与检测项目血清蛋白电泳 新鲜血清经电泳后可精确地描绘出患者蛋白质的全貌,有助于许多临床疾病判断的参考,在各类教材书上已清晰的描述了各种病理现象所显现的图像,一般常见的是白蛋白降低,某个球蛋白区域升高,提示不同的临床意义。如球蛋白多克隆(poly-clonal)增高,β-γ融合的桥连现象,在γ区呈现细而密的寡克隆(oligoclonal)区带,及由单一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所产生的单克隆(monoclonal)免疫球蛋白区带,又称M蛋白(Monoclonal Protein)带,血清蛋白电泳是其首选的实验诊断方法。 血清蛋白电泳目前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是醋酸纤维膜电泳法。 免疫固定电泳 血清免疫固定电泳(Immunofixation, IF)技术是血清蛋白质在琼脂糖凝胶介质上经电泳分离后,应用蛋白质固定剂和各型免疫球蛋白及其轻链抗血清,加于凝胶表面的泳道上,经孵育和扩散后,若有对应的抗原存在,则在适应位置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并沉淀下来。染色后蛋白质电泳参考泳道和抗原抗体沉淀区带被氨基黑着色,根据电泳移动距离分离出单克隆组份,可对各类免疫球蛋白及其轻链进行分型。血清免疫固定电泳技术用于M蛋白的型、亚型和轻链型,本周(Bence-Jonse)蛋白和游离轻链的分型和鉴别。 同工酶电泳 血清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电泳 血清肌酸激酶及其亚型同工酶电泳 血清碱性磷酸酶同工酶电泳 血清碱性磷酸酶同工酶电泳具有三种不同结构的基因编码或在转移后修饰的结果,按其氨基酸序列可分为小肠型、胎盘型和组织非特异型(肝、肾、骨),它们各自表达产物可在血清中呈现,具有不同的意义。利用麦胚凝集素(wheat germ agglutinin, WGA)与ALP-L1和ALP-B糖链亲和力的不同,血清与WGA作用再经电泳后可将ALP同工酶予以分离。肝外胆道阻塞转移肝癌时,高分子ALP(ALP-L2)明显增高,在原发性肝癌时肝型ALP(ALP-L1)明显增高,骨转移性癌时ALP-B增高。 脂蛋白电泳 应用自动电泳系统可将血清中脂蛋白组份进行分离,呈现LDL、VLDL和HDL条带,输入TC值,计算各种脂蛋白中胆固醇含量,LDL-C/HDL-C比值在正常人群组与冠心病患者组存在显著差异(p<0.001);诊断临界值(cut-off point)为3.89,诊断灵敏度76.7%,特异性79.8%。LDL-C/HDL-C比值是粥样硬化性冠脉疾病重要的危险因子之一,明显优于胆固醇或其它血脂的单个含量指标,且随比值的增加,患冠脉疾病的危险性相应增大。 在凝胶中脂蛋白的等电点不同,不仅可区分α,前β和β区带,又因介质中含有抗LP(a)抗体及阳离子存在,抗LP(a)抗体与患者血清中LP(a)结合形成复合物,阳离子则抑制其它脂蛋白的泳动速度,LP(a)便与其它脂蛋白分离开来。清晰的LP(a)条带呈现在前β与γ区域之间,阳性条带扫描后,可获得区带的面积及其百分含量,提高了对心、脑血管独立的危险因子LP(a)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血红蛋白电泳 血红蛋白电泳可使正常血红蛋白HbA与HbA2分离,也可检测出大部分异常血红蛋白如:HbS、HbD、HbC和HbE。当HbA2、HbC和HbE>20%时,则难以分离和鉴别。应先用碱性琼脂糖凝胶血红蛋白电泳进行正常和异常血红蛋白的分离和检测,通常用于孕妇的筛选,然后再进行酸性琼脂糖凝胶血红蛋白电泳,对异常血红蛋白予以分离和鉴别。 血红蛋白遗传性分子病常分为异常Hb病和地中海贫血两大类。异常Hb病如镰状细胞贫血,在碱性缓冲液中异常HbS电泳区带的位置呈现在HbA与HbA2之间,异常血红蛋白的HbC和HbE电泳迁移率都十分缓慢,HbC和HbA2可重叠。在PH6.2的枸橼酸缓冲液的是琼脂糖介质电泳中,由于HbC不能与HbA分离,这样就可检测出HbE。异常血红蛋白HbD是在碱性缓冲液中其电泳迁移率如同HbS,而在PH6.2枸橼酸缓冲液的琼脂糖介质中,因HbS与HbA不能分离,这样就可以分离和检测出HbD。β-地中海贫血是HbA的合成受损,电泳图谱可呈现HbA2与HbF区带。 糖化血红蛋白电泳 非浓缩尿蛋白电泳 脑脊液电泳 血清蛋白电泳正常参考值:白蛋白:0.55~0.69 球蛋白α1: 0.03~0.08 球蛋白α2 :0.04~0.09 球蛋白β :0.10~0.18 球蛋白γ :0.04~0.13 脑脊液蛋白电泳主要用于多发性硬化症,神经梅毒及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等的诊断。 血清蛋白电泳的临床意义白蛋白增高:椎管阻塞,脑水肿,缺氧性脑病,格林-巴利综合征,结缔组织疾病等。 球蛋白增高:神经梅毒,脑炎,多发性硬化症等。 在肝细胞受损时,血清白蛋白、α1球蛋白和α2球蛋白减少,同时受损赶下包作为自身抗原刺激淋巴系统,使λ球蛋白增加,知识肝病患者血清蛋白电泳的共同特征。轻症急性肝炎时电泳结果多无异常,病情加重后白蛋白,α和β球蛋白减少,γ球蛋白增加。球蛋白增加的程度与肝炎的严重程度相关,如持续增高提示肝炎转化为慢性。肝硬化时候白蛋白中毒或者高度减少,α1,α2和β球蛋白也有降低倾向,γ球蛋白明显增加。肝细胞肝癌常与肝硬化并存在,故蛋白电泳图像和肝硬化相似,但常有α球蛋白升高,偶可见甲胎蛋白带的出现。 应用临床电泳 临床中何时需要病人的电泳结果?1.怀疑有多发性骨髓瘤病; 2.不明的外周神经病(糖尿病、毒素照射、化疗除外); 3.根据其它实验室的数据,需要做蛋白电泳 3.1总蛋白异常或白蛋白异常 3.2尿蛋白升高 3.3由于恶变而引起的血钙过多(如临床相关的症状为失重,疲劳,骨痛,异常出血) 3.4WBC、RBC升高 4.临床上出现如下症状时 炎症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肾病、肝病、蛋白质丢失的相关疾病 临床蛋白电泳的地位1.用于初筛,对疾病进行最初的评估; 2.避免漏诊; 3.方法学稳定。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